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户外背包在“用”时面对的两大问题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a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背包可以说是户外活动中的必备装备,无论你参加什么样形式的户外活动,你的身上总会有一款适合你活动需要的背包。做为户外活动中最普及装备之一的背包产品,由于它们各自不同的使用要求,因此决定了它们彼此不同的“身材”和“相貌”。然而户外背包主要的发展和完善重心放在了背负(背著省力)和背负(装载)系统上,而忽略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了“背”,“装”,这两大需求,我个人一位“用”也是其功能里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使用便捷;户外背包;多种场景需求;可拆分背包
  这个项目的开始来源于一次糟糕的和父亲和6岁弟弟的旅行,在背着繁重的大量行李的行进途中,用手机搜地图,喝水进食补充体力,用相机拍摄,拿纸巾,小刀药品等等。需要进行无数次,卸下背包,从中翻找,背回背包的过程。给我造成了极大的使用不方便,同时反复卸下及背上的动作对我的胳臂和双肩造成了一定的过渡用力和摩擦,当晚,这两处肌肉都产生了较长时间的酸痛感。
  以此为契机,为了解决这个使用上的问题以及其他被忽略的但真实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大量的调研和研究。
  为了改进一个问题,首先要对其主体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户外背包的狭隘的定义,同时也是大量户外活动人群最常用的就是登山背包,字面意义就是登山者的背包,是装带各种旅行物品的重要装备,是旅行必不可少的。通常将登山背包、服装、食品、登山背包 鞋及 睡袋共列为野外旅行的五大要件。一个好的背包就是一个好的伙伴,旅行家们都非常重视并爱惜自己的登山背包。登山背包除用于登山,在其它探险运动(如漂流、穿越沙漠等)和长途旅行是也被广泛使用。
  登山专用背包是为应付极端环境的,制作考究而独特,一般包体瘦长,包的背部按人体自然曲线而设计,使包体紧贴人的背,以减轻背带对双肩的压力。这类包都经过防水处理,即使在大雨中也不会漏水。以此可以看出户外背包的重心是物品的重量产生的压力贴合人体并通过各种肩带腰带,背板等部件将重心贴合人体并合理的分散。让使用者在背负的过程中感到轻松。但是并没有解决使用者在取物放物,即“用”这一使用活动中面临的种种不便的现象。
  针对“用”的需求和可能面临的问题,通过对27位经常进行登山运动以及长途旅行的用户的问卷调查,看到了平常没有在意却在实际中“用”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在极限运动比如攀岩运动只需要一个腰包提供基础所需,在野外探险时需要大容量登山包随身携带大量物资。在长途旅行中,在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需要的是大容量的背包,携带着衣物洗漱等所有物品。找到酒店旅店住下后,去当地名胜古迹游玩或是特色购买区域可能就只需要带个小包,携带着水食物以及钱包等琐碎小件物品即可。
  总结而言就是希望能有个适用于各种场景可大可小的背包。
  在行进的过程中,从背包里拿常用的东西很不方便,人最轻松的肢体活动范围是胸前的位置,而背包装载着物品通常背在背后,从背后从背包里取出一件物品是并不舒适和方便的一种行为。一般情况下人会将背包移动到面前再从中取出物品。而如果将背包背到身前,只适用于小包,而且根据人体工程学和力学,长时间把背包背在胸前会对人行进的运动总成一定阻碍,同时背包的重量中心不依靠着背包将全部通过两肩的肩带支撑,对肩部肌肉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在所有包的种类中,能同时满足这两点的只有腰包。然而腰包的容量太过小,适用范围有局限性。
  针对这两个问题,抓住取物的核心就是物,“物”作为一个具体的物体。通过统计,列举出了人们最常需要使用的物品。分别是电子类物品(需要防水):手机,手电,充电器,平板电脑。证件类物品:生份证,门卡,信用卡等。食用品:水,食物。药品(需要防水)以及小碎件小刀钥匙等。这些最常用的东西总共加起来,一个腰包的容量的是足够的。
  而如何适用各个场景需求,也就是等同于需要各种不同容量大小的背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带上大大小小的背包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能有一个背包能集中这些包的体型。同时根据上一个推论,这个背包需要一个能放置最常用的物品的腰包。它同时也是背包的一部分。由此推断出这是一个可拆卸式的背包。
  不拆是一个完整的背包,拆开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各种组合就可以产生四种方式。a为主体,b为腰包。第一种,ab组合一起背在身后。第二种,a在背后,b在身前。第三种,只背a。第四种,只背b。根据不同需求自由组合。
  这个可拆卸背包的结构如何设计,有不可脱离其涉及的人体工程学。为了保证其重心的平衡,依旧要保证上轻下重,靠近身体的一侧重,不靠近身体的一侧轻的原则。
  不论如何,设计户外背包,如何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切实探明“用”的几种常见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不能丢失原有的优点。
其他文献
摘 要:表面贴装技术 就是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缩写),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本文对这一技术的特点和工艺流程加以详细阐述。  关键词:表面贴装技术;工业特点;工艺流程  表面贴装技术无需对印制板钻插装孔,直接将表面组装元器件贴、焊到印制板表面规定位置上的装联技术。通常表面组装技术中使用的电路基板并不限于印制板。本文中所述的“焊”或“焊接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家居设计中对于自然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本文中,将对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自然材料以及如何使用自然材料进行深度的解析,追随环保时代的脚步,建设美丽家园共创绿色中国。  关键词:家居设计;自然材料;绿色环保;科技进步  一、为什么要使用自然材料  1、主观原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  以前提到家居设计中的自然材料,人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天然的原始树
期刊
摘 要:在现如今的工业时代,我们的生活中流动着大量的信息,也充盈着各种各样的色彩。有的产品中的色彩搭配优雅漂亮,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而有的混乱嘈杂,让人避之不及。在本文中,将通过一系列的例子来阐明在产品设计中,什么是好的色彩搭配什么是不好的,从而提升对色彩的敏感度,做出更好地产品设计。  关键词:产品设计;色彩搭配;色彩心理学;平面构成  一、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搭配赏析  1、麦当劳  一个大大
期刊
摘 要:在目前趋势下,全球化正在致力于全面深入,而与之有关的茶文化也逐渐受到了各地民众的更多关注。从文学创作视角来看,如果能够将茶文化适当引入当前的英美文学,那么将会突显全方位的文化交融优势,针对英美文学现有的完善性以及文学成熟度都能够显著进行提升。因此针对英美文学而言,应当能够从源头入手来实现茶文化的顺利引入,进而给出了可行性的文学创作路径。  关键词:英美文学;引入茶文化;具体思考  茶文化本
期刊
摘 要:中國古典园林的对联之隽永,书法之美妙,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现虽无荷风,人临其境,仍觉得风在其中,发人暇思。苏州园林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本文将分析其建园手法,并阐述如何将其运用在城市绿地的设计之中。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美;城市绿地  “上有天堂,下
期刊
摘 要:国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集大成的艺术形式。新时期信息技术发展成熟,同时对幼儿国画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国画教育迎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新时期幼儿国画教育开展的新形式、新方法,旨在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幼儿国画艺术教育新路径,真正实现国画艺术教育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幼儿国画;教育实践;开放式教学  幼儿
期刊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精致”理念也就是将常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向最优状态;语文教师要善于筛选精心合理的内容、活用精巧有效的策略、提炼精确深刻的主题、把握精当适宜的拓展,实现学生自我活动的精致化,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精致化;筛选;提炼;拓展  精致,用现代汉语来释义就是“精巧、周密、细致”,它既有科学思想里需要的理性周密,又有生命教育里讲求的感性细致,将两者有机结合发挥极致就能抵达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景观设计受到重视,城市滨水区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自然备受关注,优秀的景观设计通常会融入当地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而使人们过目不忘。张家口作为集六区十县多种民俗文化交融的城市更应体现这一特色。本文以大清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张家口滨河带状地块景观现状,探索城市滨河改造整体思路,尊重其场地与文化,对其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如何在大清河滨河公园设计中得到体现及
期刊
摘 要:好的课堂结尾,常常渠道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以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为例,论述了思品课堂总结归纳,巧设悬念、首尾呼应、引申提高等四种常见的“收尾”方法,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品课堂;收尾;总结;悬念  好的课堂结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重点,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好的课堂结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好的课堂结尾,是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由
期刊
摘 要: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她有着经验性、差异性、主观性和规律性等特点。  关键词:美学;经验;差异;主观;规律  关于“美学”。从何说起呢?笔者以为要先理一下相关概念。  首先,关于艺术。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現象,是人们在日常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