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缓刑适用实质条件具体化的实践考察与路径新探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d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的缓刑适用实质条件用语比较抽象和原则.实务样态显示,司法机关在探索缓刑适用实质条件具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规范解释层面上,缓刑考察因素"单一",而非"综合",缓刑适用规则的可操作化路径不具有可行性;规范适用层面上,缓刑适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解决缓刑适用实质条件具体化问题的路径是,以"特殊预防论"为理论基础,明确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和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涵义及其考察因素,制定科学的缓刑评估量表以代替缓刑适用规则.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计算机视觉辅助开展乒乓球训练中的乒乓球击球动作识别问题。基于骨骼关键点方式的动作识别算法,只对人体骨骼点的时空信息进行学习,可以去除环境、光线等干扰因素。通过摄像机采集了正手击球、反手击球、正手拉球、反手拉球和非击球动作5类动作在内的体育运动视频,使用OpenPose提取18个人体骨骼关键点,构建了乒乓球击球骨骼点数据集。根据乒乓球击球核心力量区域对ST-GCN网络的卷积核进行调整,最终训练模型的击球动作精准度可以达到98%;并在文章创建数据集之外的乒乓球击球动作视频上进行了泛化测试,对比ST-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有着重大意义。为直接、准确了解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生产一线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对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选取广西基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作为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提高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科技服务输出精准性、推动科技成果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化、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