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学习沈阳抗战文化的探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沈阳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城市。全民终身教育要引入沈阳抗战文化,进行顶层设计,打造沈阳抗战文化品牌;整合抗战资源,建立抗战文化校馆联盟;注重媒体创新,营造全民学习氛围。要丰富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基本内涵,构建沈阳人精神家园,将弘扬抗战精神与爱家乡结合起来,树立文化自信,爱家乡,建沈阳,助力沈阳文化复兴。
   关键词:全民学习;沈阳抗战文化;辽宁精神;全民终身教育;文化复兴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9-0055-03
  沈阳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城市,现保存五十余处抗战遗址,包括从抗战爆发到审判战犯全过程,全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可歌可泣的历史。中国十四年抗战史已经得到世界公认,但社会上还有一些人仍持有八年抗战的错误观点。在全民终身教育中引入沈阳抗战文化,宣传十四年抗战,宣传沈阳抗战,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要让沈阳抗战故事走向世界,弘扬抗战精神,树立文化自信,让人们在沈阳这座英雄城市的魅力引领下,爱家乡,建沈阳,不忘历史,牢记使命。
   一、全民学习沈阳抗战文化的价值
   1.打造抗战名城的价值
   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抗战名城。这里有十四年抗战发生地的沈阳柳条湖遗址和东北军北大营遗址;这里有诞生世界第一篇反法西斯战争宣言的北市场福安里4号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在这里的沈阳南市场和二经街街头,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的黄显声带领三千余名警察部队与日寇血战,打响了沈阳城内抗战第一枪;这里的大东区地坛街还保留着最为完整的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两千余名盟军战俘在这里遭受过日军的残暴奴役;这里的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是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沈阳的许多抗战遗址都在世界反法西斯舞台上有深远的影响,它们是沈阳的,是全国的,更是世界的。通过宣传沈阳抗战遗址,可以让世界了解沈阳抗战历史,让沈阳抗战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夯实中国十四年抗战史观的价值
   经过沈阳抗战文化史学工作者奔走努力,中國十四年抗战史越来越得到世界公认。十四年抗战史学,填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的一个空白。美国强调,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介入战争才把日本打败,突出了美国在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作用和贡献,贬低了中国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日本将对中国的殖民扩张进行美化,把侵略偷换概念,掩饰侵略的本性。而中国十四年抗战史观对此做出了修正,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提前了六年。
   3.弘扬抗战精神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抗战精神离不开抗战英雄和抗战遗址遗迹。沈阳有“九一八”事变发生地,也有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的中共党员黄显声将军。沈阳还有最早发表讨日檄文和东北义勇军领导核心的中共满洲省委等。要让每一个抗战遗址遗迹讲话,要寻访抗战英雄足迹,讲好抗战英雄故事,传承沈阳抗战精神。抗战时期,英雄是民族解放的火种;和平年代,英雄是民族复兴的财富。
   现在还有一些人持有错误的观点阻碍弘扬抗战精神。一种错误观点是弘扬抗战精神不适用论,理由是弘扬抗战精神与地区招商引资不协调。一种错误观点是弘扬抗战精神过时论,理由是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流血牺牲,抗战精神有些过时了。历史不能假设,也不能回避。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以经济建设为由,回避历史,无异于舍本逐末。另外,国际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直存在,有些西方国家一直想方设法阻碍中国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对中国科技和经济进行打压封堵由来已久。而传承抗战精神、弘扬家国情怀,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可以把中华民族曾经的伤痛和耻辱转化为奋进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把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底色转化为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因此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振兴中华。
   4.十四年抗战概念落实的价值
   “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义勇军和爱国群众一直与日寇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没放弃过。抗战历史不能简单用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进行割裂,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抗战的起点,站在历史全局的高度,以东北爱国官兵、爱国群众来界定抗战的起点,方可与世界接轨。我国从2017年开始在中小学教材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日本侵华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
   5.党史研究的价值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在沈阳的中共东北最高机构满洲省委就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号召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直接与日军作战,率先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6.立德树人的价值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的代价最大。中国抗战是从沈阳开始的。在历史教材中,有关东北抗战的描述还有些简单,难以使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东北抗战的历史,难以充分发挥这段历史的立德树人价值。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可知,国民对沈阳十四年抗战文化的认知度偏低。新时代背景下,抗战文化在发展中遇到了一定的多元文化冲击。我们要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挖掘沈阳抗战文化资源,让百姓走进抗战遗址,让抗战展馆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赞颂抗战英雄,讲述抗战故事,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全民学习沈阳抗战文化的探索
   1.顶层设计,打造沈阳抗战文化品牌
   整合沈阳的抗战资源,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沈阳抗战文化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使沈阳抗战文化保护利用纳入法治轨道。挖掘沈阳抗战文化的时代精神,开办沈阳抗战论坛,推出沈阳抗战的文化精品展,立体打造沈阳抗战文化工程。丰富相关沈阳抗战文化活动,讲述抗战故事、抗战人物,宣传抗战歌曲,举办抗战影视、抗战研学、抗战文化专题讲座等,让沈阳全民了解抗战历史,使抗战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利用国耻日、清明、抗战胜利日、开学第一课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种活动。开展“缅怀先烈、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热爱沈阳”主题教育活动,以史鉴今,以史育人,厚植爱国情怀,弘扬抗战精神。    2.整合抗战资源,建立抗战文化校馆联盟
   2017年由沈阳市文物局倡导,并以“十四年抗战”历程为主线,集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等12家纪念馆推出了“沈阳抗战联线”文化品牌。目前“沈阳抗战联线”还是纪念馆的联盟,个别学校也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校馆联系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学校和纪念馆共同参与,建立体验式抗战文化校馆联盟非常必要,应开展校馆双进活动,让沈阳抗战资源与学校德育活动实现无缝对接。首先,要让抗战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抗战文化宣讲员担任德育导师,讲述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再现抗日战争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带领师生一起缅怀革命先烈,开展“讲述一个抗战故事、传递一种抗战精神、塑造一名优秀学生”活动。其次,要让全民走近人物、走近历史、走进纪念馆,开展沈阳抗战文化遗址研学活动,让抗战遗址成为新时代网红打卡地,掀起抗战文化旅游热潮。要探索历史的真相,增长抗战知识,铭记抗战历史,自觉保护抗战遗址,使抗战精神入脑入心,让全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3.媒体创新,营造全民学习氛围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主要渠道。要拓展网络宣传渠道,在公众号和抖音等建立网上沈阳抗战文化教育专栏,通过诗歌、动漫、民谣、微视频、邮票设计等宣传抗战文化,推动抗战文化大众化。要大力发挥各抗战类文博场馆新媒体平台作用,精心打造“沈阳抗战文化直播课堂”活动,把《残历碑》《国歌》等抗战故事变成精品爱国课,通过翻转课堂、互动体验方式等宣传沈阳抗战的艰辛历程,宣传沈阳抗战精神。在新时代,要把弘扬抗战精神与爱家乡结合起来,续写民族精神的赞歌,号召人们立足岗位,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成为新时代的改革者、开拓者、奉献者和先进典范,将沈阳抗战精神化作脚踏实地的行动,争做行业的先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三、全民学习沈阳抗战精神,助力沈陽文化复兴
   1.义勇军精神是沈阳精神的基础
   “九一八”事变后,以沈阳为中心,各地抗日义勇军揭竿而起,抗日义勇军总指挥是黄显声将军。辽宁义勇军《血盟救国军军歌》激励千千万万爱国同胞凝心聚力、同仇敌忾。“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去唤醒全国民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成为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源头。义勇军总是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感人的抗日故事令人热血沸腾。东北义勇军在白山黑水间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义勇军精神就是国歌精神,也是沈阳精神的基础。
   2.沈阳抗战精神与新时代辽宁精神一脉相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沈阳人民同侵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十四年抗战第一枪”“第一篇抗战宣言”“国歌精神的起源地”等都与沈阳有关,特别是“十四年抗战在沈阳北大营打响了第一枪”明确了沈阳在十四年抗战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沈阳人民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体现了沈阳这座城市不屈不挠的英雄底色。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沈阳都是一座有担当的城市,一直走在前列。伟大的抗战精神与“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新时代辽宁精神一脉相承,由抗战凝练升华而成的抗战精神生动展现了辽宁精神。弘扬沈阳抗战文化,丰富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构建沈阳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环节。沈阳切实肩负起了“共和国长子”的使命担当,要继续弘扬抗战精神,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在新时代辽宁精神的激励鼓舞下,积极投身振兴发展实践中,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而不懈奋斗。
   3.沈阳抗战文化助力沈阳文化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沈阳正处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战略机遇期。沈阳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但重塑历史上的共和国长子辉煌成就任重道远,需要继承和大力弘扬辽宁精神及沈阳抗战精神,把沈阳文化复兴摆到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为沈阳抗战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抗战文化所铸就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让社会上少数“精日”群体彻底清醒、找回自我的特效药,也是对国际上强权国家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回击,更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力量。要做好沈阳抗战故事宣传,让沈阳抗战故事、沈阳抗战精神、沈阳抗战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为打造抗战历史文化名城做出新贡献。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沈阳抗战文化是历史赋予沈阳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沈阳人民要弘扬抗战文化,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增加辽宁精神、沈阳文化的内涵积淀。要讲好沈阳抗战故事,继承和弘扬沈阳抗战精神,凝心聚力,不畏险阻,把思想和行动引导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上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
  [2]王建学,张洁.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沈阳抗战故事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8.
  [3]韩瑾,庄岚.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抗战文化研究与传承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5).
  [4]李建平,张中良.抗战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07.
  [5]祁冰,李蒙佐,王润宁.习近平的历史观——以抗日战争为视角的简要解读[J].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评论,2020(01).
  [6]彭玉龙.纪念抗战胜利的现实意义[N].中国青年报,2020-09-03.
  [7]张建林.论文化自信视域下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03).
其他文献
摘 要:法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法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进。文章简述法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对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
摘 要: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形式,绘本阅读对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想象力,实施情感教育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幼儿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来挖掘绘本中的情感要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通过组织幼儿交流讨论来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开展游戏活动来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教学;学前教育;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
摘 要:学生以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参与社区文化治理,可以提升自我认知,提高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家长、教师、社区人士的主动参与,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效果。文章以中学生为参与主体的街道与学校合作项目年俗文化庙会“龙娃暖心站”义卖活动策划组织过程为例,剖析家长、教师、学生、社区人士等在参与社区文化治理中如何创生动态的多元赋能学习场。   关键词:社会实践;义卖活动;社区文化治理;策划组
摘 要:对于新教师而言,教学活动的研磨是一个磨人、磨成长的过程,是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文章从探究具体方法入手提出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养方法,包括:一磨——磨教案,调整教案结构,二磨——磨细节,关注幼儿本位,三磨——磨自身,锻炼教育机智。通过“三磨”这样反复探索的过程,新教师对于活动实践的把握必然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升。   关键词:新教师;活动研磨;专业化发展;公开展示;儿童本位
摘 要: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已引起一线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文章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实际情况入手,进一步分析课堂导入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导入要科学灵活,明确教学目标,导入要立足于学情,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正确地运用,以充分发挥课堂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
摘 要:突如其来的疫情,促使一线教师必须根据新的教育形势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变危机为机遇,在探索与实践中学会如何用好现代化资源和平台,在理解与沟通中实现和谐的家校共育,在统筹与规划中实现线下与线上课程的顺利衔接。文章主要对后疫情时代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疫情;网络;家校共育;云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060-0
摘 要: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成人教育法律法规,更多的是以终身教育地方条例形式展现出来,实际操作性较弱,落实较难。文章从国外成人教育立法研究、国内成人教育立法研究、对我国成人教育立法的启示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尽快制定成人教育基本法,优化成人教育立法内容,建立成人教育法律制度。   关键词:成人教育;立法研究;法律制度;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 要:生态道德教育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优化社会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中学生物学科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本质与意义,探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指出教师要做好四个方面: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掌握生态知识;教学贴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生态危机;立足课本内容,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學生生态道德意识。   关键词:中学生物;生态道德教育渗透;环境保护
摘 要: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学生的语感培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就需要在字词的教学、阅读理解和写作中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语感熏陶,同时还要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语感的激发,加深学生对诗词内涵的感悟,激发学生的语感和想象。   关键词:语文;语感;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措施  
摘 要: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党政工作的整体效率,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推动深化改革发展的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掌握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的基本素养。文章从合理设置法学教育目标、科学展开教学布局、创新教学手段三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党校法学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党校;法学教育;法治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