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于人间烟火中寻我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丙安,可能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讲比较陌生,但当年的“中韩端午申遗之争”你肯定有所耳闻。而这一风波就起源于乌丙安教授给文化部写的一封信,信中提到韩国申遗端午,我们也应学习国外的有益经验,重视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如他所愿,在多方努力下,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级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北京时间2018年7月11日,乌丙安先生于德国柏林病逝,享年90岁。即便他已不能再为之奔走,但“非遗热”不会降温,他的思想仍与后继者同行,于人间烟火中永驻。
  先生其人
  乌丙安,蒙古族,1928年11月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国际民俗学家协会最高资格会员(全世界78人,我国仅2人)、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德国民族学会会员、日本口承文艺学会会员等。同时,他也是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兼任国内外18所大学教授。
  乌丙安除了普通话和蒙古语外,还通晓日语、英语和俄语,能歌善舞,书法亦佳。他被誉为“中国第二代最富有声望的民俗学家”,著作《民俗学丛话》《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被誉为“撑起中国民俗学理论建树的‘三级跳’”。他曾陆续获得“国家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奖项及荣誉称号。他的业绩被美国收入《20世纪国际500学术权威》一书总统版。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生坚守老而弥坚,在守候文化遗产的战线上他是一名老兵;严把质量不辞劳苦,在守护非遗的大厦口他是一名守门人。他用时光诠释了对祖国文化的爱,用热血抒写了对民族遗产的情。”
  先生其事
  从“文艺青年”到“文艺老年”:一位民俗老兵65年的坚守
  乌丙安于1953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专业的首届研究生,师从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个专业太过冷门,没前途。但他觉得“将来肯定会对国家有用的”。1955年毕业后,他开始在辽宁大学从事民俗学教学与研究,一干就是45年。1998年,70岁的他退休后,又去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直至离世前仍在进行教学与研究工作。可以说,他为中国民俗学整整奋斗了65年。
  从“小乌”到“老乌”再到“乌老”,由于年事已高,听力退化,乌丙安在工作与生活中甚至需要佩戴助听器,然而年龄并不能动摇他的志向和心态。2018年年初,90岁的乌丙安还笑称自己之前是“80后”,今年终于变成“90后”了。但在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上,他绝不会输给真正的“80后”和“90后”。各大APP使用自如,微信朋友圈更新频繁,这个“老顽童”对于网络流行语甚至比年轻人还要了解。
  拒做“大楼学者”:走访800多个村庄,一年在外200多天
  乌丙安是民俗学界有名的“空中飞人”,每年他都要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處理非遗等相关工作。“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能在家里,200多天在外面,其中100多天在飞机场”, 还往往都是自己一个人出行,有媒体因此戏称他为“旅行青蛙”。
  乌丙安认为民俗研究不能做“大楼学者”,必须要到老百姓中间去。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民俗研究的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了800多个村庄。儿女们很心疼,也曾劝说他“太累了,太苦了,爸你歇歇吧”,但是看到乌丙安一谈到民俗的时候,脸上的高兴劲儿,儿女们还是妥协了,决定支持父亲的研究工作。
  “辽大”中文系传统:乌丙安的第一堂课
  20世纪80年代,辽宁大学中文系有个传统,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一定是由乌丙安老师来讲。
  乌老师曾经的学生文然,现任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他回忆道:“当时的印象是这个人非常幽默风趣。乌老师写下英文单词University,把它翻译成‘由你玩四载’。但调侃之后,乌老师会告诉我们校园生活怎么度过。”乌丙安不提倡“死读书”,“他曾说:‘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还要求我们多阅读书籍,做读书卡片,增长知识,加深底蕴。”乌丙安的课从来不愁没学生,“没有压堂的说法,讲得再久学生都愿意听。他能把枯燥的知识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深受学生欢迎”。
  先生语录
  不要让非遗变成“非常遗憾”。
  做民俗研究,必须到第一线去,整天在老百姓当中,不能当“大楼学者”。
  我选择了这个事业,就必须有所准备,要吃苦的,也没有“钱景”。
  我一直有一个动力,我这一生将永远画正号,无论做人做学问,必须这样。在人生道路上确实有正反两方面的选择,但是只要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坎坷不平,也要坚持走自己的正路,那样才有资格做个有脊梁的中国人。我们对国家、对民族要负责。
  小编感悟
  著作等身,荣誉满载,乌先生前半生的成就,足以让他作为“学术泰斗”,轻松舒适地安享晚年。但是这从来不是他会选择的道路。对于像乌先生这样的人来讲,耕耘可能就是收获本身。蒙古族的乌先生正像草原上最忠勇的骑士,守护他挚爱的民俗直至最后一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著万卷书,乌先生哪一样都没有懈怠。他从不因为自己崇高的学术地位就自诩阳春白雪,关起门来做学问,而是即便年事已高仍旧扎根于民间,足迹踏遍崇山峻岭、田间地头。
  一年365天,有200多天都在外奔走,这样的奔波,一个年轻人的身体都未必吃得消。就算乌先生再怎么体格硬朗,也不可能跟年轻人相比,能支撑他的唯一理由,就是他对民俗研究的拳拳之心。对某个事物的情有独钟,可以带给你无限的力量。
其他文献
每一段青春都带着太多的义无反顾和奋力追逐,当然我也不例外。无论是对于新鲜事物的热衷,还是对未知世界的打量,在高中这个青涩初露的花季显得尤为明显。可回首不长不短的三年,还有那些毫无怨言的努力更让我为之难忘。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都是默默无闻、资质平平的那一个,像一株盛开在田地间的野花,虽然也曾摇曳生姿,但鲜有人问津。从不出众的我,没有什么才艺和特长,加之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更是寡言
期刊
《弱點》——美国传记电影  主演: 桑德拉·布洛克、蒂姆·麦格罗、昆顿·亚伦  黑人男孩迈克尔·奥赫自幼父母离异,无家可归。不过,木讷的他却因为极强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幸运地进入了一家孤儿院。虽然,他科科零分,但是一些细节却让他显得与众不同。一次排球比赛后,他主动收拾垃圾的行为,引起了陶西一家的注意。于是,陶西太太决定收养奥赫,并把他培养成橄榄球选手。陶西太太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同时,陶西的
期刊
清晨,翠绿的叶子上未蒸发的露珠折射着盛夏的光阴和年轮。那离我越来越远的高三却在我的脑海中忽地浮现,愈发清晰,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仿佛仍然闻得到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炽热的气味。  高三的战场,兵荒马乱。无论你的基础多么好,无论你中考进班的名次是多少,稍有懈怠,发现得及时,尚可悬崖勒马,若整日沉迷幻想,恐怕再醒悟时,已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犹记得那是高二的下学期,距离暑假前的期末考试还剩半个月。我仍
期刊
不要质疑你的付出,你的每一份坚持,你流的每一滴汗水,都会成为一种累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一步步前进,成为更优秀的人。  8月底,在整理去“武大”的行囊时,一个黑色的日记本映入我的眼帘。这个日记本里,记录的不是我的青春秘语和懵懂心事,而是我为了心中的梦想,倾其所有去努力的点点滴滴。  看着那熟悉的字眼,那段奋笔疾书、枕戈待旦的记忆,仿佛在一瞬间,被一种不知名的情愫所牵引,刹那间就充盈
期刊
当高考来临的那一刻,我的春天终于到来,比上一年多了将近100分。这样的成绩,尽管还不够出色,却是我尽最大努力取得的最好的成绩。  第一次高考结束后的整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没有考到满意的分数,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梦想变得遥不可及,这个结果让我始料未及。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跌落悬崖,摔得这么惨,更重要的是当我选择复读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反对的声音。我鼓足了勇气才选择走复读这条逼仄、辛苦的路时
期刊
周末的清晨,早起我在学校里的一条僻静的小路上背書,与此景不期而遇。花儿早早绽放,与太阳一同盛开,花期之短,和人的生命不也相似吗?倘若活过一生,不好好绽放一回,如何对得起这鲜活的生命?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19)班 赛里木  这条路很难,我也曾感同身受,但就像这芽儿一般,不深耕,只能干枯。坚持下去,花开的瞬间,你会庆幸,一切都值得。  山东大学 17级新闻学专业(2)班 蔡可心  以
期刊
初中三年,我是个响当当的“学霸”,从没掉下过班级前3名,年组排名稳居前5名。我在A班,同学们的学习劲头都很足,我不熬夜也不临时抱佛脚,依然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高分秘诀在于“规律”和“不拖延”。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称我为“重点大学苗子”,他们曾问过我想考哪所大学,我回答了“上海交大”。  中考时我以总分第2名的成绩考进了市高中,开学后的分班考试,我因为“轻敌”而取得了班级第11
期刊
随风奔跑的时光是让我难忘的,追逐梦想和未来的信念也在奔跑中越来越清晰。在这负重前行的一年,在这风起云涌的战场,我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曙光。  噩梦中惊醒,蜕变中成长  我又一次被噩梦惊醒,醒来之后还是不敢相信自己躺在大学宿舍里是真实的事情。梦里的我面对惨淡的高考分数羞愧不已,无奈之下离家出走,却在一片迷雾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因为找不到出口而大声嘶吼,肝肠寸断的我泪流不止。那种撕裂的感觉深深地植根在我
期刊
登到山腰的时候,已经能看到周围的山峦层叠,我们三个站在悬在半空的观光台上,看山脉绵延,看湖水在阳光下泛着光芒,看船艇在湖面上快速掠过,惊起一片波浪又快速恢复平静。达哥说活着就是好,能看山看水,能流泪大笑。在那一刻,他一直在忍受的痛苦折磨被抛到了脑后,他很开朗,看到什么都会惊喜大笑。  我们一路走得很慢,时间已经不够用了,而且硬爬到山顶的话,达哥的体力也难以支撑,于是我们选择了坐缆车登顶。缆车对于我
期刊
既然我注定不优秀,那么努力就是我的出路。每个高三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每一次的付出,都是我们心甘情愿为自己的奋斗,与旁人无关,只属于独一无二的我们。每次的汗水与泪水,都承载着我们的希冀,还有我们的尊严。  我们的18岁,注定就不一样。因为遇见了高考,所以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明白付出还有回报的意义,以及我们那年拼尽全力的疯狂。18岁,喊出我们的宣言,决战高考,青春永不散场。  炎热的夏天,热气腾腾,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