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食粮与“契约”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4444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瑄璞的《星期天的下午餐》体量不大,约万余字,却涵容着丰富扎实的时代与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商品供应不足、城乡户口迥然有别的年代。根据小说提供的线索,可以大致推测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正在发生巨大转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计划经济、城乡区别等规定依然森严。
   小说通过全知视角和故事内叙述者小龙的视角交叉展开。小龙的爸爸是国营工厂的工人,一个月挣工资36元,粮票32斤,妈妈是农民,所以家里五个孩子都是农村户口,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国家提供的粮食和各种城市居民生活供应,只能靠父亲一人的工资养活,饥饿与窘迫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家庭的状况并非个案,而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常态。上年纪的中国人对此并不陌生,甚或是其中的亲历者。周瑄璞选择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时期来考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考量人性的限度与难度,是很巧妙的。时代的物质匮乏与人的生活需求之间充满了冲突,家庭亲情关系也因此而诸多龃龉,这些冲突、龃龉几乎都是围绕着“吃”而展开的。吃什么?怎么吃?怎么样饿着肚子但又不失尊严地奔赴“吃”的约请并含蓄地完成这一过程?在这种种问题里,包含着极富弹性的叙事空间与戏剧性张力。
   在小龙家里,爸爸的存在感集中于两件事情:一是交工资,二是在妻子做饭晚了时狂施暴力。妈妈万素花既要做临时工,又要想办法用丈夫微薄的工资管住一家人的嘴,着实不易。当她明白“累死我也养活不了你们”时,便偷偷摸摸地打发孩子们去国营单位的大食堂要饭。仅仅通过这么一个场景,周瑄璞便建立起了人与时代的关系,以及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对比。乡下人永远不可能拥有城市户口,城里人则享受着国家计划经济的待遇;国营单位食堂吃的是精面馍,小龙家只能吃黑乎乎的麸皮粉馍;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家庭有着更高的文明体现,肚子都吃不饱的小龙一家却无法顾及尊严与体面。事实上,在“吃”这件事情上,不少作家都有过沉痛而翔实的回忆式、细节式展现,如张贤亮、莫言、余华、阎连科等,他们通过“吃”这一核心叙事真实地描摹出了时代的困境与绝望。
   但是,周瑄璞并非要对这样的时代进行“讨伐”。在她看来,比起苛责時代、社会等外部原因,人在自我精神追求上的不懈努力更为重要,也更为可贵。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她将小说的焦点和渲染力度放在了女性和孩子身上。两个家庭围绕着“吃”而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但两个家庭中的父亲、丈夫都是“缺席”的,他们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万素花有五个孩子,丈夫的存在感很弱;程老师家有一个儿子壮壮,丈夫是在湖北山区服役的军人,没有办法调回西安。这种“缺席”的设置使得两位父亲的叙事功能付之阙如。与其说这是时代的某种真实境况,毋宁说在周瑄璞的叙事观念里,女性比男性承担着更多的历史与生活重负。
   程老师邀请万素花带着孩子们每礼拜天下午四点去她家吃饭。于是,一份无声的“契约”就这么成了。它为孩子们的尊严、体面、精神上的高阶追求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体现了两个朴素而伟大的母亲在生活困境里执着葆有的人间体恤。程老师每周变着花样给万素花和孩子们做吃的,那些热气腾腾的炒菜、骨汤、面食、羊肉泡馍,不但让万素花的五个孩子保证了成长期的营养,也让他们充分地懂得,干净地、安静地、不争不抢地吃饭,是家教,也是精神的体面。“长大后的小龙认为,那每周一次的饱餐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涉及精神层面。”
   这是一个特殊年月里微型的生活横截面。周瑄璞在这个小而微的叙事层次上,演绎出了人性很根本的又是很难达到的一种状态:给予者值得尊敬,接受者也保持着洁净和庄严。他们用各自“给”与“受”的方式,共同合力完成了一份长达数年的“契约”,直到程老师带着壮壮随军调动。这份“契约”的物质与精神内容,也支撑着吕俊龙高中毕业后入伍,后被推荐到了军校。
   在小说的最后,腰身佝偻的万素花带着她的五个孩子,来到了七十多岁的程老师居住的湖北山区小城。他们是来“吃饭”的,依然是当年约定的礼拜天下午四点,依然是整整齐齐的母子六人,这是一个完美的叙事“闭环”,它用生命的长度为“契约”合围。在《人间食粮》中,纪德写道:“人长出牙齿,能咬食咀嚼了,就应当到现实生活中寻求食粮。勇敢点儿,赤条条地挺立起来,你只需要自身汁液的冲腾和阳光的召唤,就能挺立地生长。”寻求人间食粮的过程,也就是生命的自我完成过程。
   曹霞,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天津。
其他文献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启蒙先驱文化巨擘——纪念梁启超逝世九十周年暨《梁启超全集》出版座谈会”日前在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梁启超全集》是迄今为止梁氏论著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梁启超中举前至去世,即1889年以前至1929年所见的梁启超全部著述,分为论著、演说、诗文、译文、函电五大类,共20辑,每类以时间排序,另附全集篇目索引及相关资料。《全集》所收
“名士风流侠士剑——章士钊致潘伯鹰及友朋诗稿书札特展”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坚净美术馆开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编李艳辉表示,这次展览以及图书出版签约仪式是北师大出版社在书法出版方面的进一步动作。北师大出版社今后将在艺术出版领域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北京保利拍卖总经理李达表示,章士钊的这批诗稿书札在北师大启功书院展出、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机会,文化类企业有责任同学术单位一起将优秀传统文
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中共遂宁市委、遂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诗刊》2017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奖会在遂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颁奖会颁发了《诗刊》2017年度陈子昂诗歌奖年度诗人奖、青年诗人奖、国际诗人奖、诗词奖、青年诗词奖、理论家奖、青年理论家奖、翻译家奖,以及“子昂故里·诗意遂宁”全国诗歌创作大赛奖项。年度诗人奖:李元胜《天色将晚》(组诗);年度青年詩人奖:余真《归属地》(组诗)、刘汀《归山野
内容摘要:近些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的传播力度亦是逐年增长,因此学习者队伍日益扩大。然而世界语言各异,除去汉语文化圈外,几乎少有共同之处,显现出汉字有三难——难认、难写、难记。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之外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尽可能地结合实践学习第二语言,是急待讨论的问题。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各种手机应用程序以其实用性和便利性等特点进入大众视野,在语言学习方面也彰显出了一定的作用,
近日,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推荐、著名翻译家许钧主编的《法国文学经典译丛》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大学出版社举行。现场,勒·克莱齐奥称,他非常喜欢江苏作家毕飞宇,尤其爱看他的《平原》。勒·克莱齐奥是法国著名文学家,出生于1940年。他也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他的代表作品有《诉讼笔录》《战争》《流浪的星星》《
莫言日前在“第二届会稽山论坛”接受采访时说:“如果现在让我重新写一遍《红高粱》,肯定写不出那个样子了,肯定是按部就班地遵循语法规则,会把语言雕琢打磨得很美,会把人物写得很圆满,会把人物身上很多过分丑陋的东西适当美化,这就是我目前的状态。”对于《红高粱》那种“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的叙述语调,褪去年轻时的张狂后的莫言笑称,这实际上只是年轻时的一段狂言,“现在让我写,我肯定不会这样去写,我肯定会写故乡太
内容摘要:五四时代,新一代知识分子带着成为社会变革决定性力量的要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一特殊语境下,鲁迅的小说《伤逝》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有着批判性的继承。本文探究《伤逝》所体现出的五四退潮时知识青年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借此剖析五四时代的个性解放与追求,以发掘当时女性意识及婚恋观的新变化,从而在大时代背景上对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的婚恋观做一跨文化视野的评判。  关键词:鲁迅 易卜生 五四时代 婚
由葛优、章子怡等演绎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日前正在热映,导演程耳创作的同名短篇小说集《罗曼蒂克消失史》也同步推出。在程耳看来,相比电影,自己的文字更好。导演、编剧、作家,以上三种身份集一身的人屈指可数,从北影导演系毕业17年来,官方能查到的程耳作品一共只有4部,其中包含《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表示,这部电影结构庞杂、叙事宏观,拍摄完成后无论是从结构还是内容,都需要重新反思,所以在剪辑上难度较大,花費
毕飞宇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当谈到作家在分析文本时的优势时,毕飞宇说:小说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诱导读者去设身处地、再身临其境,这是小说的基本功能。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有另一种身临其境,那就是问问自己,换了我会怎么写?许多小说为什么在有些地方没有按照“我的”的思路去写?这就是一个问题。我就是在这样的问题里成长起来的,在课堂上,把多重不同的可能性一起呈现出来有很有好处,同学们可以比较。事实是,
科幻作家刘宇昆的作品亦曾蝉联雨果最佳短篇。“作家应该对得奖与否没什么反应,就像被天上的星星掉下来打到一样。”刘宇昆如此回应。且在他看来,科幻作品和纯文学并没有分界,科技不过是放大人性的工具。作为美籍华裔,刘宇昆的身上却并没有多少东西方文化剧烈冲撞的痕迹,看得出他是个星战迷,但在采访中他也主动聊起严歌苓、张爱玲等作家,并表露出对他们的喜爱。读者不难从其笔下的诸多美国奇幻故事中,找到中国武侠小说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