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的脚步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_2005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脑前,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条条“曲线”。他就是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光纤技术研究室主任饶云江。
  饶云江追“光”的人生,就像他眼前的“曲线”一样,曲折而美丽。
  
  “我要当科学家!”
  
  饶云江的父亲是江西人,14岁那年,随刘邓大军到了云南。1962年,饶云江出生在云南,父亲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饶云江6岁那年,一家人随父亲辗转到了贵州。命运似乎特别垂青这个少年。就在他高中要毕业时,全国恢复了高考。
  16岁时,他如愿考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饶云江的命运,从此与光电结缘。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貌不惊人的饶云江,是一个对光电研究很有天赋的天才。只要一到实验室,只要一见到那些深奥莫测的“曲线”,饶云江的眼睛,就会神采奕奕。
  然而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回了贵州。条件所限,实验室的“曲线”不再有了。刚刚开始追“光”的饶云江,眼前一片黑暗。
  崇高的理想,总是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暂时的挫折,反而激发了饶云江的斗志,他萌生了要当科学家的雄心壮志。
  一心追“光”的饶云江,也许是从神奇的光电科学那里获得了能量。1983年,大学毕业还不到一年,他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走进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电科学的光芒,让饶云江感到眩目。在这里,他幸运地遇到了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导师黄尚廉。早在饶云江刚满3岁的那年,黄尚廉就在重庆大学开创了计量光栅技术研究领域。饶云江入学的当年,黄尚廉刚被聘为教授。神奇的光电科学,将师生二人吸引到一起。饶云江说,他永远也忘不了导师在身患心脏病的情况下,还拼命地钻研科学,传授弟子。在导师的影响下,追“光”的饶云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主攻光纤技术。光纤技术是现代光学与光电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处于前沿研究领域。
  因为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几年后博士毕业时,饶云江留校任教,并很快承担了一项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七五”攻关优秀成果奖。
  1987年,饶云江的人生曲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青年报》以《26岁拿到“青年基金”》为题,对在光电领域崭露头角的饶云江进行了报道。
  追“光”初获成功,饶云江的眼前,越来越光明。
  
  “祖国在召唤!”
  
  28岁那年,已经成为一名优秀青年科学家的饶云江,人生的轨迹再次发生了转折。
  1990年4月,英国布朗教授应邀到重庆大学讲课。听了这个洋教授的课,饶云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在光电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太大,许多设备,他连见都没见过。
  饶云江决定到英国去留学!在布朗教授的帮助下,1991年,循着自己的理想之光,饶云江踏上了英国之旅。他开始只想去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就是近10年。
  来到英国北部的苏格兰格拉斯哥市,还未来得及欣赏异域风情,饶云江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在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电子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这座诞生了世界第一台蒸汽机和电视机的城市,激励着饶云江不断地向科学高峰攀登。这位中国小伙子,每天总是最先跨进实验室,最后一个从实验室出来。一年之后,饶云江有9篇论文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各项综合评比成绩位于全系第一名。虽然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饶云江总觉得,自己并没有自豪感。
  在常人眼里,饶云江的人生之路,似乎已经步入坦途。只有饶云江自己最清楚,他的人生轨迹,注定是一条曲线。
  虽然成天埋头于实验室,但饶云江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朝思夜想的祖国。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不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共党员。
  1998年,国内启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只有献身于祖国和人民事业的科学家,才能大有作为。”时任总书记江泽民的话,在饶云江心中激荡。
  饶云江的人生,又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折。他婉言谢绝了英国导师和同行的挽留,毅然放弃了在英国Kent大学任职的机会,举家回国。
  饶云江的追“光”之旅,进入了一片崭新的天空。他的眼前,一片阳光灿烂。
  
  “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把成果推向国际舞台。”
  
  1999年10月,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饶云江回到重庆,任重庆大学首位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纤技术研究室主任。
  为了创建光纤技术实验室,饶云江自己上街买材料,为省几块钱的搬运费,他与搬运工讨价还价。有人说,一个教授,怎么连这些小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呢?这些人只看到他头上的众多光环,并不了解他的内心。在饶云江的心中,只要是有关追“光”的事,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更何况,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常说,自己是一个平凡人,只是比较忙。
  饶云江的确很忙,谁叫他是一个追“光”的人呢?光的速度,决定了追“光”者的脚步。生活中的饶云江,总是步履匆匆。刚回国那年,过春节时,他都在张罗实验室的事。妻子故意气他:“看你回来累成这样,早知如此,就不回来了。”
  提起家人,饶云江确实感到愧疚。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妻子一手操荣。就连有次儿子病了住院,他也只去看了一眼,就回到实验室。为此,妻子还偷偷流过泪。为了支持他的事业,妻子跟他一同出国,又一同回到重庆。可她看见丈夫实在太累了,有时候忍不住埋怨说:“一家人都拿了绿卡,在国外生活得好好的,没想到回来还这么累。”
  但饶云江并没有感到特别累。回国以后,他好像获得了巨大的能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短短一年,具有国际水准的光纤技术实验室初步建成。实验室是饶云江心灵的归宿。在这里,他不断地向着光纤通信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新领域进军。每一片新领域的开拓,都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使他痴迷、沉醉甚至着魔……
  然而饶云江并不是一个只埋头于实验室,满足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论文的科学家。他说:“我要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将成果推向国际舞台。”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在当今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太需要包括光电科学在内的高科技成果提供的能量。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一个载体。从未经商的饶云江,创办了重庆宝通光纤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很快推出了拳头产品,特别是低噪声光纤放大器系列产品,它们能使信号的传输速度加快,而且能把微弱的信号放大。有了它们,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速度会更快;有了它们,再偏远的农村,也能显示出清晰的电视图像。这些高新技术产品一问世,就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追捧,现已出口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和地区。
  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并打入国际市场,饶云江有一种当母亲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是啊,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自豪和幸福的呢?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从国外到国内,从实验室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回忆起40多年的追“光”人生,饶云江无悔自己的追求。
  生活不会亏待有追求的人。回国以后,一心追“光”的饶云江,获得了众多光环:2001年,他获得了以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两院院士王大珩的名字命名的中国光学界最高学术奖“中国光学会王大珩奖”;去年9月,他被中组部等6部门授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今年7月,他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重庆市海外留学人员先进个人特别奖”……
  虽然已经功成名就,但饶云江追“光”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那一条条蕴藏着光纤科学奥秘的神奇“曲线”,始终吸引着他的目光。
其他文献
在“重庆香港周”活动期间,香港物资采购与供销协会的代表应邀到大渡口区考察物流业发展情况。在重庆龙文实业集团公司,代表们兴趣盎然地登陆“龙文钢材网”。该网站具有通过手机短信进行在线查询、交易的功能。当工作人员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手机在线查询并获得客人所要的相关信息时,代表们由衷地感叹“太快了”、“真没想到”。  龙文公司以前只是靠就地销售钢材赚点差价,经过10年发展,现已成为拥有7家子公司、总资
期刊
编辑老师:  今天,我怀着非常大的失落感给你写信,诉说参加工作一年来的苦闷和困惑。  去年,我从某师范大学音乐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县级中学任教。在“双选”时,招聘单位看中我能歌善舞,青睐我有一副“百灵鸟”喉咙。签约后,我暗暗发誓:趁全国上下都重视素质教育的大好时机,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好好培养学生,干出一番事业。  然而,当我满怀激情地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学校展
期刊
7月1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人口日。今年的世界人口日对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在年初的1月6日,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亿。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但必须重视的是,我国在取得控制人口数量增长重大成就的同时,人口结构方面的矛盾却日益突出,滚滚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银发浪潮”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重庆:“老”之将至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
期刊
张某,中共党员,某县某局副局长,1986年3月与赵某结婚,婚后生育一子一女。张某怀疑赵某有外遇,于2001年9月进行亲子鉴定,结果显示两个孩子都与张没有血缘关系。  2002年6月,张、赵经法院判决离婚,女孩由张某抚养,男孩由赵某抚养。2003年2月,张与李某结婚(李为初婚)。同年3月,张抚养的女孩因与李某不和,跑回生母赵某身边与其一起生活未归。2004年8月,张某与李某生育一男孩。  对张某与李
期刊
2004年12月16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江北区建委原副主任、江北区滨江路建设投资公司原总经理周杰涉嫌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周杰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     年富力强,走马上任    江北区建委原副主任周杰出生于1963年5月11日,毕业于国内某名牌大学,1997年10月,34岁的周杰被任命为江北区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走上了令人羡慕的领导岗位
期刊
“儿子的照片已收到,这小子又长高了一头,又胖了不少。只是苦了你!你的身体还好吗?老母亲好吗?你的工作还是很忙吧?不要再忙得忘了吃饭,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从来没有告诉我你的苦和累,但是我哪会不知道一个女人支撑一个家的艰难!家里老母亲和儿子,老的老、小的小,如果你病了,谁来照顾你?我常年都不在家,对这个家没有尽到责任啊!……”  1997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在江津市人民医院病房,一位头发花白的妇女
期刊
7年前,我费尽力气,终于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我的申请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来自一个以生产苹果著称的中国北方城市,这里的苹果曾经味道香甜甘美,然而,经过岁月的变迁,苹果的个头越来越大,而味道越来越淡。我有幸吃到了一个来自贵国的苹果,它格外香甜的味道以及高昂的价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了一个神圣的念头:让我的同胞有朝一日,都能吃上这种香甜的苹果……”  就这样,在别人
期刊
酉阳:实行党员“政治生日”谈话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酉阳自治县在机关党员中实行“政治生日”谈话制。其具体做法是,各级党组织根据党员登记表上的入党时间,在每位党员入党周年纪念日的前后一周内,指派专人找党员谈话,向党员赠送“生日”贺卡,听其汇报一年来在学习、思想、工作等方面的情况。目前,全县已对3127名机关党员进行了“政治生日”谈话,并解决党员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459
期刊
编者按:  今年3月底,石柱县黎场乡黎场村读者陈在新向本刊来信,反映其因对该村农网改造质疑,被西沱供电所职工打伤致残,无人付医药费等问题。本刊编辑部将读者来信转交石柱县政府调查处理。石柱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对此事进行了认真调查处理,并于最近向编辑部发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黎场乡黎场村群众陈在新所反映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复函》(石柱府文?眼2005?演90号)。在此
期刊
(2005年7月16日至8月15日)     西南大学成立    由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的西南大学7月17日成立。这标志着我市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成立的西南大学,占地9000亩,校舍面积近150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2650人,专职科研人员300余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近50000人。办学层次和规模居西部高校前列。  (《重庆日报》7月18日消息记者 张德泽郭 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