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中“数学活动”板块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新人教版教材中的“数学活动”板块,是在学生所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紧密联系自身生活,综合运用知识,对数学思想有一个新的认识。新课程的改革主要改变以往只培养学生数学应试能力的教学模式,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模式引入了“数学活动”板块,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因此,文章就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中“数学活动”板块的应用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数学;“数学活动”板块;引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在每章结束后统一设有数学活动栏目,本栏目的设计目的是要求学生学完一章的数学知识后,会运用其中的一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学过程更能体现活动课的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推广和使用。
  一、 “数学活动”的内涵
  “数学活动”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实践的一种学习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发现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进一步体验和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服务于生活。活动形式要求有考察、设计、实验、猜测、验证、反思、体验等,学生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形成感性认识,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
  二、 开展“数学活动”的意义
  1. 开展“数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到数学知识
  “数学活动”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核心,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活动开展的过程灵活且富有弹性,学生可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来完成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设计小组讨论、优差互补、分组操作等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凝聚力。同时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应处于随时可互换的变化状态,创造一个轻松、平等、相互求知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2. 开展“数学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活动”具有开放性,活动的内容不受教材和教学进度的影响,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来开展活动,比如数学竞赛、数学题设计、学习方法的经验汇总、数学社会实践等。每一种形式的内容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标,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根本,以保留学生自己独立的空间为依据,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需要,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集思广益,与他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在这样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散自己的思维。
  3. 开展“数学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更好地发展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数学活动”提供的是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寻求答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和创造精神。在活动中,通过实践操作,可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更浓的兴趣,进一步体现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学生也可以充分地发展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师可开展这样一个活动:请学生采集班里同学们的身高情況。对自己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把分析的结果汇总成一份小报告。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独自发现问题,整理数据,并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或者男女比例等方面找到不同的角度去寻求问题答案。这能充分展现学生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及创造性。
  三、 数学活动板块内容有效应用的具体策略
  1. 主动邀请“数学活动”版块教学的专家、教授等相关人士举办讲座
  有关“数学活动”版块教学方面的专家、教授等参加过的活动多,经验足,积极主动邀请他们来校讲座,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学习。在教学方面,教师也方便跟专家沟通交流,对于面临的问题积极请教。
  2. 多与其他校区进行合作,共享资源
  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单凭一个校区的师资,很难让“数学活动”版块的内容融入课堂中。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学校的教师加强与他校的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弥补,实现“共赢”。
  3. 教师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处于萌芽状态,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数学活动”正是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其实际练习与操作,同时如果练习的内容只是局限于本章、本节课,那么“数学活动”只能起到一部分作用,即此时依然需要教师引导,让学生贯穿所学内容,提升综合思考能力。
  4. 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力都是为了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在开展“数学活动”板块内容的教学时,所搜集的资料、所实践的内容都应密切联系实际,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有用的,是不被否认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数学活动”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改革。它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这一切都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要让学生融入课堂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务。
  四、 结语
  “数学活动”板块内容的应用不只是对教师的考验,更是学生面临的一种挑战,此板块的内容应用得好,就会对学生起到无限大的激励作用;反之,则会起到反面效果。所以,“数学活动”具体的应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在整个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贺慧玲.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7(5):99-100.
  [2]顾广林.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2):64-66.
  作者简介:余兴,重庆市,重庆市渝北黄炎培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比退行性腰椎滑脱组与对照组腰骶移行椎的发生率,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组与对照组移行椎的差异,探讨腰骶移行椎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相关性因素,以提高临床及影像对两
基于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小学教育应充分将德育教育体现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中.培养学生充分养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并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是新课改的主要培养目标,然而
摘要:操作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普遍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很好地调动学生兴趣,进而参与其中,结合观察、操作、猜测等眼、手、脑的配合深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进行能够将其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能力;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情况下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发现的问
Despite the considerable amount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the manage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remains a subject to debate.To date,effective treatmen
摘要:随着教育的逐步发展,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质量是教学的关键,小学数学是一门计算能力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贯穿于整个数学学科,因此,让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数学的运算能力,并做到计算的快速性和灵活性是现在教学的要求。本文就从现在教学中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做简单的分析概述。  关键词:兴趣;习惯;基础;提高;计算能力  一、 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
秘书工作需要广泛的知识,要读许多书.而书籍之多,浩如烟海,如果各类书都买则卷浩价高,买不起,只有靠借阅.而借来的书又不允许随便勾划,碰到重要的资料,只有靠笔记了.而资料卡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出版社:东方出版社经历过10年超常规的快速增长,电商行业即将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期。多年来这个行业不断融资不断烧钱却大多无法盈利的怪圈怎样突破?在很
目的: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评分、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II(SNAPPE-II)在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不同产前监测方法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胎儿宫内状态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同期的70例ICP患者与正常孕妇进行肝功能指标(胆红
摘要: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正面交锋”的场所,它不仅主导着老师“教”与学生“学”的范畴,更会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的学习。因此课堂上老师的教学策略将会对学生的学产生更直接的影响。本文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策略的“诱导性”展开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诱导性;心理特点  “诱导性”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的授课思路。小学生是比较容易“引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