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中山区油松人工林春季林内外温度变化

来源 :山西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liv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太行山中山区油松人工林春季林内外温度变化的研究,揭示试验区温度变化规律,建立林内外温度关系.结果 表明,2020年油松人工林林内达到春季气候的时间比林外早24 d,春季时间为75 d;春季林内温度高于林外,温度越高,林内与林外温度差值越大;春季白天林内温度高,夜晚林外温度高,林分能够有效提高最高温和最低温,提前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时间,且林内温度的变化幅度小于林外.
其他文献
黔辣8号是以不育系7204A为母本,以自交系6-244C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指形椒三系杂交种.其早中熟,株高63 c m,开展度70 c m,单株结果数91个,单果质量7.75 g,果长9.84 c m,果肩宽1.42 c m,果实V C含量1577 m g/k g,辣椒素含量301 m g/k g,干物质含量10.6%;田间表现为抗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每667 m2产量超过1200 k g;适合在云贵高原生态区的贵州遵义、毕节、安顺、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区春季种植.
“航椒红光”是以H56-3-5-2-4-H-H为母本,以G23-2-5-3-1-H-H为父本,综合应用太空诱变、自交、病圃选择、杂种优势利用、SRAP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色素椒品种.表现:早中熟,从定植至红熟果采收96 d,植株生长习性半直立,植株生长势强,单株平均结果数23~27个,青熟果深绿色,红熟果深红色,果纵径17.8~19.7 cm,果横径2.34~2.81 cm,果肉厚0.28~0.33 cm,单果质量28.3~32.0 g.干物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总辣椒素含量分别为16
为筛选适合唐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生姜新品种,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山东大面姜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生姜品种昌邑大姜、山农一号、胖娃娃、平顶四、安徽大姜、江永香姜以及自育品种冀姜5号和苗头品系D J09-6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分析植株农艺性状、根茎商品性状、品质、产量及植株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冀姜5号、平顶四和山农一号植株长势旺盛、丰产性好,667 m2产量分别达到7294.58、7021.42、6865.34 kg,且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唐山地区推广种植,苗头品系DJ09-6虽然产量突出,但群体整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 1801),属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跳甲亚科(Alticinae)菜跳甲属Phyllotreta,又名黄跳蚤、菜蚤子、狗虱虫等,在我国南北方地区均有分布,在南方的蔬菜产区危害尤其严重[1-2].黄曲条跳甲是一种寡食性昆虫,喜食十字花科植物,包括油菜、芥菜、萝卜、白菜、菜心等[1-4].
期刊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优质豆科牧草,而病害、虫害、草害是限制苜蓿生长及品质的主要原因.本文收集了我国近40年来的有关资料,对苜蓿病虫害的种类进行科学分类,制作出了苜蓿病害和苜蓿部分虫害的种类名录,对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收集近20年我国各地区调查的苜蓿地杂草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统计,整理苜蓿杂草名录,为畜牧业发展及苜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土壤水分亏缺度与补偿度是人工林水分管理的重要依据,对林分结构与密度调控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探寻更简便的指标表征土壤水分亏缺度与补偿度,笔者选择黄土高原最常见的刺槐林地、油松林地、侧柏林地,通过计算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亏缺度与补偿度、土壤颗粒组成与分形维数,分析了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土壤水分亏缺度和补偿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刺槐林地、油松林地、侧柏林地的土壤水分亏缺度均超过63%,土壤水分严重亏缺;而土壤水分补偿度均较小,分别为4.79%,19.48%,31.12%.不同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度之间差异较小,
以山西省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及统计计算,对其物种多样性及生境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乔木样方、灌木样方、草本样方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81,1.28和1.47,大小表现为乔木样方<灌木样方<草本样方.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内面状要素共250.61 km2,生境多样性指数为1.40,生境饱和度指数为72.1%;线状要素共4703 m,生境多样性指数为0.64,生境饱和度指数为92.3%;点状要素共86个,生境多样性指数为0.86,生境饱和度指数为48.2
[目的]认识小麦穗发育调控相关基因及调控网络,为穗部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小麦穗发育相关文献和基因的研究动态,对小麦穗发育过程、穗部调控相关基因和穗部相关的重要QTL等方面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小麦的穗部性状直接与产量相关,其穗部发育一直是育种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基于水稻和玉米的研究进展,以及测序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一些基因在小麦的穗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影响穗部性状,小麦穗发育的调控途径也逐渐被发现.[结论]小麦穗发育研究与禾本科模式
在山西省浮山县中条林局三交林场辖区的辽东栎天然次生林中设置4个间伐强度处理,3 a后,通过比较林分生长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来研究不同采伐强度对辽东栎林的影响.结果 表明,短期内,辽东栎林分胸径比树高对间伐更为敏感,重度间伐可以提高林分胸径平均增长量和胸径年平均增长量.林分胸高断面积、断面积增长量、断面积年增长量、蓄积量、蓄积增长量和蓄积年增长量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在短期内年增长量不能达到伐前的水平.中度和重度间伐均显著提高了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而重度间伐提高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因此,建议对山西中条山附近
本试验基于原花青素测定原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中原花青素的含量,通过计算其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 表明,该方法重复性(RSD=2.80%)和稳定性(RSD=0.24%)好,回收率(RSD<2%)高,操作简单方便,且检测成本较低.用该方法测得沙棘籽和沙棘籽壳中原花青素平均含量分别为45.62%和66.01%,该方法可进一步应用到实验室内部或企业日常质量控制等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