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存在问题,老师对课标理解不到位,课堂教学没有个性,照搬经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老师教学积极性,老师只有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才能使语文教学再上台阶。
  【关键词】语文 教学 现状 思考
  新课改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回顾十年来的语文教学,有喜有忧。喜的是老师们经过这十年来的学习、实践,思想上、专业上都有很大提高,忧的是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语文的“魅力”,学生感到学语文难,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老师感到教语文难,难在不知如何教才能更高效。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对课标的把握不准,课时目标制订不合理,不准确,课堂教学难以“圆满”。
  新课标对每个学段的目标都作了很清楚的要求,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段的目标要求是不同的,能力或者说技能要求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对课标没有吃透,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到位,目标制定过高。如我们今年4月份的市级优质课评比中一个老师部分教案如下:
  《蜘蛛结网》
  西师版一年级
  本课共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蜘蛛不畏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网、刚”等12个生字,会写“再、问、实”3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初步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只从上面教学目标的制订就能看到老师对课标的把握存在问题,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过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可能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的学习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的兴趣也是第一重要,只有孩子们有兴趣,才能有乐趣的学习,如果要求过高,会挫伤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们不愿学习语文。
  下面是一次和老师的交流:
  现在我们都不知该怎么教语文了,学生对语文没兴趣,老师不想教。
  为什么?
  我们去年的一次考试有这样一题:(一年级)树木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得分少,我们也不知以后该怎么教?
  这个题可能有些难度或者说题目不太合适,但也不至于让你们不会教语文了吧?你们这样去考虑,从这样的题目可以看出,出题者的目的是什么?有可能是想让学生去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再一方面,如果是我出的题,答案制订可以开放,只要是学生能答出任何一点与树木有关的看法或者是认识都应该对。对于老师来说,从这样的题获得启发,教学生从生活、社会这一大学堂中学语文,从低年级开始就教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不是更好吗?
  正如今年暑期,网上晒出郑州市一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试题当中“饭后付账叫()”,张女士的孩子回答“结账”,被阅卷老师批为错误一样,本身的题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就出在了老师太注重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的结果确实有些“伤孩子”。
  从以上的案例中不难看出,老师把握课标不准,在实际调研中还发现有老师还让学生一个字写一行或几行的案例,使我们哭笑不得,这样的教学怎么会使孩子爱上语文!
  没有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上要么是“对话”或者说是提问式的,要么是热热闹闹名义上是自主探究实质上是形式化或者说是表面化的自由。
  语文课堂应该是孩子读书写字的课堂,而现在还有部分老师是“对话的课堂”。阅读教学是对话教学,一节课下来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只重对话,不重读书,学生只匆匆读一遍二遍,就开始展开对话交流、组织讨论,一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老师、学生就在每段“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的交流问答中完成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学生默读、静思、写作的时间没有,学生个体阅读、思考和感知的体验被忽视。课标提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要真正落实学生的“读”,否则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模式化,缺乏个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涌现出了不少独特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方法和经验无可厚非,但盲目的照搬经验和方法就有些非议了。就拿目前比较流行的“导学案”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赞同者,有反对者。在教学视导和调研的过程中,特意关注了本地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发现导学案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却是现实存在的。就拿语文来说学生提出了如下意见:
  老师在编导学案的过程中,过多地体现了某个老师或教辅书的思路,如文章每个段之间的关系,文章的结构等等,这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就跟着导学案的思路走,从而丧失了自己学习探索的过程。
  导学案中概念性的知识总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如古文某个句子的翻译、某个字的用法、课下注释等,更多的学生把它当成一个翻书抄答案的过程,没有自己的思考,印象也不深。
  学生的程度不同,理解力不同,导学案很难把握好一个度。知识分析太浅,好学生做起来无意义;知识分析太深,差学生不会做,达不到应有的预习效果。在使用方面,不少学生投机取巧,为了完成作业,很多本该课前完成的题目被当成了课后作业,起不到预习的目的。
  有些同学做完导学案便认为这节课已经掌握了,忽视课堂教学,忽视细节,结果只能是一知半解。
  这些问题的发生是盲目照搬经验的结果造成的,魏书生是语文界的专家,但没有出现第二个“魏书生”,洋思经验和杜郎口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搬。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老师,决定了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总之,要想使语文教学再上一个台阶,需要每个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都乐于学习语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大幅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8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学者在研究媒介的“表现自由”问题时多强调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作为民众代言人而享有的社会独立地位。学者们作为新闻煤介的“辩护士”站在新闻界立场上为争取媒介的新闻与言论出版自由而批判官方权力的干预.甚至分析批判国家某些具体法律规定和法院判决等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过多或不当制约。把批判矛头主要对准国家权力方面。如60-70年代颇为盛行的有关“情报公开”和“知晓权”问题的研究。
会议
摘要:现代房屋建筑向着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的。房屋建筑与大城市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敏感。本文对当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以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安全管理;工程质量;施工管理    建筑行业领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支柱作用,所
期刊
扼要介绍了湖田古瓷窑的几种装坯及满窑方法,这些方法大部份均系在1981年下半年对湖田古瓷窑作调查时新发现的。其次是研究了湖田窑各朝代所使用的匣钵的显微结构、化学组成及
摘要:很多建设单位对电气安装施工工期要求越来越紧,使得施工单位对电气安装施工进度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进度进行了探讨,最后以某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说明进度计划的问题。  关键词: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电气安装施工进度管理是指在电气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围绕目标施工工期要求编制计划、付诸实施且在此过程中经常检查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分析进度偏
期刊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加强文学修养迫在眉睫,语文教师加强文学修养显的更为迫切。本文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经历,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进行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师 文学修养 教育教学  新世纪需要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对知识的储备要求极高,文学修养作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老师从小培养。作为教书育人的老
期刊
“创造型”的人才,首先必须有创造性的思维特点,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具有鲜明的主动性和独创性。语文课上的阅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途径。几年来,我在阅读教学中就培养学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了一些探索。  一、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的教学,课堂提问要有思考价值,这样,学生就有思维的兴趣。《落花生》一文第一节中有句话: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有几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