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文言文选材的基本规律及模拟训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88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江苏高考语文独立命题以来,至今已经有14个年头。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写人叙事类文言文是命题者考查的重点题材。我们不妨以表格形式梳理一下文类文言文阅读的考情,以便探究发现出选文的基本规律。
  年份取材范围人物主要事迹人物精神品质文本特色
  2004《宋史·徐勣传》修筑海堤;力陈茶盐法的弊端;建议合理生财、理财、用财;为逃避服役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明辨是非。关心百姓疾苦;
  耿介正直。记人散文;详略结合;反衬(蔡京)。
  2005《新唐书·阳城传》看到有人偷自家的树,自己躲开;家奴拿米换酒喝,没有责备;把山东节度府送的绢匹原封不动送给有困难的同乡;担任谏官,富有智谋;揭发裴延龄罪过,为陆贽等人申辩。宽厚待人;
  富有智谋;
  坚持正义。记人散文;详略结合;细节描写。
  2006《宋史·董槐传》冒死为受冤枉的李桷翻案;斩杀占取军饷的马彦直,平息骚乱;严惩侵夺百姓的小吏;与皇上论事,意在于纠正其错误想法而不是取悦皇上。秉公执法;
  富有胆略;
  坚守正义。记人散文;详略结合;语言描写出色。
  2007《三十国春秋》为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拜谒刘牢之,因善于测算隐秘之事仍受礼待;善于计谋,有处事智慧;慷慨赴死。正直仗义;
  善于计谋。记人散文;
  侧面描写;衬托。
  2008《后汉书·吴汉传》作战时善于听取部下的意见,善于激励士气;大敌当前,处变不惊,镇定自若,有勇有谋;对家人的要求严格。朴实淳厚;
  有勇有谋。记人散文;详略结合;
  细节描写。
  2009汪琬《书沈通明事》藏匿田仰妻子到其他地方;清军追到沈通明家,沈通明背上爱妾,持弓箭出门;爱妾死后,削发为和尚;和强盗决斗,拔箭追逐并杀死强盗。行侠仗义;
  有情有义;
  孔武有力。记人散文;详略结合;
  细节描写。
  2010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梅圣俞夫妇情深;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安贫乐道;
  聪慧明理。记人散文;
  详略结合;
  细节描写。
  2011苏轼《陈公弼传》巫师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陈公弼到房州,昼夜布防,声威赫赫;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平息了周元的叛乱。严而不残;
  宽严有度。记人散文;
  详略结合;
  细节描写。
  2012苏辙《伯父墓表》与有德行的人结交;到雍丘县后,为百姓洗雪冤情;任祥符知县,杖责长期作奸营私的张宗;杖责假传诏命的宦官,将之贬斥;升任利州路提点刑狱,弹劾擅自杀人的城固县令。为官公正;
  爱惜人才。记人散文;
  详略结合;
  细节描写。
  2013《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品性纯洁,善于品评人物;名声遍布吴越地区;前后做了两朝的官,他不把经营家产放在心上。品性纯洁;
  为官不贪财。记人散文;详略结合;实录,优缺点都有。
  2014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叙事散文;反映出选材的新变化。
  2015张耒《欧阳伯和墓志铭》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为人诚实,淡泊名利,爱好礼义;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淡泊名利;爱好礼义;性格刚直;坚持原则。记人散文;详略结合;
  概括叙述。
  2016张岱《家传》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博览群书,富有文才;科举不顺仍手不释卷。记人散文;详略结合;
  细节描写。
  2017王引之《汪容甫先生行状》治学方面: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方面:取法于古,自成一家。刻苦好学;笃于友情;孝敬亲人。记人散文;详略结合;
  概括叙述。
  选文的基本规律:
  1.江苏高考文言文选材以记人散文为主流,带有议论性的叙事散文只在2014年出现一次,反映出选材的新变化。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全面备考,记人散文和叙事散文都要兼顾,特别是带有议论性的叙事散文难度更大,理解起来更为困难,更需要精心准备。
  2.江苏高考文言文选材具有地方特色,又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尽量彰显文化大省的魅力,注重弘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备考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多了解江苏的历史与文化,为理解文本内容储备知识。
  3.江苏高考文言文的选材着重贴近以文化育人,引领考生关注历史、思考人生。选材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引领考生穿越时空,感受和领悟古人的精神境界,汲取古人的人生智慧,从而实现高考语文的育人导向。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多接触传递正能量的文言文材料,对历史文化和社会人生多一些思考。
  仿真训练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选自《古文观止》)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驼业种树业:以……为业,意动用法
  B.其莳也若子莳:栽种
  C.勖尔植勖:勉励
  D.故病且怠若是病:生病
  2.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其”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A.其声呜呜然(《赤壁赋》)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赤壁赋》)
  C.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1)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种树郭橐驼传》)
  译文: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传》)
  译文: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百姓休养生息?(4分)
  答: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广宋遗民录》序
  (清) 顾炎武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之人学焉而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而况当沧海横流,风雨如晦之日乎?于此之时,其随世以就功名者固不足道,而亦岂列一二少知自好之士,然且改行于中道,而失身于暮年。于是士之求其友也益难。而或一方不可得,则求之数千里之外;今之不可得,则慨想于千载以上之人。苟有一言一行之有合于吾者,从而追幕之,思为之传其姓氏而笔之书。呜呼,其心良亦苦矣!
  吴江朱君明德,与仆同郡人,相去不过百余里,而未尝一面。今朱君之年六十有二矣,而仆又过之五龄,一在寒江荒草之滨,一在绝障重关之外,而皆患乎无朋。朱君乃采辑旧闻,得程克勤所为《宋遗民录》而广之,至四百余人,以书来问序于余,殆所谓一方不得其人,而求之数千里之外者也,其于宋之遗民,有一言一行或其姓氏之留于一二名人之集者,盡举而笔之书,所谓今人不可得,而慨想于千载以上之人者也。
  余既尠闻,且耄矣,不能为之订正,然而窃有疑焉:自生民以来,所尊莫如孔子,而《论语》、《礼记》皆出于孔氏之传,然而互乡之童子,不保其往也;伯高之赴,所知而已;孟懿子、叶公之徒,问答而已;食于少施氏而饱,取其一节而已。今诸系姓氏于一二名人之集者,岂无一日之交而不终其节者乎!或邂逅相遇而道不同者乎?固未必其人之皆可述也。然而朱君犹且眷眷于诸人,而并号之为遗民,夫亦以求友之难而托思于此欤?庄生有言:“子不闻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余尝游览于山之东西、河之南北二十余年,而其人益以不似。及问之大江以南,昔时所称魁梧丈夫者,亦且改形换骨,学为不似之人;而朱君乃为此书,以存人类于天下,若朱君者,将不得为遗民矣乎?因书以答之。吾老矣,将以训后之人,冀人道之犹未绝也。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亦岂列一二少知自好之士知道
  B.得程克勤所为《宋遗民录》而广之充实
  C.然而互乡之童子,不保其往也保证
  D.因书以答之报答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明德扩充《广宋遗民录》,并请顾炎武为序,是因为当地找不到合适的人而从几千里之外寻求。
  B.作者说自己年老寡闻,不能为朱明德订正文稿,实则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愤激之情,寄托了作者无穷的感慨。
  C.作者认为少数在一二本名人文集中留下姓名的人,未必都值得记述。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对朱君辑补遗民录的否定。
  D.《广宋遗民录》是在《宋遗民录》的基础上采辑旧闻而成,增加到四百多人。作者以叙事笔调简练写来,别是一番笔墨。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有一言一行之有合于吾者,从而追幕之,思为之传其姓氏而笔之书。(4分)
  译文:
  (2)然而朱君犹且眷眷于诸人,而并号之为遗民,夫亦以求友之难而托思于此欤?(4分)
  译文:
  8.根据文意,概括顾炎武为朱明德写这篇序文的原因。(4分)
  答:
  参考答案
  一
  1.选D(病:困苦)
  2.选D(例句“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中的“其”是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A.其:代词,代洞箫。B.其:代词,代天地万物。C.其: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D.其: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3.(1)我只是不抑制、损耗它的结果罢了,并没有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特殊本领。(其实:它的结果;“蚤”通“早”;蕃:繁多)(2)虽然说是爱护树,实际上却害了树;虽然说是忧虑树,实际上却是仇恨树。所以这些都不如我种的树好。我又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其实:它实际上。不我若:宾语前置。何能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4.顺其自然,减少繁杂的政令滋扰。   参考译文:
  郭橐驼,不知他最初叫什么名字。由于得了佝偻病,走路时后背高高隆起,俯着身子,有点像骆驼的样子,所以乡里人称呼他“橐驼”。橐驼听到别人这样叫他,说:“很好,这样叫我本来就很恰当。”因此便舍弃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作“橐驼”。
  他居住的地方叫丰乐乡,在长安城的西边。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的豪门富人建造观赏游乐的园林,以及种果树卖钱的,都争相迎请雇用他。考察“橐驼”种的树木,即使移植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也没有谁能赶得上他。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使它充分发展它的本性罢了。种树的习性要求,一般说来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平整,要用熟土,土要砸得密实。种完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能否成活,离开后就不必再去照管它了。栽种时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种完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样,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不受破坏,它的本性就能够得到发展了。所以我只是不妨害树木的自然生长罢了,并没有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特殊本领;我只是不抑制、损耗它的结果罢了,并没有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特殊本领。其他种树的人却不是这样,树根弯曲并且换了新土,培土时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如果有与此相反的人,却又对树木爱得过于深切,过分地担心,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已经离开了还要回头看看。甚至用手指抠破树皮来检验树的死活,摇动树根来观察培的土是松是实,这样,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地丧失了。虽然说是爱护树,实际上却害了樹;虽然说是忧虑树,实际上却是仇恨树。所以这些都不如我种的树好。我又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发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用到做官治理百姓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理百姓不是我的职业啊。然而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官吏,喜欢颁布繁多的政令,似乎很爱惜百姓,但最终却给百姓带来了灾难。每天早晚,差吏来到村中喊叫:‘官府下令催促你们耕作,勉励你们播种,督促你们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织好你们的布。抚育好你们幼小的子女,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又是击鼓召集他们,又是敲木梆传呼他们。我们这些小小百姓放下碗筷不吃饭来应酬慰劳差吏,尚且都没有空暇,又靠什么来使我们人口兴旺,生活安定呢?所以都困苦并且劳累到这种程度。那么就与我们那些种树的同行们,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
  发问的人高兴地说:“这不是很好吗?我问怎样养树,却从中获得了养民的办法。”我记下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戒鉴。
  二
  5.D(答复)
  6.C(实际是在表面的否定之下说明求友之难,肯定朱君的良苦用心。)
  7.(1)如果有言行适合自己心意的人,就跟从并且追念仰慕他,想要替他传播姓名并且写在书中。(重点词语:苟,合,追幕,笔)(2)虽然如此,但朱先生对于这些人尚且恋恋不舍,都称他们遗民,这也是因为求友困难因而在这上面寄托怀想吗?(重点词语:然而,眷眷,号,于此欤)
  8.(1)感叹坚持民族气节的知音难得。(2)嘲讽遗民中的变节分子。(3)教导后辈之人敦品行、重节义。
  参考译文:
  孔子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访,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古人学习如有所心得,未曾不寻求相同志气的人,何况在社会物欲横流,风雨如晦的时候啊!在这时候,那些随世道变化而(向新潮)成就功名的人本来不值得称道,然而怎会没有一两位略微知道洁身自爱的士人,但是(他们)又在中途改变了德行,在晚年丧失了气节。因此士人找到朋友就更难了。有时一处得不到合适的人,那就在几千里之外寻求;在今人中不能得到,就感慨想象依托于千年以上的人。如果有言行完全适合自己心意的人,就追随仰慕他,考虑替他树碑立传。唉!其用心也是良苦的啊!
  吴江朱先生明德,跟我同乡,相距不过百余里,但没有见过一面。如今朱先生年龄六十二岁了,而我又大他五岁,一个人在寒江荒草之滨,一个人在绝障重关之外,都忧虑没有朋友。朱先生于是采辑旧闻,得到程克勤的《宋遗民录》并充实了它,以至到四百多人。拿书来向我索序,大概就是所谓一处得不到合适的人,那就从几千里之外寻求吧。他对宋时遗民,(如果)有言行或姓氏留在一二本名人文集的人,全部列举并写在书中,大概就是所谓在今人中不能得到,就去感慨想象于千年以上的人吧。
  我既缺少学识,又年老体迈,不能替他订正。虽然如此,但是私下存有疑问。现在少数在一二本名人文集中留下姓名的人,难道没有只是短时相识而不能使节操保全不变的人吗?或者偶然遇见但并不志同道合的人吗?所以那样的人未必都值得记述啊。虽然如此,但朱先生对于这些人尚且恋恋不舍,都称他们作遗民,这也是因为求友很难因而在这上面寄托怀想吗?庄子有话:“你没听说过越国被流放的人吗?离开本土几天,见到他所了解的人就高兴;离开本土十天一个月,见到本国人就高兴;到一周年后,见到像人的人就高兴。”我曾经游览太行山以东以西地方、黄河以南以北地方二十多年,而那些人越发不像人样了。等问到大江以南,过去人们所称道的某些(有志反清的明代遗民)伟大壮士,却也改变装束和品质,丧失气节,学作没有人性的人了。而朱先生却写了这样的书,以便在天地间保存人的节操。像朱先生这样的人,将不会成为遗民了吧?(意思是朱君与那些归顺清朝的遗民不同)于是写这篇序来答复朱君。我老了,希望能教导后辈人,希望敦品行、重节义的为人之道还不至于灭绝啊。
  (作者:顾乐远,江苏省如皋中学)
其他文献
教育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似乎教书越久,越感到迷惑难解。  但是有一本书的书名就是《教育究竟是什么?》,可以为我们提供想要的答案,100位古今中外思想家从自己的视角解读他们心目中的教育。  200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本《教育究竟是什么?》,2013年再版,介绍了从孔子、苏格拉底到当代的加德纳、古鲁等100位思想家或教育家的观点,这些学者对“教育究竟是什么”的看法的确各不相同,莫衷一
我不流泪不等于没有眼泪。我整了整行李试图从哲人的书本上,寻找警句或方向,直到一条河自历史深处汹涌而来,灯塔与许多人的灵魂均漂在水上,我的灵魂也漂在水上。  一  司马相如的文学梦  文/苦茶  司马相如,从小就是一个传奇版本,这个名唤“犬子”还结巴的孩子,说话叽里咕噜,吐不出一个成型的字,但他在官学里很让先生刮目,因他满肚子的锦绣文章,抓过笔就能千言有余。码字了得,还能柔手抚琴,铁手舞剑,文武全才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向量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平面向量的主要考点,考题中往往会涉及到求值或者取值范围的小题或大题.那么面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问题,同学们一般可采用哪些方法呢?本文教你三法,助你“完胜”平面向量数量积!  一、定义法  直接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的定义:a·b=|a|·|b|·cosθ.此法必须先根据几何或代数关系求非零向量的模和夹角.  例1(1)如图,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学校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本文从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素质教育    从教10余年,我教过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不知从何时起,我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一些话,“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等等,这也正是我个人的体会。现在的学生,迟到、旷
人物素材,是最具备考价值的素材之一,具有易于识记、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如果运用好了,就能明显提升作文的质量,给阅卷老师以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论据充足的美好印象。综观近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许多同学在运用人物素材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或略写,或详写;或用单一人物演绎,或综合运用多个人物;或拿来当论据支撑观点,或解读人物别有寄托……这些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从总体上看,人物素材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一
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三大改造”的史实,学生通过活动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感悟党领导人民群众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历程,增强政治认同素养和公共参与素养。  2.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以及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史实,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研读经典,进一步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懂得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
摘 要:北京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哲学知识的考查采用了评论文类试题的考法,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同时也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答题带来了挑战。探讨这种类型试题特点、解题思路和方法、作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类题目给教学带来的启示,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考政治;评论文;试题特点;解题思路;教学启示  一、真题再呈现,初识新题型  (2016年北京卷第38题)科技与人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引人深思的话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考纲”不仅要求我们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步骤,还要求我们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和综合性问题.尤其对于江苏高考(理科)附加题中的最后一小题往往离不开数学归纳法.  那么,什么是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n=
摘 要: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通过设置游戏活动、讨论活动、讲述活动、表演活动和展示活动,让整节课构成一条活动彩线,就能绘出一节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美妙课堂。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线;美妙课堂  美妙课堂是能够给学生带来美好体验、奇妙感受的课堂,是师生共同享受课堂乐趣、感受知识奥妙、体验教学过程美好的课堂。怎样才能打造出这样的美妙课堂?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整节课构成一条活
摘 要:传统的听评课教学研讨活动,往往是在共同听课基础上专家评、参会教师听,教师参与度不高,收获不大;即便是教师自由发言的评课,也常由于缺乏主题而出现评价内容空洞无物,观点大众化,缺乏个人的真知灼见。我们借鉴近年来兴起的参与式培训,开展确定主题的参与式听评课研讨活动,扩大了参与面,让评课教师围绕既定的主题,谈对课堂的真实感受、深层次认识,学到真优点,发现真问题,提出真建议,实现深度参与,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