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生经历“设计”成人生财富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j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耽误的一代
  我的身上打上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不幸的时代烙印:在长身体的时候遇到了三年饥荒,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几个星期前挂起来的“风干肉”;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了“文化大革命”,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当地一个剧团跑龙套,从这一个公社到那一个公社,从这一个大队到那一个大队。
  在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名校情结”,只有“我要读书”的高玉宝式“读书情结”。半夜鸡叫,我不用起来做工,但却要起来读书。我们有一个多么好学然而却失学的青春岁月!
  高中毕业后为逃避上山下乡我进了泰兴文工团,拉手风琴和小提琴,还是“上山下乡”,到周边各个公社演出,有时候深夜回来了,就在库房里睡稻草地铺。但我无法将自己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音乐上,苦闷、空虚,我发疯似地学习古文、汉赋、唐诗、宋词等等,将自己的满腹抑郁和激情寄托于中国古典文学。当改革开放即将开始的消息传到江苏小城时,我彻夜狂奔在泰兴县城的大街小巷,但却找不到一个知音来宣泄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
  在文工团工作了四年,1976年,我心急火燎地让父母给我找人通关系,搞一个工农兵大学的指标,完成我的大学梦。由于我爸爸的地位在江苏泰兴小城还不够高,我的这个梦想,未能如愿。这种“游吟歌手”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我来到南京,听到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才有了改变。
  听到恢复高考消息的那一瞬间,我知道时代在变,学习知识的门再一次向我们打开了,我不能放弃!当了几年的“游吟歌手”,我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于是我填报了音乐界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十年“文革”积压了大量的人才,这所只招收两百多人的学校居然有几万人填报,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报了,因为参与就有机会—哪怕不大,不参与就完全没有可能。
  我是被“文革”耽誤的一代,后来没想到,这个悲惨经历却成了我的宝贵人生财富,我经常拿它来教育我的学生,告诉他们,一万年太久,不争四年,像我这样的人一样有出息。
  音乐学院的五年
  这一次,幸运的大门向我敞开,我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了,这一年我22岁。进入音乐系后,积蕴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西方文化、艺术书籍。回首这么多年,音乐已经成为我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奠定了我性格的基础:活泼、热情、开朗、热爱生活;是音乐给予了我生活的品味:睡不着的时候我会听巴赫,在巴赫的音乐中我能感到一种灵魂的冲撞,于是心被感动了;是音乐让我有了对人生独特的思考:音乐作为最抽象的形式都能表达人类最丰富的感情。思索问题的时候,我会哼一段音乐;有心事的时候,我会用手指敲打桌面,模拟钢琴的演奏。打开我的博客,音乐的重量无所不在。
  说在音乐学院里熬了五年也一点不假。我没有音乐天才,但却被迫与全国最了不起的一群音乐天才们圈在一个院子里生活,比如当时就已经崭露头角的谭盾、叶小刚,那日子真是“相当”难受。看着那些浑身上下颤动着音符、散发着仙乐的女子十二乐坊们在你身边走来走去,你真的恨不得就做她们乐器上的蛇皮或鼓皮,让她们溜溜地拉来让她们溜溜地敲……
  大学的五年是充实而美好的,在理想主义盛行的20世纪80年代,我一度被叫做“五四青年”。我学习毛泽东,来北大旁听了两个学期的课程;我还经常赶很远的路来北大参加活动。在这段激情燃烧的日子里,我遇到了钱理群、谢冕等资深教授,接受了北大人文与艺术精神的熏陶,从这个时候起,我的身上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北大的烙印。
  在音乐学院,我用很多时间学习英语。我在大学期间学过最难忘的一本英语教材,英文原文叫Essential English。这四本教材让我读得如痴如醉。我记得里面有一个故事:“我是一个在铁路岗位忠心耿耿工作一生的列车员,退休后公司赠送我一节列车车厢留作纪念。一天下大雨,我的侄儿看见我坐在后院的车厢外抽烟,浑身淋得湿漉漉的。侄儿问:叔叔你为什么不到车厢里面避雨呢?叔叔说:你没看见,车内写着‘禁止抽烟’吗?”
  学习英语对我最大的价值,不仅在于语言,更在于文化。通过对这类故事的阅读,中国教育的许多缺陷,在这里得到了弥补。我上面回忆的这个小小的故事,把西方文化中提倡的敬业、纪律、秩序、规则,包括幽默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我在将近三十年之后,依然想访问这个叔叔的禁烟小屋……
  北大精神的狂欢
  一位老师曾对我们说:“你们中间应该有人做文化部长。”我想:“那个人一定是我。”但毕业时,我放弃了去文化部的机会,执意去了北大,也许骨子里热爱自由的本能使我难以割舍自由的精神家园。我如愿以偿地来到北大任教,并且如愿以偿地从事文艺工作。
  在这里,我体会了北大的历史意识与时代精神;在这里,我结识了俞敏洪、王强等日后一起战斗的战友;在这里,我第一个对北大学生在天安门打出“小平您好”的条幅进行了报道;在这里,我担任了北大艺术团的指导老师,成为北大团委的文化部长,而且还自己作词作曲写下了那个年代脍炙人口的《星期天》。
  刚到北大我就成了学校文化活动的核心人物。9月份到北大,12月份,我的名字和我主持的校园文化活动就上了《人民日报》。可以说从“五四”之后,那个时期是北大校园文化活动最繁荣的时期。至今,许多北大校友提起来依然满怀思念。热烈,欢快,高朋满座。我在北大找到了归宿。我喜欢做青年人的良师益友,每个学校都有职业指导、心理指导,我要把这三项结合起来,“做青年学生的精神导师”是我的追求。
  我在北大时期的另一种辉煌与“小平您好”这一条已载入史册的标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84年国庆35周年的庆典中,游行队伍里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标语。当晚,我率领北大艺术团在天安门前狂欢了一夜,回到学校已经夜里12点多了,但当我听说这个标语是北大生物系的学生打出来的时候,立即同另外两人去做采访,写出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报道,并通过电话传给了《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第二天,两家报纸都登出来了。多年以后,偶尔想起来,中国改革开放中最迷人的一条新闻报道出自我的手,我仍然感到自豪。
  今天我仍然喜欢这支歌:“今天又是星期天,星期天。冷冷清清是校园,是校园……”年轻人唱起这首歌,能抒发少年的孤独与青春的无奈;中年人唱起这首歌,不禁想起自己曾经拥有的大学时光,想起曾经的青春、热血、爱情和美好,而热泪盈眶。
  跨过太平洋
  多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架飞机载着一群寻梦的中国人飞过了茫茫太平洋。当飞机飞临新大陆的上空时,机长告诉大家下面就是美国旧金山。顿时,原本安静的机舱里传出一阵阵不由自主的惊叹:我们终于到达美国了!是的,到美国了!第一次出国的人,尤其是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大都有这种惊叹。这些惊叹的人当中就有当年的我。
  来到美国是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惊奇消失以后,我不得不面对的是如何在这里生存下去。为了完成学业,我在一个中餐馆里打工,干着擦桌子、洗碗、送比萨等在国人看来很“卑贱”的工作。这个时候的我完全没有知识分子的清高与矜持,而是脚踏实地、一步步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体味了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底层生活,我终于理解了美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建成的,我的身上也逐渐具备了能上能下的气度与实际动手的能力。艰难的日子里,有一种信念一直支持着我:要完成学业,要向西方学习,要为中华复兴寻找答案。
  转机到了美国纽约机场,我的一位朋友,现任新东方留学中心主任的杨建飞,早在那里等着接我了。建飞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北京外语学院的大学生。当时在美国已经呆了一年半。在机场商店,我要他赶快给我买一个“热狗”。建飞说:热狗难吃死了,显然他已经吃够了热狗。我说:“不行,我得尝一尝,这是美国快餐文化的象征呢。”
  我记得第一次吃热狗,味道糟极了!但我还是假装津津有味地把这热狗一段一段地咬到底,制造了一条人咬狗的新闻。来到北美新大陆的我兴奋无比。接着,我很快就开始打工了,为了生存与梦想而拼搏。(作者系新东方联合创始人)
其他文献
近日,黔西县委离退局联合相关单位在水西公园开展“敬老助老·全民行動”在诗社活动。黔西县诗词楹联学会杜鹃诗社的老同志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副县级退休干部丰文科组织红歌队队员100多人为活动肋兴。  黔西县委离退局负责人表示:“老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假期式'的尽孝,更需要点滴积累、日日坚持的‘全天候'的心灵关怀。我们会定期举办类似的联欢活动,让老人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会欢乐,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
期刊
11月16日,赤水市召开老干部工作联席会,学习传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文件和有关离退休干部的“两项待遇”文件精神,通报了近年来赤水市离退休干部工作情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维伦出席会议。财政局、人社局、经贸局等10家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吴燕主持。(汤小玉)
期刊
乌江欢歌庆盛会,群山起舞迎嘉宾。11月8日,由沿河县委离退局协办,县文体广新旅游局、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举办的铜仁市西片区第五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在沿河举办。  此次運动会以“重在参与、重在健身、重在快乐、重交流”为宗旨,共设门球、台球、乒乓球、太极拳剑、中国象棋6个竞赛项目。来自市直老年人体育协会、德江县、印江县、思南县、石阡县、沿河县一队和沿河县二队七支参赛队伍,共150多名运动员参加。  在赛场上
期刊
10月19日,盘江雅阁大酒店充满温馨和浪漫,一场以“挚爱一生”为主题的金婚纪念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全市65对金婚夫妇欢聚一堂,在歌声和祝福声中重温爱情的甜蜜与浪漫。六盘水市委离退局、市文明办、市妇联等5家主办单位领导到场祝贺。  金婚紀念活动现场气氛温馨喜庆,送祝词、献鲜花、敬红酒、倒香槟酒等将活动推向高潮。65对金婚夫妇佩戴红花手牵手走红地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相互搀扶着走上舞台,主
期刊
11月8日至12日,以“金贵之州,绿色运动,放飞梦想”为主题的黔西南州第三届运动会在兴义举行,近2000多名运动员齐聚一堂,全面展示该州体育成果。  尽管比赛当天阴雨绵绵,但是参赛的老年门球队员依然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容光焕发,向大家呈现了精彩激烈的比赛,整个比赛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进行。11日上午,全体门球队员还参加了2016年健康中国行走进黔西南全国健步走大联动千人健走活动。  通过三天激烈的
期刊
為进一步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更好地保障离退休老干部的身心健康,绥阳县委离退局多形式组织开展老干部健康服务:组织老干部们与老年大学学员500余人次在诗乡广场做健身操、跳健身舞、打太极拳等,不仅继续给自身“充电”,还担当起了“志愿者”的角色;组织老干部及全体干部职工50余人开展健康教育培训;组织老干部、老年大学保健班、乒乓球班、门球班、书画班、太极拳班、太极剑班学员和县老年大学、老干局干部职工
期刊
8月9日,从宿迁泗阳县爱园镇开往县城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位82岁的老人3次起身给身边的年轻人让座。老人称“换着坐都能歇歇”,有乘客把老人让座过程发到网上,引来不少网友转发点赞。  今年,“让座”这个词特别火。年轻人未给老人让座遭骂的视频一次次被网友曝光,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这个话题一度被推到风口浪尖。每个人都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所有人都在一直追问,让座何时不再是个问题?怎样做才能得到一个完美的答案呢? 
期刊
年年岁岁花相似,2016年9月,又一个丹桂飘香、新同学走进大学校园的时节。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高考经历和故事。  40年前——1977年10月,成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那一刻,高考恢復,一代人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由此改变。  从此,中国的77、78乃至79级大学生(“新三届”)被定格为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  1977—2016,40年成就了一段空前的历史。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
期刊
回想中华学子,百年以来为实现中国梦留学归国的几代的流血牺牲,辛勤奋斗,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者。我们这一代中的受益者,既然比同龄人多得到这么多的资源,就应该更多的回馈社会。  不能左右的命运  回顾过去,也可以用两个30年概括。前30年,是求学阶段,或者说是在社会上汲取营养。每个人赶上的时代不一样,境遇不一样。我们赶上“文革”,根本不能左右命运,上山下乡成为所谓的知青。很多人
期刊
“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新三届”大学生可能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后最努力的三届大学生,对于学习知识,已经勤奋到了疯狂的程度。当时的口号是“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日常活动范围基本上就是四点——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当时我们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竟然高达90小时。即使住在学校附近的同学都不愿意回家,大家总觉得回一趟家,和留校的同学相比就“亏了”。  首先就是从零开始恶补英语,许多人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