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套格点土壤水分数据集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适用性评价

来源 :水土保持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w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6套多源格点土壤水分数据的适用性,为内蒙古地区陆—气耦合研究、干旱监测和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水资源监测等提供科学的土壤水分精度信息和选择依据.[方法]以内蒙古地区2016-2020年5-9月63个气象台站逐句0-10 cm土壤水分监测资料为基础,以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为指标,系统评价了土壤水分主被动探测计划(SMAP)、欧洲航天局气候变化倡议(ESA)、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ERA5和ERA5Land以及美国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NOAH等6套格点土壤水分资料在内蒙古的精度和时空变化.[结果]①6套格点土壤水分资料均可以较好地再现内蒙古土壤水分“东湿西干”的空间分布特征,SMAP在空间上与观测数据吻合最好,其余五套资料普遍高估了土壤水分.②从内蒙古及其3个气候分区土壤水分的时间序列统计特征来看,6套土壤水分格点数据较好地表现出了观测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趋势,除了SMAP与实测最为接近外,其余五套数据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普遍偏湿,且ERA5和ERA5Land高估较多,在区内干旱区,SMAP,ERA5和ERA5 Land与观测更为接近.③6套格点土壤水分资料在内蒙古及其3个分区均与观测值具有极显著的相关系数,SMAP,ESA,CLDAS,ERA5和ERA 5Land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相关性明显优于NOAH,SMAP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显著小于其他5套数据集.[结论]格点6套土壤水分数据在内蒙古的适用性各异,SMAP数据质量总体上较其他五套资料最优,适用性最好,ESA数据其次,NOAH数据相对最差.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白发病菌侵染谷子的最佳条件及筛选稳定的高引发白发病发生的接种技术.[方法]拟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采用卵孢子拌种的方法,结合统计学分析,明确温度对卵孢子侵染的影响以及卵孢子侵染感病谷子品种最适温度和湿度条件.同时,采用卵孢子拌种,孢子囊悬浮液离体叶片接菌、喷雾接菌和幼苗浸根等4种不同的接种方法,拟摸索稳定高效的接菌技术.[结果]20℃处理的卵孢子对谷子的侵染最严重,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湿度组合为:相对湿度为80%~100%,温度为23~25℃时,白发病的发生率最高.白发病菌最
[目的]对黄河流域下游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并诊断其人为障碍因子,旨在发现人类不合理行为对下游耕地生态安全造成的危害,为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下游沿黄49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可拓、马尔科夫链模型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①2000-2018年黄河下游沿黄县区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整体呈上升趋势,由Ⅳ级提升到Ⅰ级,其中2010年后变化尤为明显;②2000-2018年各县区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由不稳定向稳定过渡,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北部
[目的]对山西省矿区自然资本存量进行动态评估,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补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矿区自然资本为视角,基于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核算结果,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山西省矿区2010-2019年生态足迹深度与足迹广度,借助足迹深度与足迹广度的剪刀差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并阐释矿区自然资本存量动态演变的作用机理.[结果]①山西省矿区人均生态赤字由2010年的4.40 hm2/人增加到2016年的6.31 hm2/人,随之降低到2019年的5.02 hm2/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差距总体趋于缩小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洋葱皮和奶牛常规饲喂的粗饲料(苜蓿干草和燕麦草)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规律差异,为洋葱皮作为反刍动物饲料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头装有瘤胃瘘管体况良好的荷斯坦干奶牛为试验动物,3种饲料原料采集后粉碎,测定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灰分(Ash)含量.采用尼龙袋法测定3种原料的DM、CP、NDF、ADF的4、8、12、24、36、48、72 h的瘤胃降解率及降解参数.[结果]洋葱皮
[目的]豆腐渣来源广,营养价值高,但由于缺乏经济易行的加工方法,限制了其作为畜禽饲料的开发与应用.选择枯草芽孢杆菌(Bs)、植物乳杆菌(Lp)和酿酒酵母菌(Sc)对新鲜豆腐渣进行单一菌及等比例两两复合和三者复合发酵,通过感官评价和常规养分含量测定,对其发酵效果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并筛选适宜的发酵菌剂及复合类型.[方法]试验共设8组,其中7组为加菌发酵组(Bs、Lp、Sc、Bs+Lp、Bs+Sc、Lp+Sc和Bs+Lp+Sc组),另设1个不加菌的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发酵5 d,每隔24 h采集豆腐渣样品.
[目的]研究东江源区流域生态水文情势的变化,为明确流域生态修复目标和开展生态修复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水利部水环境水生态监测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江西省寻乌县的寻乌水背水文站和定南县的定南胜前水文站两个国家站1980-2020年的逐日流量数据,运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以及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价流域的水文情势改变程度.[结果]①东江源区整体水文改变度为50.1%,属中度改变,其中寻乌水影响大于定南水;②32个水文改变指标中,高低流量的频率及延时受影响最小,改变度为26.3%,
[目的]探究人类活动强烈干扰区景观格局变化对泥沙传输过程的影响,为控制土壤流失为目标的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土壤侵蚀方程、泥沙连通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页岩气开采区重庆市涪陵区城东片区页岩气开采前后(2010-2019年)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及其泥沙连通性和泥沙输移的响应.[结果]①研究区2010-2019年,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及林草用地增加.②因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导致的土壤侵蚀变化微弱,整个研究区土壤侵蚀量减小,从2010年的3.12减小到2019年2.78 t/(hm2·a),整个区域的侵蚀策
[目的]对阿勒泰林区放牧前后的草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为该区退化草地恢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了VOR综合指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结合物种多样性测度中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阿勒泰林区草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①各监测点Margalef指数差异表现在旅游区放牧前后差异极显著(p<0.01),牧道放牧前后差异显著(p<0.05);前山山坡、牧道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
[目的]探究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为该区土地资源优化、环境质量改善和水沙生态要素变化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GEE平台整理和处理北洛河流域1970-2019年间6期遥感影像数据,从时间变化、动态度、转移方向和空间分布等角度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研究时段内,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数量结构从2000年前的1∶1.1∶0.6变化到2000年后的1∶ 2.7∶ 0.7.1970-2019年研究区耕地、草地和水域的减少率分别为16.
[目的]构建石漠化治理技术库体系及其综合配置方法,旨在为今后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导向,对现有石漠化治理技术和模式进行系统总结.[结果]构建了一个能满足不同石漠化土地类型和不同尺度石漠化治理需要的石漠化治理技术库体系.并提出了一套可在不同治理背景下快速筛选和多尺度优化配置石漠化治理技术的方法.此外,还对一些石漠化治理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厘清和界定.[结论]新时代的石漠化治理是一条将石漠化治理融入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生态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