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对地球有贡献的人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we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承载着人类的生命,见证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然而,人类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時却恣意破坏地球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大气污染、森林锐减……如何实现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共生共荣,是每个地球公民面临的课题,也是各国环境教育努力的方向。从环境保护的知识、意识再到行动,愿每个孩子都能够通过教育,成长为有环境素养的公民,为地球的明天和人类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人是教育的核心与归宿。”“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幸福。”这是刘次林博士在《幸福教育论》一书中阐述的观点。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校总结提炼出“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紧紧抓好“课程建设”这一主渠道,精心培育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涵养兼具的新一代小公民。  构建幸福课堂 彰显现代文明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学校在开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坚持“轻负担、高质量、
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应继承礼仪教育的精华,发挥礼仪教育的文化功能。  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秩序而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我国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因此解读礼仪教育的传统意蕴具有重要意义。礼仪教育内容与伦理道德息息相关,其实质是一种调节机制,对个人心性和情感教育均有调节作用。礼仪教育具有较高的现代价值,对个人有以礼养德的修身作用;对社会有礼教秩序促进和谐的功效;
在主题班会的对话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经历与经验的资源作用,通过对话的纽带,促进个人新旧道德知识与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与他人的经验对接,从而充实和改造学生自己的道德经验。  中小学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以主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主题班会课究竟是“会”还是“课”,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其的不同认知导致课堂定位迥异,其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与方法也大相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世界的教育人都在“抗疫”,中国教育界也有许多研究教育如何抗疫的成果发表。而我的一个基本认识是,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教育,德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但问题的另外一面是,有没有疫情,原来该如何开展德育现在还是得如何开展德育。也就是说,疫情之下的德育,有变与不变两个方面。  如果只从“不变的德育”这个视角去看,学校德育,到底要如何“抗疫”?我认为学校德育把该做的做好了,就是最好的
“全体立正,升旗仪式现在开始,本次升旗仪式由我们六(1)中队承担。我是本次升旗仪式的主持人刘育彤。首先请我们的中队长陶宇阳来向大家介绍我们的集体—六(1)中队……接下来,请允许我来向大家介绍本次的升旗手葛佳怡队员……”伴随着嘹亮话语,科学园小学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就在周一清晨拉开了帷幕。  升旗仪式是学校最重要的仪式教育之一,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应该着力创新其形式与内容,更好地发挥其践行社会主
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人,其公共道德的养成对未来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是一个普及道德知识的重要教育场所,也是养成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重要场地。那么如今在社会上出现的公德危机,也必然与学校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他需要生活在社会之中,其行为也受到社会规则及道德的制约。道德有公私之分,私德更加关乎于个人品性的养成。“社会公德则是人们在千
摘 要:本研究以CSSCI数据库价值观教育研究2006—2016年的文献记录作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5.0计量软件梳理该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发展脉络和前沿热点。结果显示:价值观教育研究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学术共同体,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偏向于通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开展价值观教育的研究,二是以价值哲学为出发点的理论思辨研究,辅之以国际比较。此外,近年来价值观教育研究经历了合法性论证、
市井文化对于生活至上的德育课来说是极富活力的现实主义文化,小巷深处或是透出人们的自得其乐、淡然处世,或是流露出对平等的渴望以及追求理想的挣扎。在看似平淡中,你总会发现里面有一种偏人文有内涵的东西深藏在其中。  德育能帮助我们厘清生活的杂乱无章,是一种深刻,这样的深刻不应是高高在上,而应是通俗浅近,基于日常。在我们身旁,有这样一种日常,叫市井。市井是风俗,是传统,是文化的挽歌,它自然、生活、无序,却
今天我们齐聚海淀区民族小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召开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意义重大。近年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淀区民族小學之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教育部党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聚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德育一体化设立重大课题开展协同研究;充分借助我院《教育研究》《中国德育
“中山的教育均衡是优质的均衡,扎实的均衡,先行的均衡。”2015年11月5日,中山市接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督导检查,国家督学刘子学如是评价。目前,全市227所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100%达标,民办小学达标率也达93%。以国外公认的教育现代化先行指标为参照,中山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  教育均衡的背后必然暗含着德育的成功。中山,这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是如何做到的?秘诀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