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这一个概念的提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就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以往非常重视理论教学变成了如今格外注重能力教学,重视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思考探究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全面发展。鉴于此,本篇文章将探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学生年纪和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教师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为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主要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在小学中高年级中,学生对数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数学学习难度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思维就要发生变化,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1]。
  一、以兴趣为动力,实现课上课下有效结合
  要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就应该以兴趣作为学习学习的驱动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教师在讲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件事物的时候观察到的事物形状不同,就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了相关知识之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和发现记录下来。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也可以给学生设置几个引导性作业,并提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辅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作业,这样就能夠实现课上与课下的有效结合。
  二、利用问题引导和习题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一般而言,教师如果把数学教学课堂当作自己的舞台,时常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只知道一味唱独角戏,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拿来主义”,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会自主思考,而是会被动的等待教师讲解。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和习题练习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还是以人教版四年级《观察物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不规则的模型,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模型,并将观察到的形状用粉笔画下来。之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在不同的方向观看同一个物体时,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当学生了解了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相关概念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专项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这些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如此一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教师就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要让学生能够构建数学模型,能够将多样化的数学思想灵活运用起来。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培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左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教师在讲述观察物体的技巧之前,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在观看重点突出的课件时,能够逐渐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经典的例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如教师给出三张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体模型的平面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一个立体模型主要由多少个小正方体堆积而成?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填数字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四、在分层作业中渗透数学思想,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学生设置分层作业,并在分层作业中渗透数学思想,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时候加强对数学思想的理解[2]。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就可以先给学生设置最基础的两位数以内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出相关答案,之后让学生将这些题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能够整除的和不能够整除的。对于能够整除的算式来说,除数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就是因数与倍数关系,而不能够整除的两个数据间就不具备因数与倍数关系。随后教师可以逐渐提升题目的难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类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数学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当前具体学情,重视为学生构建有趣的教学课堂,努力实现课上与课下的有效结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教学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和问题引导以及习题练习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利用分层教学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教师才可以打造出高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子文.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9(12):188-189.
  [2]许炎坤.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J].读写算,2019(34):113.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抱怨“我家孩子平时学习也不差,但为什么一考试计算就错好几道”还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做计算题就是粗心,有些慌”其实家长们说的也有道理,但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粗心、不是基础差、不是慌,而是计算能力不足。本文立足小学阶段,简要论述了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是数学的基础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一个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期刊
摘 要:由于培智学生在智力和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这些智力存在缺陷的学生往往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差,難以有效的集中精神进行学习。而借助分梯次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工作,推动了小学数学培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今后有关小学数学培智方面的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培智教育工作中,就应该对分梯次教学法在数学培智教育当中的引用重视起来,有针对性的展开小
期刊
摘 要: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只有在不断变化之中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教学也是如此。进入高中阶段,数学知识难度更深,范围更广,这要求师生必须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困境改进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数学素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学在各个行业发挥着举
期刊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与活力。在教师的眼里,我们的学生都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由此,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期刊
摘 要:数学的历史悠久,其文化蕴含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之中。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进一步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来学习数学文化。高中的数学知识就体现了大量的数学文化,而在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也是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数学文化的渗透能让高中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起源、发展历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分析高中数学中数学文化的体现,以期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中数学
期刊
摘要:小组交流合作是锻炼学生们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课堂教学内容。而小学数学的每道题型都离不开计算,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解题的方法也变得多元化,如何选择最好的解题方式优化学生们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师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前言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小组讨论往往比教师讲课的效果更好。因此,组讨论越
期刊
摘 要:几何从小学的正方形长方形开始,再到初高中的立体几何,一直是数学中的重点,也是考试的必考点。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是小学数学阶段的一个重点知识,在小升初的考试中也占据了较大比例。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基础几何题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内容上,首先从熟练小学数学平面几何公式、把握小学数学平面几何思想两个维度就小学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次简要总结了现阶段小学数学平面几何常见考点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普及,越来越重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即把生活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让生产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其中在高中阶段圆锥曲线部分建模思想应用广泛,本文就数学建模思想在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应用展开论述,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建模思想;圆锥曲线;学习应用  引言  数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割补思想等,但是在圆锥曲线这部分属于立体几何,利用其他数学思想解决起来
期刊
摘要:做数学证明题时,往往优先选择直接证明的方法。对于一些直接证明存在困难的问题,可以选择反证法或者同一法。然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一法的使用频率却很少,仅在少数几何资料中,存在同一法的简单运用。通过查找许多国内外资料,发现对同一法的介绍相当简单,甚至没有找到同一法的严格定义。故本文借助映射的概念,阐述了同一法的本质,并通过定义逆映射,最后为同一法的使用给出了一个规范的原则。并通过逆映射,为可以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里,引起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长、成长环境、老师等,对学困生的改变不单单是种学问,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改变,教师要耐心、关爱此类学生,将学困生转变为优等生,而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不一,本文从此学科特质视角启程,探讨对于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在小学进行教学时,都会遇到学困生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