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流域盛夏降水分布型的环流差异及影响机制

来源 :高原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fv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61-2017年松花江流域盛夏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CPC遥相关型指数等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松花江流域盛夏降水的主要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盛夏降水有全流域一致型、西北-东南反位相型和东北-西南反位相型三个主要模态.第一模态受PEA(Polar/Eurasiol Pattern)遥相关指数影响,PEA遥相关型负位相年,极涡偏弱,流域上空呈东高西低分布特征,西南低空急流加强的水汽输送至松花江流域;PEA和EAP(East Asia-Pacifio Pattern)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对产生第二模态降水分布型起主要作用,贝加尔湖呈现显著负距平,冷空气沿超极地路径南下,暖湿气流沿异常偏北的副高边缘向流域输送,并在东南部与冷空气交绥;第三模态降水正异常时,贝加尔湖至鄂霍次克海地区呈显著负距平,东亚夏季风偏强导致副高北抬,呈南高北低分布.
其他文献
利用中国气象局逐小时区域站、高空站、逐小时风云2E卫星、NCEP再分析数据资料以及WRF数值模式,选取2018年8月1-3日降水天气过程,分析高原切变线形态演变对发生在高原边坡降
基于1978-2016年积雪、气象和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线性分析法及敏感性公式,分析了黄河源区积雪变化特征及其对春季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表现出积雪
利用1961-2012年夏季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站点资料和NCEP/NCAR同期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均一化处理”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应的环
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业务要求系统在保证良好通信质量的同时实现很高的数据率,然而对于带宽有限并且存在严重多径衰落和码间干扰的无线信道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