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思路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_h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语文、文字为主体的学科,对于学生个人积极性和兴趣的要求很高。尤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从而带动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本文以此为论述主线,提出了几种有效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习兴趣;高中生;教学方法;语文课堂;生活化
  新时期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要着眼于未来高考的趋势和要求,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真正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些都是高中语文教学亟需的。所以,想方设法为高中生创设更为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不断变换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未来教学工作的进步。
  一、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调动和激发学生们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众所周知,高中生大都处于15-18岁的阶段,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和人,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正是基于高中生的这些特点,在高中语文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更好的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学习活动的自信心。例如,有些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的讲授和解释,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们失去兴趣,不能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考虑变换教学手法,比如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然后形成统一的意见,并发表出来供全体学生们“评头论足”。最后,教师再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们的“成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点评,并给予优胜小组以适当的奖励。
  通过类似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小改变,不但可以很好的调节教学的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出学生们的热情与积极性,最终帮助他们培养起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解疑释惑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师们必须了解学生们的想法,深入体会他们的感受,并给予他们适度的帮助。当学生们可以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会更加努力的投入学习,这其实就是兴趣的激励作用。
  二、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不仅仅来自于课堂和学校,也不全是来自于教材和课本。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课外、生活和实践中都可以办到,而且效果往往更好。前面提到,高中生大都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们的个性和喜欢特征,进行“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教学,不要局限于一张黑板,一个课堂。具体的,要大胆鼓励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和文学知识,渐渐体会到语文的魅力,进而主动的喜欢上语文。
  例如,在课文的讲解和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度引入生活中的元素和事物,激发出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语文课的喜爱。比如春天的百花盛开、欣欣向荣可以与语文课完美的搭配,夏季的热情似火、浓烈劲爆可以作为语文课调节的时节;秋天的萧瑟凄凉与多愁善感可以为语文课学习提供良好的思绪,而冬季的冷静和严寒显得语文课更加温馨、有趣……当然,将四季、户外与大自然的元素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无形中就培养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课外文学读物,多写日记和随笔,培养良好的语文思维。通过课外、生活中和实践化的教学辅助,可以提高教学的层次和立体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文思维体系,促进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觉悟。同时,这些措施也必然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创设巧妙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高中语文的“欲望”和“激情”
  要知道,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之自动的热爱语文课,自觉的进行语文的学习,这就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设置巧妙、精细的情境、场景和空间等来开发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好处在于:空间化、立体化和形象化的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感和求知欲,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用情境带动数学课堂教学,是不错的选择。
  例如,在涉及到问题和讨论内容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供学生们参与和讨论。比如以基本的“3W”为问题情境设置的主线,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情况。具体的,包含“学生对课文事件和内容的把握如何”、“学生们是否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关系”、“学生们如何看待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情境或者探索式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的激发高中生对语文的“欲望”与“激情”,进而培养出浓厚的、持续的学习兴趣。当然,类似于这样的情境设置和模拟,效果远大于常规的课堂授课,值得尝试。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衡量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学生是否对语文真正感兴趣”。因此,千方百计的激发和培养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应该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坚持良好的思路和方法,高中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可以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工作的发展也必然可以再次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于桂俊.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2]张清义.美就在身边——例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2(10)
  [3]刘宝娜.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浅谈高中语文教学[J].成功(教育).2012(10)
  [4]陈玉萍.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成才之路. 2009(17)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
其他文献
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氨氮浓度,是废水排放重要的工艺之一。金鱼藻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对水质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本实验通过模拟氨氮污染的培养环境,研究不同氮浓
对灵芝菌在绿茶培养基与无茶培养基中摇瓶发酵时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灵芝菌生物量降低了17.08%,胞外粗多糖产量增加了42.5%.同时对灵芝菌在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语言要包含具体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
一、现状分析——习作动力源的缺失  小学生的习作历程最早从低年级的写话开始,之后逐步走向中高年级的写片段、写整篇文章,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从三年级开始的起步作文阶段时,我们老师会发现某些孩子在写作方面存在习作动力不足的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孩子怕写作文的现象。为什么这些孩子缺失了小时候勇敢表达的兴趣,而会畏惧习作呢?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有时候我们要求孩子表达(写或说)
【摘 要】在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对高中化学课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能够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效率,用尽量少的时间使同学们学到更多知识成了众多老师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针对这种现状从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主要要求和构建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前言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学到更多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到应学的知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提高合作学习成效,是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深入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立足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实际,进行创新与优化,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结合教学内容予以合作学习空间,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合作教学;分析研究  合作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灌输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借助于小组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学习
借助计算机、地理信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水环境管理数据的高效获取、海量存储、快速处理和标准化报告的自动生成,提升水环境管理效率,为全区水污染防治行动顺利实施和考核工作提供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