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卫国导读

来源 :特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x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子在日落时如何变长
  桑 子
  斯特恩说:“我需要旅行伙伴,
  为了观察影子在日落时如何变長”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间
  有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就可以了
  他独自旅行,从壁画的拱顶走下来
  像梦游,但永远比梦更缓慢
  他穿过大军交战的烟硝
  加固的水泥堡垒和被时间侵蚀的海岬
  看到艾略特的荒原
  荒原至高无上,没有岔道和城门
  但长满杂草
  像集中营中毫无希望的起义
  未开辟的道路充满诱惑富于危险
  我们曾谈论政治
  荒唐的故事,拘谨的赞美者
  书本上成捆正确又绝对愚蠢的教条
  有助于我们理解恶意与疯狂
  没有同情心的大自然美妙绝伦
  无法正视的只有太阳和死亡
  —这是穿透一切的光明
  砍掉的头颅,往右走,再往左
  有太阳照到了脸上
  仿佛刽子手的慈悲
  路过的人发出短短的一声尖叫
  向卫国:三个世纪的旅行和一个感伤的主题
  1768年,英国人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去世的时候,他的代表作《感伤旅行》尚未完成,刚刚出版的前两卷,正洛阳纸贵。作者自1762年后即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地旅行,作品显然有一定的自传性质,“旅行”和“感伤”是它的两大主题。有一个关于作者的生命细节值得一提,据说斯特恩死后不久,他的尸体被人挖去卖给医学院作解剖之用,因有人认出而重新埋葬,而一场混乱却导致无人知道其确切的埋葬地点,后来有人估摸着方位为他立了块碑,碑上刻着:“唉,可怜的约里克!”约里克,就是《感伤旅行》的主人公。
  桑子的这首诗显然谈不上是向这位十八世纪的英国作家的致敬之作,尽管它一开篇就点明诗的来历与斯特恩和他的小说有关。它只是借用了他的主题,旅行和感伤。旅行是没有目的的,“为了观察影子在日落时如何变长”—这是一个无目的的目的;感伤是没有理由的,“影子在日落时如何变长”—这也是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但是,当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和一个更靠后的时间来看,比如三百年之后,又一场战争或又一场瘟疫之后的一天,这个不是目的的目的和不是理由的理由,反而可能呈现为唯一靠谱的目的和理由。
  看看诗吧,诗中的旅行者一出发就要穿过英法战争中“交战的烟硝”以及“加固的水泥堡垒和被时间侵蚀的海岬”。然后,迅速地,一二百年就过去了,他看到了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之后遗留的“艾略特的荒原”、同样被遗弃的“长满杂草的”“集中营”;他听到人们充满诱惑又小心翼翼地谈论“政治”;有人写出、有人阅读、有人讨论、有人实践,更多的人则莫名其妙地死于“书本上成捆正确又绝对愚蠢的教条”。他不得不发现,“无法正视的只有太阳和死亡”—与其说“无法正视”,还不如说,唯一可信;那些“砍掉的头颅”,曾经一会儿“往右走”,一会儿“往左走”,除了冷冰冰的太阳始终照着,最多也就是让“路过的人发出短短的一声尖叫”。旅途上的一切见闻呢?战争呢?瘟疫呢?政治呢?都像风一样,吹过某些时代,便不见了。
  现实中的人总是会死的,想象中的旅行者却不会有终局。约里克,或者接替他的桑子,或者别的什么人,他(她)走过了快三个世纪了,或者更长,又怎么样呢?越长,越像是一场“梦游”;越长,越是发现旅行的目的空洞得只有旅行,而继续旅行的唯一理由就是那微微的,一点点感伤。
  “唉,可怜的约里克!”
其他文献
招隐山中  颜 隼  当燃烧的小池塘仍在做它零碎的梦  在松树附近,在万物那最高的蓝天下,  男孩有限的生命在白色石头中飞逝,  而这造化与孕育新生命之所  在三角枫中发出神圣的回响;  请再一次赠予我们游荡的梦境吧—  在他善良的躯体上忘掉严酷的时间—  只有他的与我们面对面敞开的温馨  和让人清晰地注视的纯洁高雅的阳光。  把荣誉给予上苍,把荣誉给予他的乌龙,  被遮隐着正面的脸,—开阔的后山
期刊
命名  毕如意  反复被收听同一片段时世界卡带  卡带,古老的词,比马孔多近一些。  你真遥远  遥远,与隔离不同:  水为了消融从我两边分开。  在接近真理的一团粘稠中禅坐 文字寄生  有人睁眼了。  先锋与落后!任何诗句!垃圾!惊叹号……  一切都是需要制造的!  有人睁眼 我真的看见了  消除一切命名 世界上没有一个子宫会收留我。  敬文东:命名的消除  马尔库塞认为,诗歌语言是为“不在场事
期刊
赌徒  安 琪  你用一个没有难度的词语陷害我  我的赌徒  你坐在我身边像赌徒眼里的赌徒  因为我们都是赌徒所以我怕  或者不怕  你  你低着头假装很安静  假装不知道安静的安,安全的安,安琪的  安  无数人问我:安  或者不安?却不知安和不安其实是一码事  其实,这么多年你一直在  诗歌里,比较疯狂  比较不在小说里  赵思运:赌徒的爱情  安琪之所以是安琪,相当多的时候体现在她对语言的卓
期刊
林战月决定在出狱之后前往北极看格陵兰睡鲨。  二十三年前,他刚入监狱时,北冰洋深处的格陵兰睡鲨已经是当世最年长的动物,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大海中孤独地游荡。它出生在四百年前,那时清军尚未入关,北美洲刚建立起第十三块殖民地,世界像一张餐桌上布满了毫不相干的盘子。林战月偶然间在狱中图书馆里读到了因纽特人的历史,从而了解到这种动物。当时他刚用自己研究出的棋谱赢下象棋比赛的冠军,这是入狱前一个朋友的建议:在
期刊
没想到时间过了好多年,罗小雯依然留恋霁鲂市的大黄桃。  “一斤就是七八元钱,就装了这么一只小袋子,都快一百元了。关键是口感还一般……”中年罗小雯絮絮叨叨着,此刻她刚进家门,在玄关那换鞋。我听见门响,懒洋洋地出了卧室,她瞅了我一眼,动了动手中那兜沉甸甸的黄桃。  “妈妈的,确实有点贵了,黑心的商家。”我眼神涣散,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是街头摊贩!”在罗小雯的概念里,坐地为商、流动为贩,两者不能混
期刊
陈培浩:我去过肇庆几次,住过鼎湖山,游过七星岩,可以说作为游客打卡过肇庆的重要景点。在鼎湖山回来后还写过一首诗,如今看到这首诗,还会激活很多鲜活的记忆。我相信每一个公共空间,都一定贮存着无数个体的个人记忆,但这些个人记忆本身仅属于个人,除非有什么特别的历史因缘,它很难进入公共讨论的范围。事实上,进入肇庆有很多维度,我们既可以从自然地理角度,也可以从历史文化角度。肇庆的历史文化名人也不少,远的如汉代
期刊
一瓶酒  石 棉  一瓶酒摆在酒柜上  从没想过喝掉它  只想陪着它,在这里度过  近乎密封的一生  十年之后只剩半瓶,百年之后  只剩下一滴……  这无人打扰的过程  它走得缓慢、无声无息  为它除去灰尘,抵挡  丰收和落日。若想爱  它只能爱我  若想死,它只能死在幽深的瓶底  若想奔放一点,若想热烈  现在,还不到时候—  人间还没准备好,我还没为剧变  写下壮烈的檄文  韩庆成:“一瓶酒”
期刊
风是从山那边吹过来的,带着一大群鸟。傻鸟们挥着翅膀向我致意。我也向它们点头。有细微的脆响从骨头深处传来,夹带着一点暗疼,是我的身体在拔节生长。忽然,风停了,鸟也散了。整个世界安静无比。我坠落在一片草地上,周围软绵绵的,平坦,温暖,没啥意思。  我只好慢慢睁开眼睛。我醒来了。天已大亮。  阳光从窗外斜斜地照在大花被子上。被子呈长虫状,从这头爬到那头,又从那头爬到这头。睡梦留下来的都是好东西。尽管已经
期刊
在漓水人家打铁  陈群洲  在漓水人家的鐵铺子,抡起锤子  我不敢打刀,怕杀气太重  不打发夹,怕配不上心爱的人  我打火钳,温暖人间  打一只铁环,回到遥远的童年  周瑟瑟:打铁的怕与爱  上世纪80年代我就读陈群洲的诗,大约是1992年我与他同时出现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弘征编选的《青春诗历》里。从那本诗历我第一次见到陈群洲的形象,后来他就消失了。20多年后我真正见到他时在南岳衡山,他与那座山似乎合
期刊
昨晚梦到去世一年零三个月的父亲,他死在家里一个月后才被发现。  梦中,父亲和我去参加老松田的葬礼,他手里提着从葬礼上带回来的礼品袋子。父亲那天身穿二十年前退休时留下来的黑色西装,现在看起来又肥又大。父亲年迈的身体小了一圈,又一圈。  这些年父亲搬过几次家,每次都要扔很多东西,扔得最多的就是衣服,也有很多母亲的衣服。以前父亲的衣柜一多半都是西装和白衬衫,现在只剩下这件黑色和那件灰黑色的。  父亲一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