欧阳焕燕与李光耀家庭风雨相伴四十载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23日凌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去世,而远在广东顺德的98岁“自梳女”欧阳焕燕老人,得知此消息后悲痛万分。她也因此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因为她在李家工作40多年,见证了李氏家族在新加坡政治舞台背后的真实生活状态……
  14岁下南洋,幸遇两位历史名人
  今年98岁的欧阳焕燕,如今由50岁的侄子赡养,在老家广东顺德均安一栋二层老房子里安度晚年。
  欧阳焕燕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父亲早逝,9个兄弟姐妹最后只活下来6人。为帮家里赚钱,14岁的她便随表姐去了新加坡。之后她的两位双胞胎姐姐欧阳焕容、欧阳焕菘也先后“自梳”出洋,远赴南洋来到当地富裕人家做妈姐(女佣)。
  “自梳”现象曾广泛存在于清末民初的广东地区,当时一些未婚年轻女子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地位卑微,受婆家虐待,以及有钱男人可以名正言顺地娶三妻四妾等,由于不甘心受此屈辱和束缚,她们矢志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挽起发髻成为“自梳女”的特殊习俗。
  当时,手脚麻利、心谨言慎的欧阳焕燕,经人介绍首先到陈嘉庚家中打工。那时,青春年少的她只顾埋头干活,并不知道这位和善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华侨领袖。她更不了解的是,从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这位主人就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并在1938年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组织司机和机工3000多人回国为抗战服务,每年募款达1.6亿元。
  欧阳焕燕在陈嘉庚家里干活9年,之后因为日军战火燃烧到东南亚,陈家打算返回重庆,并提出带着她一起走,但她并没有同意。在日军逼近新加坡、陈嘉庚一家逃难时,他们把自己的小女儿交由欧阳焕燕和其姐姐照顾。要知道,在大兵压境的紧迫时分,陈嘉庚能将女儿安心托付给这对姐妹,可见陈家对她们何等器重。
  纷飞的战火逃难生涯,每每令姐妹俩一夜三惊,却丝毫没有怠慢对主人家女儿的照料。战争结束后,陈嘉庚一家人回到新加坡,他太太马上开着车到处找她们。此时,欧阳焕燕早已将小姐安全护送到陈家亲家手中。陈夫人见状,感激不已,一定要其回到陈家。陈夫人说:“我一直将你们姐妹当成女儿一样看待,请你们还是留下来吧。”
  当时,欧阳焕燕已在陈嘉庚隔壁的李家打工。原来,一天晚上,她带着陈嘉庚的小女儿到外面乘凉散步时,遇到李家老爷和太太,李家夫妇觉得这女孩不仅很能干,而且在战乱中还能对主人如此忠诚,的确难能可贵。于是,就邀请欧阳焕燕去他们家里做工。
  经过在李家的几年磨砺,她不仅做得一手好菜,人更伶俐勤快。欧阳焕燕说当时也不觉得辛苦,而且收入不错,每个月有五六元新币的收入。
  可是整天默默劳作的欧阳焕燕怎么也不会想到,李家的大公子竟是后来出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她在李家一干就是40多年,见证了这一家子在新加坡政治舞台背后的真实生活状态。
  起初,欧阳焕燕主要负责洗衣服、买菜等杂务,在李家干到第二年,李光耀从英国留学回来。她说,作为领导人李光耀的一生令人钦佩,作为普通公民,他和妻子的爱情又令人无比感动。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是新加坡颇有名望的律师,他们的姐弟恋,在新加坡一时传为佳话。
  一手带大李光耀的女儿李玮玲
  李光耀家中的女佣大多来自珠三角,因为他觉得这些人更懂规矩,又斯文秀雅,勤快谨敏。因此,欧阳焕燕在李家打工时,虽远离父母,但姐妹们大多都音同韵似,平时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并不寂寞。女佣们一般从清早开始就烧开水、做早餐、搞卫生、做饭、洗碗拖地,晚上要等主人睡下才能关门闭户,上床就寝。
  很多人以为当年“自梳女”去南洋后孤独郁闷,生活很悲惨,其实并不是这样。老人说,她们这些豆蔻年华的女孩由于聪敏勤快,奉行独身,很快获得雇主的青睐,成为家政行业的品牌。当时,也只有商贾豪门等才的请得起她们。每到下班或假日,身穿黑纱衣、脚踏木屐的她们就会成群结队,穿街过巷,飞扬的青春活力和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息,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且由于收入颇丰,女孩们反而感到很快乐。
  她帮助李家带大了李光耀的3个子女——李显龙、李显扬和女儿李玮玲,也见证了李光耀由律师一步步走向新加坡总理的过程。
  李光耀1923年生于新加坡,祖籍为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1954年他创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并担任秘书长。1959年新加坡自治,年仅36岁的他出任总理。平时女佣们都称呼李光耀为“先生”,后来他当上总理,作风依然简朴平实如昔,大家照旧称呼他李先生。而他的3个子女也很随和,没半点架子。
  欧阳焕燕印象较深的是,有一年过春节,李光耀对大儿子李显龙说:“我们都是华人,过春节还得循一下古礼吧。”于是专门定做了马褂长衫,让孩子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李家,中西文化的融合显得那样的自然平静,水到渠成。
  在欧阳焕燕眼里,李光耀虽然对外宽松,但对子女管教非常严厉,从幼儿园开始便不让人接送,不让工人迁就子女。“我想送他们去,但不被允许。”因为负责照顾孩子们,所以欧阳焕燕跟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小姐李玮玲,是她一手带大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李光耀虽贵为总理,其实在欧阳焕燕眼中,他与普通凡人并无太多不同,只不过总是非常忙碌,显得特别勤奋有序,难得有休息的时间。李家人曾住进新加坡督府(指的是总统府,但当时李家只住了几晚),虽规模颇大,但并不奢华,只是花木扶疏,宁静幽清。有时候,李家全家外出,也不忘带上欧阳焕燕,让她尽情享受名山胜迹的自然风光,舒放一下久困家居的身心。
  老人说,她与李氏一家相处很好。在李家做工,有事向主人说一声就可以出去,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另外,李家并非大门紧闭,拒人千里,相反很喜欢欧阳焕燕她们带姐妹来闲聊串门,李夫人对她们也不错。
  在饮食口味方面,李光耀夫妇喜欢喝咖啡、吃辣椒和咖喱做的菜,爱吃牛肉。但她吃不惯,还是喜欢吃鱼、吃中国菜,李太太很随和,说你们喜欢什么就自己买来吃。   后来,李显龙还从英国给她寄来不少自己在当地生活的照片。直到如今,欧阳焕燕家里仍藏有大量与李家有关的相片。虽然这些照片已经泛黄发旧,但都是她的宝贝,一直被侄子细心保管。
  1986年,欧阳焕燕和姐姐从新加坡返回广东顺德乡下探亲,李光耀的妻子柯玉芝很不舍得,且也担心她返乡后无人照顾,因此百般挽留想让她多做几年。但欧阳焕燕见姐姐身体不好,只得回来做伴。“我原本打算待一阵子后就回新加坡,没想到姐姐回乡后一直生病,就一直拖着。况且回来之后感觉在老家住得很舒服,风湿病也好了。”就这样,觉得自己年纪已大的欧阳焕燕,因习惯了家乡生活,便决定不再回新加坡。
  尽管如此,她和李家的这份主仆情并未断绝。在欧阳焕燕辞职回到顺德后,由她一手带大的李玮玲,一直还是惦念着这位善良细致的“燕姐”,不断写信过来,详问病情,并一再催促她病愈后回到新加坡。之后欧阳焕燕家里装了电话后,她们又时不时通下电话。
  2005年,已是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院长的李玮玲,特地托人送来全家福和非常珍贵的旧照片给她,此后,有几年李玮玲有朋友来中国,她都托他们来问候欧阳焕燕。
  不过,欧阳焕燕说,近年她都不再回信了,因为自己年纪大,觉得不能让李家人再有太多的牵挂。几年前,深圳一位学者希望探访欧阳焕燕做研究访谈,怕贸然上门被拒绝,还趁着见到李显龙,请求其亲笔写了引见信。李显龙总理托人给她送燕窝
  2008年,昔日同欧阳焕燕亲如姐妹的李光耀的太太中风,此后,柯玉芝长期卧床无法言语,两人再也没有通过电话。“在中风前,经常可以在电视里看到她陪同李光耀到处访问,在许多照片中,总能看到她身着旗袍,非常端庄的身影。”可惜,柯玉芝女士于2010年逝世,噩耗传来,欧阳焕燕悲痛不已,后来还大病一场。
  回国后,欧阳焕燕的生活平静安详。每天早上六七时,她准点起床,晚上会看电视到9时许,除非下雨,她都会坚持到市场买菜。有空的时候,她便在巷口散步,甩甩手锻炼身体。在每天的某几个固定时刻,她点燃香烛,敬拜神明。
  鲜为人知的是,落叶归根后的欧阳焕燕,身上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南洋印记。比如在餐饮上仍然保留着在新加坡时的习惯。“我吃咖喱、面包,喝咖啡。过去还让熟人隔一段时间寄一次咖啡,新加坡的白咖啡很好喝。一直到去年因为身体疾病,才慢慢不喝了。”当年和她一起下南洋的几位“自梳女”,如今还会相约聚聚。她们做的马拉酱和蛋挞、酥饼等西式点心也十分地道,每当有远客来访,只要邻居、朋友提前告知,她们都会兴冲冲地准备这些美味。因为长期生活在多语环境下,老人们的英语口语相当棒,有的还能讲一口流利的马来语。
  欧阳焕燕的侄子说,以前她还愿意给自己讲讲关于在李光耀先生家里的事,现在年岁大了也不愿多说。但是,他知道李光耀一家非常善待老姑。
  2014年8月,已贵为总理的李显龙,还托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馆的人专门送了一盒燕窝给她。当时来的工作人员说,李总理对欧阳焕燕很挂念,要老人好好照顾身体。最后还一定要拍一张照片回去交差。其实,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从牙牙学语到出国留学这个时期,她一直都在李家工作,而且和孩子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
  2015年3月23日凌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去世。从侄子那里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老太太非常难过,甚至当场昏厥。
  欧阳焕燕不仅钦佩李光耀的雄才大略,对他的治国“严厉”,同样记忆犹新。比如她认识的一位大富豪因开车违章,不仅遭到罚款,还受了鞭刑,被打得皮开肉绽。难怪新加坡的治安环境被称为“亚洲典范”。
  可惜,这位伟大的“严父”走了,欧阳焕燕说,自己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他在美丽的天国与爱妻团聚,一切安好!
  董岩据《人生与伴侣》整理
其他文献
2006年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火遍全国,饰演白展堂的沙溢不仅展示了自己过人的喜剧天赋,其英俊阳光的外表也俘获了一众观众的心。但此后八年,他却没有再演喜剧,反而连续塑造了内敛稳重的韩阳(《甜蜜蜜》)、斯文败类徐行良(《青盲》)、爱国军官刘长岭(《血战长空》)等一系列反差很大的正剧角色,更在《王的盛宴》演技爆发,以萧何一角摘得第十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俨然已成功转型,成为青年演员中的演技实力派。
期刊
9岁起,他成为了一名交通员,取情报,送情报,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他扮过叫花子,装过阔少爷。在与鬼子的周旋中,3年间,安全送达不计其数的秘密情报。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晋察冀军区7师2l团6连副连长,在与傅作义的暂三军作战时,肺部中弹,最终致残。他,叫作李志信。  李志信,1933年11月生于北京顺义后营村。1942年6月入伍。退伍后进入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三厂做调度助理。后考入中国科学院的电子科技学校学
期刊
齐白石人到中年之时,在作画和治印上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时,齐的好友、治印名家黎松安接下了两广总督之子谭延闾要治十几方印的订单。黎考虑到齐的治印上水平已经超过了自己,但名声还没自己响亮,就把这单活儿转给了齐。  黎拿到印后,大声叫好,以为湘中治印,已无出其右者。不料没过多久,就有一个治印的同行向谭进谗言说齐治的印根本不入流,而不懂印的谭居然轻信了此人之言,竟把齐治的印全都磨平了,又交给那个人再治。
期刊
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出版后,赠送给了钱钟书一册。钱钟书只略微翻了翻就束之高阁了。钱钟书还在一封信中,这样表达了对陈的看法:“不喜其味道于词章之不同史传,刻舟求剑,故未卒读也。”又在致傅璇琮的信中说:“弟今春在纽约,得见某女士诗词集印本,有自跋,割裂弟三十五年前题画诗中的两句,谓为赠彼之作,他年必有书果子据此而如陈寅恪考《会真记》者。”很显然,他与那些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陈吹得神乎其神的人不同,在他
期刊
2015年3月10日,由梁乐民、陆剑青执导的影片《赤道》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发布会,除张家辉和张震因故缺席外,“亚洲七雄”中的其他五位——张学友、余文乐、王学圻、池珍熙、崔始源和女主演冯文娟均登台亮相。  第一个被介绍上台的张学友,一亮相就给了大家一个惊喜:“我今天的任务可重啊,要‘一张’代表‘三张’。”主持人顺势问道:“你知道很多网友和观众都以为张家辉是你的弟弟吗?”“知道啊。平时我就是把他当成弟
期刊
他,曾因身体原因无奈中断了舞台生涯。直至2011年,人艺新任院长张和平的一场“鸿门宴”,让84岁的他重返舞台。2015年,88岁的他再创奇迹,主演舞台剧《冬之旅》。耄耋之年的他,找到了年轻时都不曾有过的满足和欢愉。  曾经,他因身体原因不得不中断了演员生涯,却不曾想,命运在他生命进人黄昏时突然折返。他欣然接受,乐此不疲,竟然还找到了年轻时都不曾有的满足与欢愉。他是蓝天野,88岁的“新”演员。  1
期刊
中国与周边国家有海上互动,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随着造船工艺和航海术的进步,中国至印度、阿拉伯、朝鲜半岛、日本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到了唐后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陆上的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仅使唐朝与其他国家的海上贸易日渐繁荣,文化交流也多了起来。开放、包容的大唐王朝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其礼乐制度、法令文献也受到他国的追捧。尤其是日本,从建筑到服装,从音乐到饮食,
期刊
前段时间,蓝思科技集团登陆创业板,掌门人周群飞的身价达到466亿元,坐上了中国女首富的宝座。若不是蓝思科技集团A股上市成为创业板“旗舰”,恐怕没有多少人了解“手机玻璃女王”周群飞和她的事业,更不会有人知道出身贫寒的她在奋斗的路途中,到底闯过多少关、迈过多少坎。她说:“女人的伟大是被逼出来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  打工生活:不断地自我加压很重要  周群飞语录:你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明白哪些
期刊
程诚的爷爷曾经是位军人,所以父亲和姑姑年轻时一心想像爷爷那样成为一名军人,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程诚是父母的独生女儿,于是父亲把当兵的梦想寄托在了女儿的身上。  山东小丫,不爱红装爱武装  程诚的父亲程新爱好体育,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她跑步、打球,还让她学过几年舞蹈。程诚初中毕业后,为了让女儿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父母将她送到了离市区较远的原昌邑二中。  报到那天,程诚四处看了看,见学校不仅位
期刊
看到这个名次。22岁的宁泽涛一把摘下泳帽,商高跃出水面,振臂高呼!“太疯狂了,太疯狂了,我感觉像做梦一样!”宁泽涛说,“我不知道用什么言语去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我只想说,我是中国人!”  昔日的“短距离自由泳之王”、俄罗斯“泳坛沙皇”波波夫亲自为宁泽涛颁奖。当国歌响起。身为军人的宁泽涛眼睛泛起泪光。他指了指衣服上的国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宁泽涛的这枚金牌填补了中国男选手在世界短距离游泳上长久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