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这篇课例由两部分组成:一:课堂实录(教学思路及活动);二:教学反思:包括自我点评和课后反思。
  关键词:企业及其作用课例
  
  [课后反思]
  一、主要优点和特色:
  (一)教学设计好
  1.整体设计新颖,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解决全课的知识点。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及活动是:(1)进行著名商标的猜一猜活动,由此导入本课。(2)让同学分析市场上有谁在从事商品交易活动,归纳出市场主体的含义;(3)分析市场主体中的企业与其他非企业组织的不同,从而概括出企业的含义。(4)通过层层深入的四个设问,①如果你是投资者,你打算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企业?②怎样建立这个企业?③如何经营发展这个企业?④这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归纳出企业建立的条件与程序及企业的作用。解决重点。再由企业的作用推出企业的地位。再以学生设想这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可能产生的某一个经济纠纷为例,引导去学生分析得出法人的概念,然后结合法人要求与企业的要求,引导学生得出企业法人的含义,从而突破难点。(5)小结并请同学谈启示。整节课,学生们始终围绕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办企业。这样的思路及活动从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出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知识的建构,培养了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
  2.打破课本知识体系,重新进行组合。课本原有的知识呈现顺序是:企业的地位—企业的作用—企业的建立—企业法人的概念。而本次设计在教学内容的顺序编排上,围绕一个中心“怎样办企业”,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四个问题“办什么—怎样建立—如何经营—经营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这四个问题层层紧扣,由浅入深,有一定的梯度,便于同学们回答;然后根据同学们回答的四个问题,依次归纳出企业的建立—企业的作用—企业的地位—企业法人的概念这几个知识点,从而将课本知识呈现的顺序打乱。这样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整教材知识的顺序,使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习惯更加吻合,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使学生参与更加主动,从而更加有效地构建和掌握新知。这也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教育理念,让我感觉到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整节课的资源几乎全部来源于学生。在重点知识的解决上,都是通过环环相扣的几个设问,让学生临时生成课堂资源,再让学生对这些来源于自己的课堂资源进行分析归纳,最后获得新知。材料来源于学生而又用于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在积极参与中,不断进行探究性学习,主动地构建新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二)在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
  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某些小节上体现的教师的机智和较高的应变能力。详情见“自我点评”的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在备课、上课时,我比较重视的是整体思路,对一些细节的把握得不够,讲得不够细致,明晰。比如在难点“企业法人”的突破上,没有对学生临时生成的资源进行挖掘,就简单地得出概念,易给学生造成模糊。
  2.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彼此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肯定,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我有时做到了,有时却忽视了。
  3.在应变能力方面,特别是对待课堂临时生成的资源的利用,在问题设置的梯度上、启发学生归纳知识上有时反应不过来。如在企业法人的概念的难点突破上,感觉很混乱。
  4.在这节课中,过多地注重学生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而有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上的教育,没有及时进行价值观和良好意识的培养。
  三、改进教学的设想
  1.注意对学生临时生成的资源进行挖掘,把握好细节,讲得细致,明晰一些。
  2.在平时的课堂中就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遇到学生答复比较精彩的地方应及时进行评价。
  3.针对自己的弱点,在平时上课要经常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
  4.要重视对学生德育上的教育,在教学中适时进行德育教育,教书育人两不耽误。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的提问必须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水平相一致;必须要吸引学生,用问题驱动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做数学”,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提问 启发引导 生成性资源 数学    我们知道在一堂数学新课教学中,一个恰当的例题引入能给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开头作用。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
期刊
“图像处理”是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中“多媒体信息处理”的第一部分,可分为“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图像的加工处理”两堂课。本文结合笔者上公开课的经历,就“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一课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实践探索和总结。  一、解剖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梳理教学设计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  课程教学设计首先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能力。
期刊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关于语音部分的目标描述为:“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4.了解单词有重音;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不仅能使他们轻松记忆单词,使他们能自信开口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能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湖教版第十一册数学第96页“轴对称图形”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后来学习的。意在感悟各种平面图形的数学美,为以后继续学习几何图形打下情感基础,并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美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突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构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知识应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期刊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虽然学会了数学知识,但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学会用数学解決实际问题。要达到这种境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四有”教学—
期刊
摘 要:本文着眼于义务教育阶段乡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让一部分同学先‘会’起来,解决美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的观点。文章阐述了美术教学有直观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造成美术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难点”这一特殊现象,分析了齐头并进解决难点问题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状况。通过实践,运用让一部分人先“会”起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难点突破的时间缩短了;老师“爽
期刊
杠杆平衡的状态,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缓慢的匀速状态。当力或力臂发生改变时,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在新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平衡,这个问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如果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比较变化后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来判断,过程较繁,影响解题速度。对此,我采用了“比较变化积”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图1所示,轻质杠杆两端分别施加F1、F2两个力作用,且L1>L2,
期刊
初中化学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沪教版),既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中考时重点考察的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已十多年,先后使用过老人教版(小本)、老人教版(大本)、沪教版等多套教材。但不论使用哪套教材,由于酸、碱、盐知识具有起点低、落点高、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应用难的特点,一直是成为制约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那么,究竟如何对本章内容进
期刊
摘 要:良好的引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起点,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引入;探微    课堂教学的引入,好比电影的序幕,具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引入设计恰当,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促成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步入求知欲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结合外出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初步总结:  一
期刊
图示教学法是通过以图示意,以表解意,用各种简明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经典的图片,构成清晰美观、蕴意深邃、直观生动的图示样式,以表述各种概念,网络众多信息,统摄“大块”教材,反映知识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并且在近几年的历史高考中显示出威力,鉴于此,本人就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历史图示教学法的形式   1.数字图示法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在教学中,教师采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