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y good’在教师反馈语中的运用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ye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多学术和教学的关注都集中在学生的学习纠错反馈。在这篇文章中,对学生积极的学习反馈将成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呼吁和倡导教师,再次考虑使用精确并积极的、给于学生的评价语,如“很好”。但从一些英语学习的课堂中来看,诸如“很好”的话语,可能会在一些特定教学情境中,具有抑制学生学习的机会的潜在性。本文旨在通过向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在教室里,掌控对学生运用积极正面反馈的复杂良好建议,来进一步对教师在课堂上的学生用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反馈 “很好” 抑制 教学建议
  
  一、概述
  语言教学完整的一部分应包括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反馈。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教师们尽可能地理解语言教学中给学生反馈的各种话语和策略。大部分的学术研究都致力于:当学生处于学习困难时,如何给学生适当的反馈,如给学生正面或反面的反馈。但问题是:当学生们没有处于学习困难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们什么样的学习反馈?如当学生成功地完成某项语言任务时,教师的反馈该是怎样的呢?对于大多数的教师而言,答案可能是很明显、很无趣或无关紧要。在这篇文章里,笔者首先介绍给学生正面反馈的背景资料以及相关“表扬”的实例,恰当运用“很好”也许也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到一定抑制作用。进而向教师就如何回应学生的语言学习成就,尤其是当这些成就可能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建议。
  二、研究背景简介
  与纠错反馈的大量文献资料相比,致力于积极反馈的研究就很难找到。Allwright(1980)曾对学生的积极反馈分为五大类,如“fine”和“good”是提供给教师在课堂里的教师用语,并作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一部分。有一些在积极反馈方面极富经验的研究则关注于这些反馈是如何产生的。从英语学习课堂所收集到的资料表明,对于学生的积极评价蕴含在开始——反应——反馈等系列过程中的反馈缺失里。Hellermann(2003)曾通过连续25个小时对英语学习教师的观察,在教师技能中对学生的积极反馈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 与学生反应同时进行的有韵律的安排;
  ● 语调变化;
  ● 中度音高;
  ● 比学生的反应更长久的持续时间。
  有的教师一直在考虑对学生积极正面的反馈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并不是一种标示着学生连续学习行为的终结。比如“very good”这样的话语,仅仅是一种轮到下一位同学或进行下一个学习活动的语言信号。
  “very good”还有另一种语言功能即表扬,这是强化学生做出正确语言反映的一种方式,尤其在语言教学情境中,强化正确的语言理解或语言结构的输出。显然,学生正确的语言输出并不能作为教师是否提出表扬的一个主要考虑依据。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们也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表扬,如对学生正确或非正确的语言输出都会提出表扬。因此,教师在把表扬作为强化学生行为应该考虑三个主要特征:第一,表扬应视强化的实际学习行为而定;第二,表扬必须得具体到被强化的某一种学习行为;第三,表扬应该是很真诚的,并涉及到某个问题学习情境。
  对于在英语教学情境里“very good”的运用,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如果教师用“very good”来回应学生,学生们总会说,“教师为什么表扬我?但我仍会很高兴!” 在这样的情况下,“very good”的使用目标就会很有点含混不清。教师们也许会因学生感到高兴而很快乐,或是因为学生能做出回应而高兴过头。或许教师只在回应学生做出正确回答的那部分话语,尽管学生们的话语也不完全是正确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很显然,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馈时,对学生做出积极正面的反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和工作。一些富有经验的教师更能很好地掌控其复杂性。很多有经验为学生进行反馈的教师都会留心反馈话语为学生带来的情绪影响,相应地当他们自己本身处于情绪不好时,往往会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和有礼貌的反馈,他们会因自己的情绪不好而对学生投入大量的注意和补偿。总的来说,甚至是简单的短语“very good”都包含很多涵义,因而其运用也会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以下要讨论的例子就是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对学生的正确回应进行反馈的实例。
  三、选自英语课堂中‘very good’的实例
  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等级的‘very good’,它的作用早已经被大家所熟知。‘very good’不仅仅标示学生学习过程的结束,还标示出学生整个学习的结束,但其运用事实上会导致剥夺学生学习机会以及无计划的教学效果。以下的实例主要涉及教师关注于检查学生家庭作业,及英语课堂里所收集来的数据,学生们的家庭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运用“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学习能力。这些实例分析源于更多数据的分析诊治和一段很详细的对话。方括号主要是用来标明不同参与者同时发生的对话,重叠的非言语的行为用双圆括号表示。
  在第一个实例中,作业练习如下:
  Wow, I didn't know you were married.
  How long 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节选的1a里,学生Wang就刚才的语法话题向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实例 1a
  学生Wang I have one question,
  Teacher Yes.
  学生Wang Number three is if without‘be’is not good?
  Teacher How long you've been married?
  学生Wang Have you married.
  这一对话最终转变成为两个小时课堂复杂的纠错过程。简单地说,学生Wang把‘marry’作为动词来用,那么它的正确的现在完成时应是‘have married’,除了‘marry’不能用于持续询问‘how long’,因为‘marry’不能用于持续性动词。而‘married’即可用于动词也可用于形容词,学生Wang的运用混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例 1b
  1 Teacher Number three. Li.
  2 Li ‘Wow. I didn't know you were married’.
  3 ‘How long have you [been married’.]
  4 Teacher [((encouraging nods))]
  5 ((emphatically)) Very good. How long have you been
  6 married. ((smiley voice)) Very good. Number four.
  7 Mai,
  注意从上面的第四行开始,教师说的‘very good’有快速、有重点地传达给了学生,并伴随着鼓励性的点头,微笑着说话,不断地重复‘very good’。只是她的话语一句接一句,别的同学无法插进来。这样戏剧性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仅认可了Li的正确回应,也被放在了一个对话基座的位置上。有的教师曾质疑过,这样被宣扬得很完美的“回答”,任何尝试去理解问题或是探寻有选择性的答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失望或不那么地令人满意。在下一个实例中,大家会发现,无论教师多次运用‘good’,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话语空间,学生仍然领会不了多少。
  In fact the team (5) (won) _____________ 98% of the games they (6) (play) ____________ so far.
  实例 2a
  1 Teacher Okay? Who's next? I think Xiao? Is that you?
  2 Are you next? Alright.
  3 Xiao ((reads)) ‘In fact, the team has won uh
  4 ninety eight percent of the games’.
  5 ((pause))
  6 Teacher ((th[ree consecutive nods)) ]
  7 Xiao [they have played so far.]
  8 Teacher Good! ((in excited tone)). In fact the team has won
  9 ninety eight percent of the games ((in staccato
  10 tempo)) they ((pause)) have ((pause))
  11 pl[ayed ] [so]
  12 Students [played]
  13 Student [so far.]
  14 Students far.
  15 ((T walks around))
  16 Teacher Is everybody okay?
  17 ((Ss writing))
  18 Yes? Okay ((reads instructions for next exercise))
  教师所说的‘Good!’即最初开始的第8至第11行的回答带有很多终结性的回答特点,其重复的回答是十分显著的。间断的‘they have played so’显示出典型的教师话语,尤其是在划分一些重要突出的,并且是值得记忆的话语信息。尽管是出于这种终结性的、相互作用的话语状态,教师还是在确保的话语空间里并不急于往前推进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在教室里走动的间隙,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于‘win’和 ‘play’两个动词提问的绝好机会。接下来的这一句‘Is everybody okay?’又为学生提供了又一次的提问机会。
  实例 2b
  1 Shan number five uh ‘the team has very good players’. In
  2 fact, the team is winning or
  3 Teacher has won.
  很显然,Shan并没有完全领会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或者问什么这才是正确的。教师之前所说的‘very good’并不能为她提供一种有利的学习环境以能够帮助她理解问题之所在。教师们并不知道学生究竟是怎么想的,而他们只能提出:欢迎学生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答复。当然教师们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提问空间。只有这样,‘very good’才会更加有成效。
  总之,有很多的例子足以证明,当教师用一种特定的语气对学生说出‘very good’时,特别是在一种关注于形式的语境中,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机会。这一研究发现或意外收获也许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语对学生学习情境的影响,学生直接的说话机会或说话的频率可能会有助于,或影响学生目标语不断发展的掌握程度。下面,笔者将对积极正面的评价语‘very good’进行综合评价,并为教师们的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四、教学建议
  经常会有教师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是想要表扬学生,除了使用‘very good’以外,还有什么好的选择吗?”而就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怎么做和怎么说,使之作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即给学生积极反馈时,必须得理解教师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尤其是当‘very good’并不是在当时最恰当的给学生的反馈语。
  1.保守地使用 ‘very good’
  在一些语境中,反馈标示如‘very good’应该使用的更加保守,甚至完全不用,尤其是对那些英语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他们或许并不太需要这样的鼓励或安抚。事实上,学生们通常都能推测出所做答案的正确程度,除非教师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纠正。在这方面,‘very good’的使用可能会成为一个小的节约时间的学习机制——在每个学生都做出回答后,没有提出积极的反馈,尤其是针对那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
  2.用非最终语调对学生说出‘very good’
  教师也许会用一种中高度的语调模式对学生说‘very good’,这作为对学生表扬的延续有一定的做用,刺激学生做出更多的语言反应。教师用一种伴有适合的、非言语的提示来对学生说‘very good’,这样得到的反馈就会是非最终的语调,而不是最终的语调。
  3.用较小的评价标示去接受学生的反应
  教师很容易用最普通的的评价标示(如‘okay’, ‘alright’)去接受学生正确的语言反应。研究表明,当教师说‘okay’,而不是‘very good’时,学生们往往会继续对教师提出各种后续的问题,以明确是否得到了正确的语言理解及运用。
  4.经学生同意后再继续学习下一个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只是给学生一个简单并快捷的点头,这意味着以一种非言语形式赞同学生正确的回答,然后会很快地接着说‘Okay to move on?’如果学生们对此没有任何问题,教师就会接着进行下一个学习内容。假如学生要求教师的反馈是‘opening up closings’,这就给学生增加了互动机会空间。有时,教学中也会需要‘unmentioned mentionable’。这样的教学技巧对于那些不太愿意开口说话的学生很重要,他们非常需要额外的鼓励或互动空间,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再说一次。相反地,在以上所提到的Extract 2a中,教师很兴奋的对学生说出‘good’,并用不连贯的语调重复学生的正确的答案,似乎是想要阻断下一个学生的提问,尽管她也不断地在问‘Is everybody okay?’
  5.质疑正确语句的回应
  教师应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质疑一个正确答案的学习过程中,尽量带领学生对一个非正确回答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如沉默、犹豫或推迟,质疑确定的事(‘Are you sure?’),让学生不断重复或进行阐述(‘Can you say that again?’)。如果教师把这样的教学策略运用于一个正确的回答,学生就会获得很多这样的机会:他们会更努力地理解不仅是正确的回答是什么,还会为什么会是正确的呢?
  6.为学生提出一些“跟进性的”问题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跟进性的问题,来回应学生正确的答案。如‘Why do you say that?’‘How did you get or arrive at that answer?’‘Go deeper into why this is a correct response.Can you explain?’‘Explain why this is a correct answer based on what we have just learnt (or based on the grammatical rules we have just studied)?’这样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支持或为自己的回答辩解的机会,以展示自己的学习自信心。
  7.引入同伴的学习成就
  教师可能会把问题式的提问转向他人而引入全班同学的参与,如‘Anyone else?’‘What does someone else have?’ ‘Do you all agree?’‘Does anyone have a different answer?’ 这些反馈式的提问并非指作答的那个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尽管教师们需要做一些初始工作以改变这种观点或‘习惯’。考虑到这在课堂中是一种普遍行为,当教师就某个练习题号召更多的学生参与时,那就有可能暗示最初进行回答的那个学生并非给出了正确的回答。这里所建议的、可选的积极反馈提问也许会为学生打开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质疑、讨论或赞同他人观点的好机会。
  8.使用全班性‘反馈标识’
  教师会邀请班上的其他学生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反馈回应。他们通常会运用各种标识,如颜色明亮的、薄板状的卡片,如,‘yes’,‘no’,‘maybe’,‘I agree’或者‘I disagree’,这些标识可以让学生用来表示是否同意第一个学生对某个练习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的质疑。这也给班上的其他学生一个参与和反馈的机会,为什么他们的答案和第一个学生的答案有差异?当教师意识到有学生举着不同的牌子时,表明对这道练习题,大家还有不同的疑问,教师就会带领大家进行讨论,阐述正确或非正确的回答。通常学生们开始时并没有相互看举的卡片,他们就得被迫在某道练习题上做出自己的‘判断’。
  9.识别‘very good’潜在的负面效应
  课堂教室的师生反馈,可以真实地运用到真实的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中。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表扬学生所运用到的积极反馈评价标识,如‘very good’(‘excellent’,‘good’, ‘wonderful’,or the like), 这也许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境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如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会抑制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参与,不愿提出深层次的疑问和学习评论。因此,教师应恰当地运用如‘very good’这样的反馈标识,理智地运用于学生的学习情境,尤其是发现了这样的评价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参与,更应注意‘very good’的使用频度。
  10.参与自我反省
  有经验为学生进行反馈的教师会时刻注意自己情绪的影响,这种情绪会影响教师给学生的反馈频率。英语教师不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经验的老教师,都应该经常参与对学生的积极反馈方式和言语的自我反省,如多关注什么时候使用、不使用,或过度使用反馈标识如‘very good’,‘excellent’。从以上的分析可得知:‘very good’在关注形式的教学情境中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应关注于教学形式或其它的教学情境,以便能更好地运用积极反馈标识‘very good’。
  11.实施学习行为研究
  教师一定要主动地参与到一些学生学习行为研究中,可以为自己摄录一堂课,经常与同事一起转录和分析摄录的录像,关注怎么样、在哪里,以及何时运用积极反馈标识‘very good’。当学生在某个问题的回答上给出了正确的回答时,给学生积极的反馈、表扬或鼓励,除了‘very good’还可以说什么,因为其它形式的积极反馈也有可能是非语言行为的范畴。教师进行学习行为研究也包括了积极反馈的‘编码方案’,尤其是在形成教师教学档案----教学监督时,这时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言语或行为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对教师教学监督的目标不仅仅是核对教师是否对学生使用了积极的反馈语言,这理所当然的是一种‘默认设置’,而是在很可能阻碍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机会方面,更加主动地反省教师所采用的反馈语言。如果这种积极反馈的注释包含在教师的观察报告中的一部分,教师当然会就如何及该使用哪些作为积极反馈等方面主动地参与自我反省。常规自我反省和要求的教师观察报告的各种数据资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教育成长也极为有利。
  作为自我反省和行为研究的结果,教师们很快会发现‘very good’并不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课堂反馈语言。当‘very good’用于一些跟进性的问题时,或是引出同龄人的评价,它的‘结案’质量就有可能极大地减弱。此外,在一些开放性的学习情境中,‘very good’是学生们需要进一步进行学习探索时,很重要的积极反馈。针对中小学学生而言,‘very good’是必须也是必备的鼓励他们参与英语学习活动及肯定其良好的英语学习表现,尤其是那些需要重建学习信心的特殊学生。毫无疑问,‘very good’在世界的英语教学中有着较好的一面,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好它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遏制学生的学习机会。
  五、结论
  有的教师会发现,他们几乎都使用过了以上所讨论的给学生的积极反馈的语言或行为。诚然,只要是愿意关注自己教学行为的教师都会考虑适合于自己课堂教学情境的积极反馈语言或行为,他们也会考虑教学时间和其它的课堂管理等教学因素。总的来说,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没有绝对的‘表扬’或反馈标识‘very good’的运用空间。在一些更广泛的教学情境中,给学生的积极反馈应该有意义并且具有真实性,并且与教师期望实现的教学目标一致。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得仔细审视如‘very good’这样的积极反馈标识在课堂教室里,与推进和鼓励学生继续英语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方式里为学生提供积极反馈语言或行为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这也为教师的职业成长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参考依据。
  此论文为在英国赫尔大学访学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Brophy J.‘Teacher praise: a functional 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1) 51/1:5-32.
  [2]Forgas JP, Tehani G.‘Affective influences on language use: mood effects on performance feedback by experts and novices’.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5) 24/3:269-84.
  [3]Gass S, Mackey A.‘Input, interaction and output: an overview’. AILA Review (2006) 19:3-17.
  [4]Hellermann J.‘The interactive work of prosody in the IRF exchange: teacher repetition in feedback moves’.Language in Society (2003) 32/1:79-104.
  [5]Kahn G.‘The social unfolding of task, discourse,and development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2008) Unpublished EdD dissertation,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6]Waring HZ. ‘Using explicit positive assessment (EPA)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RF, feedback, an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 92(4):577-94.
  [7]Allwright R.‘Turns, topics, and tasks: patterns of particip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In:Discourse Analysi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Larsen-Freeman D,ed.(1980) Rowley, MA: Newbury.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外语系)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教师,要勤于总结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重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关键词]有效衔接 调整策略    由于本区的特殊情况,六年级学生放在中学,由中学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如何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学
期刊
[摘要]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需要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突出六个结合,即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集中培养与分散指导相结合,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相结合,学院教育与政界业界培养相结合,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短期提高与持续发展相结合,探求适应中国公共管理实际发展需要,具有MPA学位特色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MPA培养模式 质量 六结合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起源于美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第一部分先从营造创新教育气氛、开展兴趣教育、开展思维能力教育、开发情感智力教育等五个方面探讨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在从探讨规律、读表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内容从四个方面探讨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实践方法。最后强调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数学创新
期刊
许多老师认为要真正上好一堂美术课比较难。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就要努力去探究与创新教学方法,使美术课不在枯燥无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教育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解放思想观念,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及创新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以下几种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绘画与诗书相结合
期刊
新大纲在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度。作为低年部的小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因此,我注重了让学生们的口
期刊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全面文化基础、高尚道德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伴随社会信息进程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
期刊
[摘要]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正确理解、妥善对待,将错误类型进行分类、深入分析和总结,并错误资源融入教材,带入课堂,便可以让学生的错误资源“变废为宝”,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错误 资源 自信 发展语言能力    随着英语学科中考题型改革的稳步发展,初中生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得到重视.然而,由于主客观存在的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对英文写作怀有畏惧情绪,一些英语教师也在如何全面提高初中
期刊
“师德”,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的品德。“品德”,一词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为人师表者的品德,至少应包含高度民主负责的敬业精神,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科学态度,对教育对象的真诚关爱。 所谓师德认识,就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要从“德”中体会到献身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一、爱岗
期刊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因而,我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期刊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有效地掌握学习知识。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创造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