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和衰减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秋节前夕,陪同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区首席代表刘萌女士拜访了几家企业,其中一家是在海外投资的中央企业。该企业发展规划部部长不无忧虑地询问联合国对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看法,他说,他们企业也在冲突地区有投资,遭遇不少来自西方强国的各种限制。他在和一家跨国并购的企业沟通时,对方也告诉他,并购企业困难重重,在海外频繁遭遇罢工事件,如今,处理并购产生的各种问题的费用已经远远超出并购企业的利润,企业叫苦不迭。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3个月前的6月2日,WTO对华第三次贸易政策审议在日内瓦顺利结束,此次审议的一个亮点是中国长期以来倡导的“南南合作”得到了成员的广泛赞誉。
  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在主旨发言中介绍说,迄今为止,中国已向120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发展援助,涵盖受援国重点关注的农业、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这些援助项目在受援国受到了大力欢迎。
  在审议时,巴基斯坦代表主动发言,认为虽然巴中两国贸易逆差显著,但中国对巴基斯坦无论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的帮助都是全方位的。中国不仅为这些发展中国家输血,更注重培养它们自身的造血能力。这样的援助更加有效、长效。中国的贸易援助政策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赞许。
  这是贸易政策审议时第一次将中国的援外政策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予以说明。这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WTO正在推广的“促贸援助”的概念与中国的实践正好不谋而合,而中国对外援助给落后国家带去的“实效性”正好是WTO看重且想进行宣传的理念。
  今年的审议,中国创纪录地收到了1500多条来自各成员国的问题,此次审议因此被媒体称为“WTO史上最难大考”。而亲历者深有感触的一点,就是国外企业参与的程度远远高于中国企业,比如美国对中国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美国企业通过美国的行业协会提出的,审议时美国代表几乎原封不动地拿过来向中国提问。而这些问题也都是美国企业所关心并且与他们的利益直接相关的。相比之下,当我向一些企业介绍WTO贸易政策审议的相关情况时,他们都表示是第一次听到还有这样的机制。而WTO的贸易政策审议,会潜移默化地对成员的贸易政策制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走出去”企业,很多时候也是对外援助的实行方,更加娴熟地运用国际语言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中来,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现在常说“信息不对称”,其实很多时候信息的不对称,是人为所造成的,如果能更主动地了解国际规则,了解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动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会最大限度地得以解决。信息传播中经常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因为信息如果经过多次传递,就会层层衰减,最终传递的信息,和原始信息之间的误差就会很大。而和利益相关方直接对话,了解并理解对方的需求,参与到中国全球化的进程中,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更有价值和更有用的信息的最佳途径。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正确地获取全面有效的信息,才能获得力量的源泉。
其他文献
2001年的一声多哈落槌,势如发枪令,中国从此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赛道,飞奔向前。十年后,中国交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优异成绩单。2011年12月11日,便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整整十年,这一天,中国将更为高度地汇聚来自世界的热切目光。这一天,也值得中国人共同骄傲与纪念。从国家层面传导至产业发展的变革,带来了让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实惠;社会对于开放
自90年代中期以来,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至今已是第五届了.
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随着卡财政大臣Youssef Hussain Kamal手中的槌子落下,WTO成员集体通过了批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一个月后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弹指一挥间,中国在WTO中已走过十年的历程。从1月份的达沃斯会议拉开纪念加入WTO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国内各界人士都在对十年世贸路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希望对下一个十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