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心:把心调好病不找》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guowwg32691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 者:董峰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定 价:?39.90
  推荐理由: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董峰医师把具有中医特色的几种手段并用于养心,自创了调心话-调心针-调心罐-调心药-调心膳的“五步调心疗法”。在书中他毫无保留地汇集了其调心法的精华,让所有人关照内在情绪,从此学会调心功法,健康长寿,人人享受!随书还附送董医生《调心手册》,包含12個穴位讲解和32道调心美食,养生效果加倍!
其他文献
年年岁岁花相似,2016年9月,又一个丹桂飘香、新同学走进大学校园的时节。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高考经历和故事。  40年前——1977年10月,成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那一刻,高考恢復,一代人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由此改变。  从此,中国的77、78乃至79级大学生(“新三届”)被定格为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  1977—2016,40年成就了一段空前的历史。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
期刊
回想中华学子,百年以来为实现中国梦留学归国的几代的流血牺牲,辛勤奋斗,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者。我们这一代中的受益者,既然比同龄人多得到这么多的资源,就应该更多的回馈社会。  不能左右的命运  回顾过去,也可以用两个30年概括。前30年,是求学阶段,或者说是在社会上汲取营养。每个人赶上的时代不一样,境遇不一样。我们赶上“文革”,根本不能左右命运,上山下乡成为所谓的知青。很多人
期刊
“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新三届”大学生可能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后最努力的三届大学生,对于学习知识,已经勤奋到了疯狂的程度。当时的口号是“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日常活动范围基本上就是四点——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当时我们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竟然高达90小时。即使住在学校附近的同学都不愿意回家,大家总觉得回一趟家,和留校的同学相比就“亏了”。  首先就是从零开始恶补英语,许多人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
期刊
被耽误的一代  我的身上打上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不幸的时代烙印:在长身体的时候遇到了三年饥荒,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几个星期前挂起来的“风干肉”;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了“文化大革命”,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当地一个剧团跑龙套,从这一个公社到那一个公社,从这一个大队到那一个大队。  在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名校情结”,只有“我要读书”的高玉宝式“读书情结”。半夜鸡叫,我不用起来做工,但却要起来读书。我们有一个
期刊
将创新理念与具体工作相结合  在制度上创新。把维护好、发展好老干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把离退休干部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当中,健全、完善退休干部工作责任制。建立以“三个机制”、做好“四个到位”,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把所做的工作用制度落实下来,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如:乡科级及以上老干部体检制度;《特困离退休干部及遗孀帮扶制度》《爱心服务制度》《亲情走访制度》《五必访制度》《就近就地参观学习制度》等
期刊
当车子刚驶进毕节市纳雍县化作乡枪杆岩村时,村民们一眼就认出,这是贵州省农委专家服务团来了。  根据省委老干部局《关于印发〈在全省离退休干部中实施助推同步小康“百千万”帮扶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今年4月,省农委离退处便积极组织部分老专家、退休党支部书记、支委成立了以省农委第四支部书记阳世江任副主任的扶贫专家服务团,坚持动真情扶真贫,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  “自从
期刊
时隔12年,中国女排3:1夺得奥运会冠军再次登顶。而在逆转战胜东道主巴西之前,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支中国女排,面对全场嘘声和不可一世的对手,中国队用一记扣杀终结比赛,挺进里约奥运会四强。  有人说,没有郎平,就没有这支“长脸”的中国女排。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作为主力率领中国女排夺得冠军的32年后,郎平又以主教练的身份带领年轻的中国女排站上了奥运最高领奖台。  她在球员时代的五连冠带领中国女排走上
期刊
11月18日上午,清镇市站街小学分别向市关工委、水务局、地税局送上新建饮水工程和洗浴工程的感恩旗,一面面鲜艳旗帜、一句句肺腑感言再现了老同志为下一代工作呕心沥血的身影,呈现着“缺水”到“洗浴”的“四步曲”。  调研悉知“缺水”  2015年4月,清镇市关工委老同志们调研站街小学时,获知站街小学严重缺水,学生要到街上浴室洗澡,学校附近找不到安全水源,无法实施饮水改造。高昂的桶装水、学生的安全隐患、卫
期刊
120多年前,一颗太阳从韶山冲腾空而起,照亮了风雨飘摇的中国大地,这颗东方的红太阳也带着他的笔杆子写出了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写出了苍茫大地,锦绣江山……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背上行囊,离开家乡,前往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临行前,他留给父亲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少年时的毛泽东怀着一腔热血走进风雨飘摇的中国,从此,一枝纳中原逐鹿之势
期刊
作 者:周渝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定 价:?45  推薦理由:《战殇》更多的反思战争,讲述中国老百姓在战争中的体验,讲述日军暴力受害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对战争过往经历的反思。全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读者走近老兵,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情义,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讲诉民族的苦难、觉醒与挣扎、奋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