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马尔尼菲篮状菌病2例

来源 :中国真菌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1,男,1岁6个月,咳嗽半个月、发热1周;病例2,男,11个月,反复鹅口疮3个月,咳嗽20 d.2例幼儿血培养阳性,均为马尔尼菲篮状菌,同时都存在免疫缺陷,非HIV感染,影像学提示肺部有多发小结节影,伏立康唑治疗后临床病愈出院,随访12个月无复发.
其他文献
针对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防控技术.在流体通道—断层激活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断层滑动力学条件和定量风险评估方法(QRA),对套管变形风险段进行预测;分析断层滑动和套管相互作用的规律,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对套管变形进行预防;基于套管变形井微地震特征,压裂实时监测微地震信号,对套管变形进行预警;基于流体通道和压裂模型,可通过优化压裂施工参数和多簇射孔+暂堵孔眼工艺对套管变形进行控制.综合起来,形成了钻前预测、压前预防、压裂预警和压裂控制的一体化套管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与巨大资源潜力,是盆地下一步油气增产上储的重要战略接替新领域.通过回顾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页岩油的勘探历程,应用地质、岩心分析、钻井、测井、录井与三维地震资料,剖析玛湖凹陷碱湖型页岩油的典型地质特征,系统总结页岩“甜点”的地球物理评价方法与储层改造技术,指出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的未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玛湖凹陷风城组发育全球迄今最古老的广覆式碱湖型优质烃源岩,具有多源混积、孔隙—裂缝—缝合线三重储集介质、优势岩相控油与“甜点”分散
潘庄煤层气田是我国煤层气产量最高的气田,发育多套煤层,具有埋深浅、厚度大、含气量高、渗透性好等优越地质条件,煤层气资源丰富.在开发过程中,面临3号煤层开发主体技术效果不佳、产量递减、15号煤层开发未突破等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前期地质、工程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地震、煤田钻孔、煤层气钻探等资料,深入研究各煤层地质特征,开展厚、薄煤互层综合地质评价技术研究,探索适用于厚、薄煤层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脱硫技术,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工作平台.通过工程反复试验、不同井型比选,攻克了厚、薄煤互层勘探开发技
利用单一210Pb技术来估算岩溶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泥沙来源等还存在一定问题.岩溶区土层厚度不一,难以准确地确定支持性210Pb放射比活度是制约该方法应用的一大关键问题.文章选取桂林西北郊光明山岩溶峰丛坡地的4个土壤剖面,测试了土壤剖面210Pb与226Ra放射性比活度,探讨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初步确定土壤中支持性210Pb放射性比活度.测试结果表明4个土壤剖面中210Pb垂向分布服从指数衰变规律,226Ra放射性比活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基本不变.光明山峰丛山坡土壤中约95%的210Pbex主要聚集在0~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深湖相泥页岩和重力流砂体的交互沉积,储层的分布在垂向和横向上均复杂多变,单砂体厚度薄,同时又受到天然裂缝的影响.针对该区页岩油开发中存在的井位部署、高效钻井和科学压裂等技术难题,提出了一套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油藏和地质力学模型,进行钻井位置优选、工厂化平台设计、钻井作业实施和地质导向方案优化,使井轨迹设计科学合理,钻井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储层钻遇率,同时又能够降低钻完井时间;结合地质力学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为合
前言rn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由于甲真菌病与其他甲病易混淆、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甲真菌病的诊治仍然存在挑战.我国在甲真菌病病原学调查、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于2008年、2010年和2015年相继推出了“甲真菌病诊疗指南”和“甲真菌病的诊疗难点和个体化策略”[1-3],对临床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近5年来,国内外在甲真菌病诊治方面又有新的进展,为进一步规范甲真菌病的诊疗,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甲真菌病指南专家工作组”对2015年版指南进行了
地质遗迹景观脆弱性是地质遗迹景观系统对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变化反映的重要指标,是评价地质遗迹景观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永福县典型地质遗迹景观为例,运用地质遗迹景观脆弱性影响因素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选取17个评价指标,构建地质遗迹景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并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5级地质遗迹景观脆弱性划分标准,最后通过综合评分法对永福县地质遗迹景观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永福县地质遗迹景观顶子山、小山峡评价值为16.797
目的 分析烟曲霉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中的重要成分,以进一步明确曲霉致病机制.方法 通过离心法分离烟曲霉的囊泡,用电镜观察形态.采用马尔文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析溶液中EVs的大小分布.通过质谱仪对囊泡内处理后的肽段进行分析.二级质谱数据使用Maxquant (v1.5.2.8)进行检索.检测RNA分布,通过数据库分析烟曲霉EVs中miRNA可能参与的一些通路.结果 电镜下烟曲霉的EVs可见明显的双层脂质结构.NTA发现烟曲霉分析的EVs大小主要集中在130 n
我国陆相页岩油面临单井产量低、递减快、最终采收率低的开发瓶颈,需超前布局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系统解析北美页岩油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现实,详细讨论了该技术在国内页岩油开发的适用性与发展前景.分析表明,我国各页岩油区块原油黏度、地层压力、矿物组成等储层特征迥异,效益开发面临的瓶颈各不相同,CO2提高采收率的主要作用机理差异显著.因此,需针对性建立各区块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指标,制定合理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标准,加大力度攻关现场应用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并积极争取明确的国
由于岩溶发育的非均一性和复杂性,确定岩溶地下河流域范围及地下河管道的位置是非常困难的.高精度示踪技术可用来确定地下河管道的连通性及地下河流域大致范围;大功率充电法能够准确定位岩溶地下河管道的平面分布特征并追踪地下河系统的管道展布方向.综合高精度示踪技术和大功率充电法等成果,并结合地下河的地表出露特征和钻探等信息进行验证,查明毛村地下河系统的地下河管网分布特征及大致流域范围,探测技术方法组合成效显著.主要成果体现:在毛村地下河系统上游,存在多个地下河管道分支,且还存在一个未被发现的地下河管道,连通各地下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