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情感;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2(B)-0061-01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是全新的创新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因此而变得精彩起来!
一、让情感在课堂上燃烧
1.“激情”——课堂高效的导火索。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只有教师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才会让学生在激情中碰撞出智慧火花,让魅力课堂绽放异彩。在课堂中,教师的激情是点燃学生情感的基石,是上好一节课的必备元素。因此,教师需要将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课堂中,调动课堂气氛。
2.“激趣”——课堂高效的奠基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教师要会采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在讲解《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笔者从网上搜集找到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制作成课件与学生一同欣赏。笔者便提问:“看了这些图片和资料,你们想说些什么呢?对于银河、宇宙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了。
3.“融情”——高效课堂的催化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只有入了情,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文本意境,走进作者和文章主人公的心里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讲解《凡卡》一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由读文本故事到感悟人物情感:然后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课本当中。很快就体会到了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二、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上飞扬
教师是“牧者”,不是课堂的“主宰者”。以前我们的课堂上,都是教師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但是新课改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自由、大胆“交流”,实现了“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探究交流活动,让课堂得到升级。让笔者尤为感动的是一堂“口语交际课”,交流的内容是:谈身边或电视、电影中让自己感动的人物。在一番谈话后,笔者先让学生同桌间交流,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推荐出组内最优秀的组员开始展示。没想到他们会谈到汶川地震中的小林浩、马健先、叶志平等着实让人感动的人物事迹。一位班上的后进生居然谈到了电视剧《暖春》中的小花,在他动情的叙述中,同学们被剧情中的感人事迹感染了,给予他的是雷鸣般的掌声,在一阵阵的掌声中,笔者看到了每个学生脸上闪现的晶莹泪花。笔者知道这节课学生的收获是丰硕的,那是一种思想上的撞击与情感上的升华,在交流中他们真的收获了!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家做主”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他们去寻找快乐。探究趣味,并能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如,在学完诗歌《祖国颂》后,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有的小组以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中一个小组还随着歌声翩翩起舞,有的小组吟诵起了诗歌《中华少年》,有的小组画了一幅祖国山水画……在课堂中笔者看到了一个个灿烂的笑容、成长的快乐!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2(B)-0061-01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是全新的创新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因此而变得精彩起来!
一、让情感在课堂上燃烧
1.“激情”——课堂高效的导火索。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只有教师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才会让学生在激情中碰撞出智慧火花,让魅力课堂绽放异彩。在课堂中,教师的激情是点燃学生情感的基石,是上好一节课的必备元素。因此,教师需要将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课堂中,调动课堂气氛。
2.“激趣”——课堂高效的奠基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教师要会采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在讲解《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笔者从网上搜集找到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制作成课件与学生一同欣赏。笔者便提问:“看了这些图片和资料,你们想说些什么呢?对于银河、宇宙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了。
3.“融情”——高效课堂的催化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只有入了情,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文本意境,走进作者和文章主人公的心里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讲解《凡卡》一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由读文本故事到感悟人物情感:然后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课本当中。很快就体会到了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二、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上飞扬
教师是“牧者”,不是课堂的“主宰者”。以前我们的课堂上,都是教師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但是新课改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自由、大胆“交流”,实现了“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探究交流活动,让课堂得到升级。让笔者尤为感动的是一堂“口语交际课”,交流的内容是:谈身边或电视、电影中让自己感动的人物。在一番谈话后,笔者先让学生同桌间交流,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推荐出组内最优秀的组员开始展示。没想到他们会谈到汶川地震中的小林浩、马健先、叶志平等着实让人感动的人物事迹。一位班上的后进生居然谈到了电视剧《暖春》中的小花,在他动情的叙述中,同学们被剧情中的感人事迹感染了,给予他的是雷鸣般的掌声,在一阵阵的掌声中,笔者看到了每个学生脸上闪现的晶莹泪花。笔者知道这节课学生的收获是丰硕的,那是一种思想上的撞击与情感上的升华,在交流中他们真的收获了!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家做主”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他们去寻找快乐。探究趣味,并能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如,在学完诗歌《祖国颂》后,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有的小组以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中一个小组还随着歌声翩翩起舞,有的小组吟诵起了诗歌《中华少年》,有的小组画了一幅祖国山水画……在课堂中笔者看到了一个个灿烂的笑容、成长的快乐!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