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滦河潘家口水库控制流域26个雨量站1959-2011年逐月降水数据为基础,应用经验Copula函数建立了联合降水亏缺指数,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干旱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并依据联合降水
【机 构】
: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8;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滦河潘家口水库控制流域26个雨量站1959-2011年逐月降水数据为基础,应用经验Copula函数建立了联合降水亏缺指数,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干旱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并依据联合降水亏缺指数分析了1959-2011年间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联合降水亏缺指数综合了多时间尺度水分亏缺信息,充分考虑干旱的累积效应,避免了采用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表征干旱时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可以实现更全面客观的干旱监测及评估.(2)1959-2011年,滦河潘家口水库控制流域干旱发生频率总体上呈现夏秋多冬春少、东南高西北低的规律;干旱事件随时间持续增多,特别是2010-2011年极端干旱频繁发生;相比西北部,流域东南部的干旱事件历时更长、强度更大;在汛期(尤其是8-9月)全流域存在较一致的干旱加剧趋势,东南部趋势显著.联合降水亏缺指数能够有效地反映干旱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为区域干旱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其他文献
利用1961-2012年夏季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站点资料和NCEP/NCAR同期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均一化处理”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应的环
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业务要求系统在保证良好通信质量的同时实现很高的数据率,然而对于带宽有限并且存在严重多径衰落和码间干扰的无线信道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将
利用1961-2017年松花江流域盛夏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CPC遥相关型指数等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松花江流域盛夏降水的主要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影响机制.结
利用青藏高原83个站点的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1979-2016年青藏高原降水的变化特征,并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高空要素场,从水汽输送角度进行初步解释,得到以下结论:(1)19
基于FY-2E TBB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WRF v3.9.1.1模式对2015年5月27日贵州省雷山县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天气学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低空西南急流、切变线
活动层水热状况与地-气系统间能水交换直接影响着寒区生态环境、水文过程以及多年冻土的稳定性.利用唐古拉站2007年实测资料和SHAW模型,对研究点活动层土壤剖面温湿度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