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亲临大陈岛看望垦荒队员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q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12月29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王芳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奉化、象山二县之后,从象山后浦港登上海军护卫舰,乘风破浪南行90公里,亲临大陈岛看望垦荒队员。事情已过去20多年了,每当回忆起当年与总书记相会、对话的情景时,垦荒队员们至今依然激动不已。
  
  31名队员签名信 祈望总书记上岛做客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56年1月,刚解放十个月的大陈岛,满目疮痍,荒无人烟。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提议组建一支青年志愿者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当时,温州市区男女青年227人(内含海门青年20人),积极响应号召,高举耀邦同志专程派人送来的“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队旗,于当年(1956年)1月29日,踏上了建设大陈岛的艰难征程。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耀邦同志始终关注着垦荒队员们的学习、生产和生活。
  星移斗转,岁月飞逝,一眨眼,20多年过去了。1980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消息传到大陈岛,原垦荒队员们无不欢欣鼓舞,人人都在暗自思忖:20多年了,不知耀邦同志是否还记得我们?1983年5月29日,一封有31名原垦荒队员签名的信寄往北京,向耀邦同志汇报他们战天斗地建设大陈岛的艰难历程,并表示对他的深切怀念。信末特别提到“我们由衷地希望您抽空上岛做客”。
  耀邦同志读罢来信,得知这一批垦荒队员27年一直艰苦奋斗在大陈岛上,欣然提笔批示:要“适当宣传一下这类不畏艰苦的创业事迹,鼓舞人们特别是青年奋发图强”。一时见,全国各新闻媒体均作了宣传报道;中共温州市委特作出开展宣传、学习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先进事迹的决定,并组织慰问团赴大陈岛进行慰问。当年(1983年)8月7日,当耀邦同志读了温州慰问团副团长叶洪生、王宗楣的情况汇报信后,又一次作了重要批示,并要求浙江省委领导关注大陈岛垦荒队,指定专人予以过问。他还深情地说:“明年秋我还去那里看看。”
  耀邦同志“明年秋我还去那里看看”的话,给垦荒队员极大的鼓舞,霎时传遍了这座14.6平方公里的海岛。为了迎接总书记的到来,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原垦荒队员及其亲属的户粮、住房、子女入学就业等问题;由胡耀邦题字、团中央和团省委助建的“大陈岛青少年宫”提前落成;置办了从椒江到大陈岛可容300人的客轮;铺设了50公里海底电缆;还建设了风力发电站
  垦荒队员们无不延颈企踵,盼望总书记早日到来。
  
  总书记登门看望老垦荒队员
  
  1985年12月29日,是大陈岛垦荒队员永生难忘的日子。谁也不会忘记,再过一个月,就是登岛垦荒三十周年纪念日。胡耀邦选在“三十周年”前夕亲临大陈岛,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天下午,耀邦同志登岛刚刚下榻,就对陪同人员说:“走,去看看垦荒队员!”他沿着崎岖的沙石路,边走边看,来到南田新村住宅区。这里是落实胡耀邦批示后新建的住宅区,2100多平方米面积,36户人家刚迁来不久。周边呈现一派新景象。
  耀邦同志先来到老垦荒队员叶荣华家。1958年11月,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叶荣华曾出席大会并见过胡耀邦,至今记忆犹新。27年后的今天,再次见到胡耀邦时,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耀邦同志微笑着紧紧握住他的手,问他家里人可好,经济收入如何,叶荣华一一作了回答。此刻他激动得手足无措,竟忘了给耀邦同志让坐。当耀邦同志得知叶荣华已是大陈发电厂副厂长时,便问:“电厂有多大规模?”叶荣华回答:“目前发电量是250千瓦。”“发的电够用吗?”“目前还够用,今后还有待发展。”耀邦同志又关切地问起风力发电的事。叶荣华说:“只要有风就可以发电。”胡耀邦在叶荣华家停留了十多分钟。临别时,送给他一本封面署有“中南海”字样的挂历。
  胡耀邦离开叶荣华家后,路上偶尔遇见一个名叫李银海的少先队员。他是老垦荒队员李道良的孙子。耀邦同志摸着他的红领巾关切地说:“哟,你也穿西装啦!你几岁,在哪个学校读书?”还俯身看了李银海的校徽,问:“你读几年级?”李银海认真地回答。接着,耀邦同志走进了垦荒队员陈肇理的家里,亲切地询问他家里有几口人,生活过得怎样,每月有多少收入。
  随后,胡耀邦来到老垦荒队员徐定寿、周银翠夫妇家里,还未进家门,周银翠就格外兴奋地迎上前去说:“胡总书记,您来啦!您来得正好,我们都住上新房子了,这都是落实您的批示后而建的垦荒队员住宅!”耀邦同志听后高兴地说:“是嘛,你住在哪里?”“二楼,请您到我家坐坐吧!”“好呀。”耀邦同志让银翠携着手走进了她家。银翠端来凳子请客人就坐,耀邦同志指着身旁凳子说:“你也拿凳子来坐。”
  宾主坐定后,胡耀邦问:“您是哪年上岛的?”“是1957年。”这时,耀邦同志可能想起垦荒队是1956年初上岛的,就不解地问:“你怎么是1957年的呢?”银翠解释说:“我原来是永嘉县四海山林场的,1957年才转来岛上垦荒。”“噢!原来是林场来的。”耀邦同志略停了一下,又问:“那年你几岁?”“22岁。”“今年多少?”“51岁。”“在哪个单位工作?”“在饲料厂。”“多少工资一个月?”“50多元。”银翠补充一句:“我已经退休了。”耀邦同志又问:“退休工资有多少?”“40元多一点。”
  这时,胡耀邦又关注起身旁周银翠的儿子徐武德。“你在哪里工作?”耀邦同志问徐武德。“在育苗厂。是搞石斑鱼养殖的,这是出口商品。”耀邦同志询问了一些养殖情况后,接着问:“搞承包了没有?”“承包了。”耀邦同志肯定地说:“这办法好,明年要再搞承包。”接着又问了周银翠的儿媳、小儿子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当耀邦同志即将起身时,周银翠指着一座亲手用各种海螺和贝壳砌成、95厘米高的螺塔说:“总书记,不知你喜欢不喜欢,这东西是土货,不大好,送给您留作纪念吧!”耀邦同志高兴地说:“好呀!”他边说边把一本“中南海”挂历,回赠给了周银翠。
  最后,胡耀邦走访了原籍温岭县的老农徐顺友,他看到这位古稀老农住的平房比较陈旧,就疑惑不解地问:“你怎么还住这破旧房子呀?”老农说:“我已经分到新房子,让给儿子住。我和老伴住这里不用上楼梯,方便。”耀邦同志又饶有兴趣地走近灶前,掀开锅盖一看,只见锅里盛着番薯糊,又惊奇地问,“你只吃这个吗?”老人答道:“不,人老了牙齿不顶用,喜欢吃点软糊的东西。”
  这天下午,南田新村街头挤满了欢乐的人群,胡耀邦先后看望了四户人家。他走在路上,逢人便点头、挥手致意;有时遇到驻岛部队人员,也一一表示慰问,并询问了部队情况。
  耀邦同志决定翌日上午召开老垦荒队员座谈会,以便和更多人见面、谈心。他特委托镇委领导代他向老垦荒队员发送大红请帖。
  
  总书记说:“请原垦荒队员都来吧!”   
  胡耀邦要召开垦荒队员座谈会的消息,不胫而走,霎时传遍家家户户。每个垦荒队员都有许多心里话想向总书记倾吐,都希望不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又不知道组织者安排多少人参加,又让谁参加?不免忧心忡忡。当时有关领导在安排座谈会人数时,为了减轻总书记的劳累,曾考虑安排一二十人或者三四十人。但当胡耀邦知道后,即说:“请原垦荒队员都来吧!”
  30日清晨,天刚麻麻亮,家家户户就起床、做饭,把家务安排停妥。吃罢早饭,就拿着大红请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来到新建的“大陈岛青少年宫”,等候总书记的到来。8时左右,胡耀邦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众人面前,顿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耀邦同志身穿米黄色风雪衣,微笑着和垦荒队员一一握手。
  到会人员坐定后,胡耀邦轻声地问镇委同志:“都到齐了吗?”镇委同志告诉他,除了9人不在家外,其余80人都到齐了。耀邦同志深情地环顾一眼会场,接着问:“1956年到现在快30年了,当年最小的现在多大啦?最大的现在几岁了?”坐在旁边的老队员陈萼亭回答说:“最小的46岁,最大的已57岁了。”耀邦同志幽默地说:“那不就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而是年老的朋友来相会啰!”话音刚落,全场迅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此时,有人说:“是我们同总书记相会了!”又是一阵欢声笑语,气氛十分热烈。
  大陈镇委书记王冬友首先向耀邦同志概括地介绍了大陈军民同守共建、艰苦创业的情况。他说,50年代是开拓垦荒、同建家园,靠国家补贴过日子;60年代和70年代是靠海洋捕捞、养海带,人均年收入仅有200元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迈开了新步伐,今年估算人均收入可比上年增加104元。听到这里,耀邦同志笑着说,收入增加104元,这是镇委书记说的,还不知道大家是否承认。老垦荒队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承认!”有人还大声说:“还不止这么多哩!”
  这时,耀邦同志满怀激情地说:“大陈岛的昌盛,第一是解放军的功劳,第二是你们老垦荒队员的功劳。所以,今天不是你们欢迎我,而是我们三家——中央、省、椒江市——联合起来欢迎你们呵!”老垦荒队员听到总书记对自己近30年来的辛勤劳动,作了如此高度评价,一个个眼眶都湿润了。
  耀邦同志接着说,老垦荒队员过去是有贡献的,最困难的时候你们挺过来了,现在要继续作贡献,把大陈岛建设得更好。他问道:“你们老垦荒队员有些什么想法?”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发言。有的谈到大陈岛风光好,可以开展旅游事业;有的希望能解决发展远洋捕捞问题;有的谈到要尽快解决交通和住房问题……大家畅谈了自己的想法,最后一致表示: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会教育自己的子女在大陈扎根,一定把大陈岛建设得更好。
  耀邦同志又问起教育情况:从7岁到13岁的小孩是否都上学?岛上有几所小学、几所中学?多少老师?教育质量怎么样?在场的人都答不清楚。他大声问:“中学校长来了没有?来到这里不会见教师怎么行!”中学校长陈学友连忙汇报说:大陈岛的学龄儿童已全部上了小学;初中学生有408人,占小学毕业生人数的95.5%;岛上已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成人文盲基本扫除了。耀邦同志听后满意地笑了。
  耀邦同志最后说,大陈岛要搞现代化,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他请在座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王芳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他继续说,大陈要富起来,必须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远洋捕捞和养鱼业,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水产品加工和各种为渔业生产服务的行业。他建议大陈中学增设一门水产养殖和捕捞的课程,不但要教时事,还要教生产技术,可以请船老大来上课,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渔业、热爱渔业。他说,你们老垦荒队员们现在的任务主要是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要发扬当年你们垦荒的精神,掌握建设大陈岛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团结奋斗,为大陈岛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两个小时的座谈会结束了。当年“养猪三姑娘”之一的陈兰芬正和身边的两位女友窃窃私语,想拿女儿珍爱的集邮册,请总书记签个名。一位随从人员听到后告诉她,这次总书记来不题字,也不签名。她一听呆住了,耀邦同志察觉后亲切地问:“这位女队员有什么事?”陈兰芬并不腼腆,她站起来说:“总书记对我们如此关心,从北京专程到海岛看望我们,我们心里非常感动,想请您签个名留作纪念。”耀邦同志爽快地说:“好吧,你上来。”她上前把集邮册恭恭敬敬地递到总书记面前,喜滋滋地看着他在集邮册上写上“胡耀邦”三字。这时,周银翠也挤上前说:“总书记,您给我的挂历没有签字,请您签个名吧!”耀邦同志又在挂历上写下“胡耀邦”三字。随后,又为周正纪、李永昌、高阿莲等老垦荒队员一一签了名。
  这天上午,晴空万里,风和日丽。10时许,登陆艇拉响了汽笛,胡耀邦伫立在甲板上,向聚集码头送行的人群挥手告别。老垦荒队员们也向耀邦同志频频挥手,并目送登陆艇疾速地向远方驶去。
  
  2007年10月
  
  相关键接:
  
  1984年3月21日与1986年2月27日,前台州地区科委向胡耀邦同志送上有关大陈岛发展的材料。耀邦同志先后两次在送阅的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不仅是耀邦同志始终如一关注大陈岛,就是他的夫人李昭、儿子胡德平同样关注大陈岛。1998年7月25日上午,已经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兼中共党组副书记的胡德平,约见王宗楣时特别提到:“据妈妈说,爸爸常讲起大陈岛垦荒队员的事。”他还说,妈妈知道我这次要来浙江考察工作,曾关切地对我说:“德平啊,你这次到杭州、温州办完公事后,要去看望垦荒队在温州的老同志;你一定要去一趟大陈岛,无论如何要抽时间去看望在那里的原垦荒队员,代我向大家问好。这是公事,也是私事,也是我们家的事,也是我的事。还要邀请垦荒队员到北京来我们家做客。”次日,胡德平在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徐长福、台州市委副书记朱福初、椒江区委书记叶阿东等人陪同下,乘坐海警巡逻艇登上大陈岛,看望老垦荒队员,转达了李昭同志的慰问。他在参观“大陈岛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业迹陈列馆”后,在留言簿上写下“爱我大陈”四个大字。
  2003年9月24日,胡耀邦夫人李昭到了台州,在游览天台山国清寺后,原拟亲自前往大陈岛看望老垦荒队员。鉴于她已年届八十高龄,又值台风期间,在大家婉言相劝下,才同意改由大陈岛派垦荒队员代表前来相会。这天上午,她在天台宾馆,与张菊莲、李京州、周银翠、李盛益等老垦荒队员亲切交谈,共进午餐。
其他文献
通过天津港南疆港区南部路桥设计桩长复核、现浇箱梁的施 工、钢箱梁制作与安装、道路施工的过程,总结出施工单位在施工 中如何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来保证工期,严格控制每
对BIM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同 时探讨其在暖通空调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对提高BIM技术 在暖通空调设计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暖通空调设计工作
辛亥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上海的国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国货界参与市场竞争的信心大增。面对历届世博会给市场产品提供的商机,创办国货展览呼声日益高涨,20年代引领全国国货潮流的大展终于亮相上海滩。本文介绍上世纪20年代的3次国货展览会。    一、上海总商会筹建商品陈列所    近代上海本来就是商品荟萃之地,国货厂商聚集,上海的商会组织发展全国最早,商人的力量也最强。  早在2
测定了奎河铜山段水体中汞、镉、砷、铬(六价)、铅、铜、锌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进行了污染现状和风险评价。结果为:汞、六价铬含量超过农田灌溉水标准,镉、砷、铅、铜、锌含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能够使人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要发扬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城市,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生态城市
<正>~~
期刊
<正>~~
酒店若想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需对自身环境与管理进 行全面优化,以提升客户满意度。本文从智能化酒店发展趋势分析, 希望可为酒店应对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高等学校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要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注意解决好四个问题:第一,正确认识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第二,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通过多渠道促进素质
【正】 王尧、张舒屏的当代文学评论集《多维视野中的文学景观》(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时,其闪现的思想火花与机敏的思维触角,都使人受益不少。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