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治疗Calot三角解剖困难的胆石症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udemir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Calot三角解剖困难的胆石症,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常中转开腹或出现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笔者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

其他文献
胆囊因其解剖变异较多,胆囊切除术仍是一种具有风险性和挑战性的手术.笔者2004年10月诊治1例罕见胆道变异病例,现介绍如下。
期刊
病例报告:病人,女,28岁,因停经37周,阵发性腹痛1个月,引产后4 d,于2005年6月10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曾患胰腺炎,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缓解.5 d前腹痛症状加重,B超提示胎儿已死亡,并于次日自然娩出.因症状一直难以缓解而转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左上腹有压痛明显,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期刊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是目前肝胆外科的热点和难点,手术治疗方式繁多[1-3],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笔者对53例肝内胆管结石术中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疗效满意,国内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影响因素,探讨预防其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对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15例门脉高压行脾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分析围手术期管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85例(73.9%)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死亡7例(6.09%).对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病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水平、手术后平均血糖水平及术中、术后中心静
肝胆管囊腺癌是一种肝脏胆管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由于缺乏对该病的认识,术前常误诊为肝囊肿、肝脓肿、肝囊腺瘤等.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自1990年3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6例,报道如下:
期刊
胰腺癌病人手术切除后的生存曲线在1年内呈直线下降,而后下降相对缓慢.此类病人短的生存期可能与导致肿瘤快速复发的某种临床病理学因素是相一致的.
期刊
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病机制由于多因素参与而复杂.上世纪对胆石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贡献是,阐明了胆汁成分改变、成核异常以及胆囊功能障碍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同时表明这些异常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当前胆石病研究处于低谷,但研究技术的提高以及相关领域取得的进展,已经对胆石病发病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显示出重要的推进作用。
期刊
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除了含有大量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K细胞、NK细胞、LAK细胞等免疫细胞外,还能分泌促吞噬肽(tuftsin)、补体、免疫核糖核酸(iRNA)、TNF、IL等免疫因子参与机体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1].tuftsin作为脾脏特有的体液因子存在着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期刊
肝外动脉假性动脉瘤是手术以及创伤后相对不常见的损害。该报道中作者分析血管损害的表现、处理及预后。在相关外科过程中,报告发生率最高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作者分析相关文献并报告他们的经验。尤其突出肝外动脉假性动脉瘤与肝内假性动脉瘤相区分。作者总结了1995年9月至2004年7月间的6例病例,男女各3例,共7处假性动脉瘤。平均年龄67岁(48~80岁),行内镜、B超、CT、血管造影检查,给予线圈
期刊
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其调控机制复杂.肝切除术对肝脏既有机械性损伤,又有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再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肝切除术后迅速的肝再生,可以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促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措施,其作用机制也有待深入研究,该文就此作一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