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关于美感经验的论述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02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艺心理学》是2009年04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本书中他系统的介绍了西方近代以来影响较大的美学流派和理论,主要包括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以及谷鲁斯的“内模仿说”,并对其进行中国化解读,完成其自身对于美感经验的建构。本文将以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为例,对其美感经验的理论进行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美感经验
  朱光潜(1897—1986),我国著名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毕生从事美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主要译著有: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等。《文艺心理学》是朱光潜“美感经验”理论形成的主要体现,这也是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其早期美学思想的代表作。用朱光潜先生自己的话说,本书“丢开一切哲学的成见,把文艺的创作和欣赏当做心理的事实来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出可适用于文艺批评的原理。它的对象是文艺的创作和欣赏,它的观点大致是心理学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文艺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观点研究出来的美学。
  一、关于“美感经验”的理论分析
  朱光潜提出的美感经验直觉说的特点在于,首先,美感经验是不带任何科學的和实用的目的去研究对象,而是单纯的“无所为而为”的观赏,观赏的对象是独立存在的,这种不旁迁他涉的独立性是直觉说的重要特点;其次,美感经验的最高境界是凝神关照,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在凝神境界中,我们忘去欣赏对象以外的界和我们自己的存在;最后,达到物我同一的效果,我带给物和物带给我的相互通融。所以说,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有形象必有直觉,有直觉也必有形象。直觉是突然间心里见到一个形象或意象,其实就是创造,形象是创造而成的艺术。因此我们说美感经验是形象的直觉,就无异于说他是艺术的创造。
  心理距离是关于审美态度的一种说明,而布洛所指出的距离本身也存在一种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创造和欣赏艺术作品时都会存在:在美感经验中,一方面需要从实际生活中跳脱出来,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距离太远导致无法了解,距离太近又容易让实用的态度压倒美感,“不即不离”是艺术的一个最好的理想,也就是距离近却不至于消灭,距离近则观赏者容易了解,距离不消灭则美感不为实际的欲念和情感所压倒。
  立普斯把美感经验和移情作用看成是同义词,这受到了美国学者杜卡斯的反对,他认为移情作用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凡是知觉到或想象到在发动作或受动作时,我们都要用移情作用。朱光潜本人也认为移情作用虽然常与美感经验相伴,但并不是美感经验本身,也不是美感经验的必要条件。比如在演戏的演员和看戏的观众都可以分为分享着与旁观者两类,演员在舞台上创造性格,不一定非要自我代入,冷静有意的揣摩也可以获得成功,移情作用并非必要条件。观众把自己当做戏里的某个人物看戏往往得到的快感最大,但是这种快感不是美感,因为艺术和他们的实际人生简直没有距离,他们的态度还是实用的或伦理的。真正欣赏的人大多是冷静的旁观者,看一部戏能够观全局,分析体察,这样整个作品所呈现的形象才愈加明显,所得的美感也愈加浓厚。
  作为移情美学的两大派别,立普斯的“移情说”和谷鲁斯的“内模仿说”对西方近代美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光潜主张将二者理论相结合,不绝对肯对或否定,将二者学说互通成为美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还吸取了浮龙 · 李的线形运动,但同时他也指出这种带有筋肉运动的美感经验是不能太过强烈的表现,如果超出了美感经验的运动,就是太过出于己体,破坏了美感。有时物的情趣随我的情趣而动:欢笑时,山河大地扬眉带笑;悲伤时,云风花鸟黯淡愁苦。有时我的情趣岁物的姿态而定:面对高峰大海肃然起敬,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慷慨淋漓,这些物我交感的体现,就是他将移情说和内模仿说相互融合的结果。
  二、朱光潜美感经验的现代价值
  在对美感经验理论的阐释过程中,朱光潜把美学研究和艺术实践相结合,重视主体的审美态度和审美体验,注重把握审美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的心理过程,使得美学研究变得更加丰富具体,他对西方美学理论的批判性吸收,也体现了一个学者从事研究的严谨态度。对他者的理论不一味地盲从,这也为朱光潜后期美学思想的改造埋下了伏笔,经过第一次美学大讨论,朱光潜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重新构建自己的理论,认为美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这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美学方面的体现,但他也同时强调审美主体的价值,这种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朱氏美学更符合我国文艺发展的实际,拓展了美学研究的视野和空间,我们可以在朱光潜先生留给我们的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研究。总之,《文艺心理学》在理论上虽然有瑕疵,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价值和作用,它对美感经验等美学问题的研究的仍然具有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华书局,2012,9(第1版).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9(第1 版).
  [3] 叶朗 .美学的双峰——朱光潜宗白华与中国现代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7(第 1 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家居设计中对于自然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本文中,将对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自然材料以及如何使用自然材料进行深度的解析,追随环保时代的脚步,建设美丽家园共创绿色中国。  关键词:家居设计;自然材料;绿色环保;科技进步  一、为什么要使用自然材料  1、主观原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  以前提到家居设计中的自然材料,人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天然的原始树
期刊
摘 要:在现如今的工业时代,我们的生活中流动着大量的信息,也充盈着各种各样的色彩。有的产品中的色彩搭配优雅漂亮,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而有的混乱嘈杂,让人避之不及。在本文中,将通过一系列的例子来阐明在产品设计中,什么是好的色彩搭配什么是不好的,从而提升对色彩的敏感度,做出更好地产品设计。  关键词:产品设计;色彩搭配;色彩心理学;平面构成  一、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搭配赏析  1、麦当劳  一个大大
期刊
摘 要:在目前趋势下,全球化正在致力于全面深入,而与之有关的茶文化也逐渐受到了各地民众的更多关注。从文学创作视角来看,如果能够将茶文化适当引入当前的英美文学,那么将会突显全方位的文化交融优势,针对英美文学现有的完善性以及文学成熟度都能够显著进行提升。因此针对英美文学而言,应当能够从源头入手来实现茶文化的顺利引入,进而给出了可行性的文学创作路径。  关键词:英美文学;引入茶文化;具体思考  茶文化本
期刊
摘 要:中國古典园林的对联之隽永,书法之美妙,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现虽无荷风,人临其境,仍觉得风在其中,发人暇思。苏州园林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本文将分析其建园手法,并阐述如何将其运用在城市绿地的设计之中。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美;城市绿地  “上有天堂,下
期刊
摘 要:国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集大成的艺术形式。新时期信息技术发展成熟,同时对幼儿国画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国画教育迎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新时期幼儿国画教育开展的新形式、新方法,旨在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幼儿国画艺术教育新路径,真正实现国画艺术教育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幼儿国画;教育实践;开放式教学  幼儿
期刊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精致”理念也就是将常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向最优状态;语文教师要善于筛选精心合理的内容、活用精巧有效的策略、提炼精确深刻的主题、把握精当适宜的拓展,实现学生自我活动的精致化,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精致化;筛选;提炼;拓展  精致,用现代汉语来释义就是“精巧、周密、细致”,它既有科学思想里需要的理性周密,又有生命教育里讲求的感性细致,将两者有机结合发挥极致就能抵达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景观设计受到重视,城市滨水区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自然备受关注,优秀的景观设计通常会融入当地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而使人们过目不忘。张家口作为集六区十县多种民俗文化交融的城市更应体现这一特色。本文以大清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张家口滨河带状地块景观现状,探索城市滨河改造整体思路,尊重其场地与文化,对其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如何在大清河滨河公园设计中得到体现及
期刊
摘 要:好的课堂结尾,常常渠道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以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为例,论述了思品课堂总结归纳,巧设悬念、首尾呼应、引申提高等四种常见的“收尾”方法,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品课堂;收尾;总结;悬念  好的课堂结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重点,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好的课堂结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好的课堂结尾,是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由
期刊
摘 要: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她有着经验性、差异性、主观性和规律性等特点。  关键词:美学;经验;差异;主观;规律  关于“美学”。从何说起呢?笔者以为要先理一下相关概念。  首先,关于艺术。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現象,是人们在日常生
期刊
摘 要:背包可以说是户外活动中的必备装备,无论你参加什么样形式的户外活动,你的身上总会有一款适合你活动需要的背包。做为户外活动中最普及装备之一的背包产品,由于它们各自不同的使用要求,因此决定了它们彼此不同的“身材”和“相貌”。然而户外背包主要的发展和完善重心放在了背负(背著省力)和背负(装载)系统上,而忽略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了“背”,“装”,这两大需求,我个人一位“用”也是其功能里重要的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