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快乐”音乐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hiwe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给音乐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给音乐教育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从孔子为学生制订教学计划“艺、礼、乐、射、御、书、数,”到古腊腊雅典斯巴达的教育,都把音乐列为必修科目。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热爱音乐这一学科,并学好音乐。其中,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那就是必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音乐是美的,音乐理更是快乐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兴趣”这一重要因素。
  基于现在学校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音乐是课程中的副课,我们可将兴趣分为被动兴趣与主动兴趣。被动兴趣的培养自然是靠考试中的分数,而主动兴趣则是发自内心的,不在任何压力下形成的。
  音乐相对于其他学科在兴趣的培养上,会因确实被动兴趣而处于弱势,而这也恰恰是我们的优势,因为,被动兴趣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从而导致没有兴趣。而音乐则会像一股甘泉,时时滋润学生疲惫的心田。基于以上观点,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悟出以下几点:
  
  1 转变教学理念,正视学生兴趣
  
  “想唱就唱,唱得漂亮……”这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随着湖南卫视《超级女生》的热播已深入中小学生的心里,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也已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在各类信息中,最受学生关注的莫过于流行乐坛的趋势动向了,加上包装精美,令人目不暇接的音像制品、名目众多的的排行榜,在可视的舞台和银幕上,是“灯光刺激、音响震撼、场面火爆、极具冲击力”的视听效果,这些都使音乐课本上的教学歌曲显得那么苍白、孱弱。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与接受,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的正常心理的,如果一味排斥,在课堂上禁止流行音乐,这样做也是不现实的,学生会很反感。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音乐教师音乐也要转变、更新教学理念,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情感,这些特点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其钟爱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如何在课堂上巧妙引入流行歌曲教学,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对于广大音乐教师而言,首先自己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然后才能引导好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流行音乐。例如,在学唱歌曲《青藏高原》时,我先给学生范唱,因为熟悉,很快学生就和了进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将其中歌曲创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民族音乐为素材。学唱歌曲〈〈大中国〉〉时,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秧歌音调,告诉学生这就是民族的加通俗的优秀作品。讲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开放教学思路,转变观念,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并熟悉他们喜欢的音乐,哪怕是那些不良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进而更准更快地替他们去除糟粕,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2 创设情境,提高音乐欣赏兴趣
  
  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很好学习音乐。
  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 ,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3 开放教学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会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学习音乐的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平时积累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期末再加上特长展示评价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表演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平时的音乐课也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显著。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保证这种兴趣的延伸。
  总之,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培养思维和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兴趣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是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做到新课标中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愉悦体验,学生就学会了”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收稿日期:2009-12-20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的组成单位,班级风气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成员的健康成长,学习进步,以及整个学校的校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良好班风的重要性,下面我就形  成良好班风谈几点做法和认识。  1 形成班级的正确舆论  所谓正确的班级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为多数人赞同的正确言记、主张、观点、办法、太度等的班级舆记中占据优势地位。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是几十个学生简单组合,而是每个成员各尽其能,发挥所
期刊
【摘要】学校转变办学观念,体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改善了办学条件,有了认真负责、努力工作的体育教师,本人深信学校体育工作会得到本质的改善,学校教育质量将得到本质的提高。同时更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的素质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影响;体育工作;因素;改善;看法    在信息全球化、市场经济多元化、世界多极化,无处不在竞争的世界里能有一席之地,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才
期刊
【摘要】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了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参加各种学习、游戏,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他们,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 of Kindergarten  Jin Mei   【Abstract】Health is a source of well-being of young chi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校、教师,体现在学生身上。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抓好幼儿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体会到,加强师德教育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加强师德教育方面,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我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个环节:    1 坚持理论学习,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江泽民总书记在论述师德
期刊
青少年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对象,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体育基本知识。然而据笔者所阅各类资料以及日常所见所闻,体育课损伤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慢性损伤在学生中出现的现象亦不少。可见,对于如何降低体育课的损伤率、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做到真正完成体育课任务、真正增强学生体质,真正能使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同步,
期刊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环境,陶冶人的性情,提高审美素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关键词】美术课;培养;创新能力    In art cla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ow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y of  Chen Bilan  【Abstract】In the art
期刊
【摘要】努力探索“激发兴趣”的途径,使之“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 的情操。  【关键词】体育课;激发;兴趣    Talking about how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students interested in 
期刊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艺术瑰宝,深深地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相对于美术形式而存在,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与生活经验。千百年来形成的艺术尊卑,却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间美术成果也就淡出于人世。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
期刊
【摘要】装饰艺术是一种实用的艺术,古往今来,他都与人类的发展变迁息息相关。它既实现了对人的情感、意识、观念、精神的影响和关怀,又实现了它的社会价值,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装饰性油画作品通过多变的造型和色彩的变化,将美感与情感统一起来,满足了人类不断变化的审美需要,并随着时间的变迁不段的融入到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中,见证了现代装饰艺术由衰退走向新的融合。  【关键词】多变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变化;美感
期刊
【摘要】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教师应通过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体育兴趣;培养    Physical Education for rur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ed in any study  Zhong Fub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