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研究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社会认知能力的课程。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式和情境及教师的能力水平都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滞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事的变化,国家的政策和理论会有一些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将国内时事政治,最新的文件、政策精神引入课堂。这就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与专业教育融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没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论、新内容及时融入专业课教学。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专业课的教育紧密结合,没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养的融合,也没有将立德树人融入大学建设和管理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落后。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高校学生接受各类信息的范围和途径也越来越广泛。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
  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缺乏主动性。思想政治课程以理论内容为主,教师以相同标准进行统一化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相对有些枯燥;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主动思考提问,很难产生学习兴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领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培养学生学思践悟。
  符合高校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完善。
  形成高校“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全过程,要求高校在学生从入学开始直到毕业的全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要求高校各部门的全体成员都加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方位,要求高校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引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等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教育;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愉悦感;通过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潜力;通过渗透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
  提高教材的质量。高校思想政治教材除了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要准确体现新时代和新思想的发展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有深度,强调问题意识。为了实现“教书”与“育人”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材还要与其他专业学科相结合。
  提高教师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直接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高校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个人道德修养和知识素养,同时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科学设计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讲解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认同和道德水准。
  创新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启发式讨论教学等方式,广泛开展学生参与、互动体验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成果展示和调查报告等形式,通过实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问题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其他文献
家有青春期孩子  青春期是孩子迅速成长的阶段,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烦恼的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语言、行为、性格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作为家长,你有什么样的困惑和难题?与青春期的孩子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你一般会怎样处理?  ●天津 初二男生妈妈 王美丽  近一年来,因为儿子我活得格外焦虑。2020年疫情期间,我和丈夫单位里疫情防控压力非常大,基本没精力管孩子。那段时间孩子几乎手机不离身,但想到要
时代呼唤教育家,这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更是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变革的时代需求。用教育家的情怀做教育就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就要用爱和责任为孩子擦亮生命的底色。  我们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学校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回答是:培养既具国际视野又具民族情怀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读经典、习礼仪,培育博雅少年”自然而然地成了学校育人工作的主要抓手,通过经
建立中小学科技教育衔接机制,对科技教育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融合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贯通中小学科技活动,共享资源、打通师资壁垒,是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持续发展,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高效途径。  深度融合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  科技教育是在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理念的引领下,以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育活动。认清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共性因素和差异区别,是中小学科技教育
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始建于1984年,是朝阳区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2013年被确定为朝阳区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学校由特级教师领衔治校,秉承“智美生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诚信、博学、创新、发展”为校训,以培养“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三好”少年为育人目标。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整体构建九年一贯制的德育育人体系,力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实践体验活动,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