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伴肥胖患儿的临床特征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kek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发作性睡病伴肥胖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肥胖对发作性睡病患儿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首次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儿40例,参照中国儿童体质量指数(BMI)生长曲线中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分为伴肥胖及不伴肥胖2组。对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2组患儿肥胖的相关代谢指标、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本组患儿男女比例3:1,伴肥胖组21例(52.5%),不伴肥胖组19例(47.5%)。所有患儿BMI为(21.55±3.11) kg/m2。伴肥胖组BMI(23.09±2.46) kg/m2,不伴肥胖组BMI(19.85±2.89) kg/m2。伴肥胖组患儿发病年龄及就诊年龄[(7.94±2.22)岁、(8.76±2.36)岁]均低于不伴肥胖组患儿[(10.75±3.10)岁、(12.51±2.88)岁]。所有患儿空腹血糖及血脂三项均未见异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肥胖组患儿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及快速眼球运动(REM)期比率[(397.45±53.76) min、(68.70±8.90)%、(18.37±4.39)%]均明显低于不伴肥胖组[(449.95±86.49) min、(76.58±13.60)%、(22.19±6.34)%]。从睡眠结构来看,伴肥胖组患儿的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Ⅰ期占(20.90±6.38)%,较不伴肥胖组[(16.26±4.22)%]增加,Ⅱ期所占比率在伴肥胖组[(42.59±5.52)%]与不伴肥胖组[(38.54±8.74)%]之间未见明显差异。Ⅲ+Ⅳ期(慢波睡眠期)比率伴肥胖组[(18.14±6.97)%]明显低于不伴肥胖组[(22.60±5.69)%]。

结论

肥胖症是发作性睡病常见的共患病之一,影响了50%以上的患儿,容易出现在低年龄段的发作性睡病患儿中。伴肥胖的睡病患儿夜间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睡眠结构紊乱更加明显。提高对发作性睡病伴肥胖患儿的认识,及早合理用药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其他文献
儿童血液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同时治疗过程中反复化疗对患儿免疫系统和造血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导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高发,其中尤其以耐药菌及真菌感染较常见;血液病患儿常见的耐药菌感染有以下几种: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重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等阳性耐药菌;现就上述耐药菌目
目的总结狼疮性肾炎并肾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符合狼疮性肾炎并肾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狼疮性肾炎患儿中肾功能不全48例,发生率为28.6%。男女比例为1.0:2.2;发病年龄5.8~16.2岁;48例患儿中,血尿43例,大量蛋白尿41例,贫血25例,持续性高血压23例。20例患儿行肾脏病理检查,其中弥散增生性Ⅳ型1
目的观察并分析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儿科行经皮VSD封堵术后出现CLBBB的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CLBBB出现的时间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11例患儿手术时中位年龄3.9岁(3.4~17.5岁),术后出现CLBBB
目的应用定量超声技术(QUS)检测糖皮质激素对儿童肾脏疾病骨量的影响,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QUS检测6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肾脏疾病患儿胫骨及桡骨的骨密度(BMD),收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激素应用时间及激素当前剂量等临床资料。以Sunlight公司提供的亚洲儿童BMD数据库为参照标准进行分析总结。对12岁以上患儿同时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BMD,同时与定量超声BMD仪
目的使用食物过敏生活质量问卷-父母版(FAQLQ-PF)调查食物过敏婴儿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特应性皮炎评分量表(EASI)对湿疹患儿50例中最终完成调查的46例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对46例食物过敏患儿进行规范化干预治疗2个月后,采用FAQLQ-PF和体格发育进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调查和评价。结果1.50例入组患儿中完成终末调查为46例,年龄为(4.78±1.48)个月,有变应性家族史者29例
渗透性脱水是治疗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最常用的措施,临床上最常用的渗透性脱水剂为甘露醇和高渗盐水。与甘露醇比较,高渗盐水可能降颅压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近些年来使用逐渐增多,现介绍高渗盐水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PM)并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和炎症反应指标演变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化脓性脑膜炎162例,合并硬膜下积液者为硬膜下积液组,未合并硬膜下积液者为对照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49例(30.25%)并硬膜下积液,37例(75.5%)于病程前10 d发生;婴儿期发生率最高,占48.84
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是出生6个月内出现的一种罕见的单基因糖尿病。根据转归分为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TNDM)和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PNDM),二者约各占50%。TNDM婴儿期缓解,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促凝和抗凝因子及血小板均有消耗,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很难准确判断疾病的真实临床进程,处理上常常需要结合所在医院习惯和专家的经验。不同类型DIC的处理、用药的剂量与方案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有关DIC的治疗,儿科目前主要参考成人的指南。DIC最重要的处理措施是对潜在疾患进行强有力的治疗,消除触发凝血病变危险因素,同时采用恰当的血液制品进行复苏
目的探讨PM2.5对哮喘急性期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1.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急性期小鼠模型;2.用智能总悬浮颗粒物(TSP)中流量采样器采集湛江市区PM2.5,制备PM2.5干粉;3.无特殊病原体(SPF)级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哮喘对照组(AC组)、致敏小鼠不同剂量PM2.5处理组(SP组)及哮喘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