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远方,努力就有希望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seeker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要质疑你的付出,你的每一份坚持,你流的每一滴汗水,都会成为一种累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一步步前进,成为更优秀的人。
  8月底,在整理去“武大”的行囊时,一个黑色的日记本映入我的眼帘。这个日记本里,记录的不是我的青春秘语和懵懂心事,而是我为了心中的梦想,倾其所有去努力的点点滴滴。
  看着那熟悉的字眼,那段奋笔疾书、枕戈待旦的记忆,仿佛在一瞬间,被一种不知名的情愫所牵引,刹那间就充盈了我的脑海。
  高一入学时我跟年级百强榜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到如今,成为手捧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大一新生。一路走来,这其中的经历当真是一言难尽、满腹心酸,让人坚如磐石、踽踽独行,却又让人充满希望。
  我相信,每一个努力追梦,暗自积蓄力量的人,一定有过在别人熟睡的深夜仍然孤灯奋战,或凌晨轻手轻脚地起床,为了远方的目标,静静地努力。
  高一入校时,在65人的班里,我排第48名。我长相不起眼,成绩不拔尖,加之性格偏内向,在班里除了前后排的同学,跟其他人很少有交集。因此,整個高一,我过得既默默无闻,又碌碌无为。
  升入高二后,我们要文理分科,开家长会的时候是爸爸来的。按照一中的惯例,父母在家长会上的座次,其依据就是各自孩子在班上的排名。虽然在开家长会之前,我就跟爸爸坦诚了我那惨不忍睹的分数,可他还是穿戴得体,带着十二万分的重视。
  爸爸是个1米88的大高个儿,坐在家长群里本就显眼,再加上座位靠后,引得很多家长回头打量。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总感觉,那些打量的目光里,多是嘲笑和轻视。那场面,让我的脸烧得火辣,家长们投在爸爸身上的目光,就像是打在我脸上的耳光。
  开完家长会,我以为爸爸会训我,毕竟,我那时的成绩,真的是差到谷底了。可是,爸爸却慈爱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分数固然重要,但只要你每天都在进步,都在努力,你在老爸眼里就是最棒的孩子!”
  看着爸爸那悄然变白的头发、不再挺拔的身躯,那一刻,我真的觉得万分羞愧,万分悔恨。从小到大,我似乎都没有做过让爸爸自豪的事。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开始有了实际的改变。平时舍不得离手的小说、漫画,被我一股脑儿打包放进了储物间,手机、游戏机也全都上交给爸妈。周末去学校的时候,书包里背着的,除了各科的教材和练习题,只有一大本草稿纸。
  因为选了文科,我可以留在原班级,因此,当身边的同学还沉浸在分班的喜悦中时,我已自动屏蔽掉所有会分散我注意力的因素,认真投入到学习中了。
  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补回高一所学的内容,我把每天的起床时间提早到5:20,10分钟洗漱,五点半准时开始晨读,6点钟下楼,再踩着自行车直奔学校。
  为了提高上课的注意力,我以视力不好为由,请班主任将我换到第一排。每节课上课之前,我都会把上次课所讲的内容先复习一下,如果有时间,也会提前预习新课。上哪一门课时,我就会把那一科知识全汇的小册子放在桌面上,方便随时查阅我不熟悉的知识点和公式。
  为了在课后挤出更多的做题时间,每堂课我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全神贯注,一点都不敢分心。老师要求小组讨论的时候,我总是最认真、发言最踊跃的,要找人上黑板做演算题,我的手总是举得最高。刚开始还有人说我傻,太爱表现自己,毕竟我以前的成绩确实很差。可是,当我日复一日地坚持,早读最先到,晚修最后走,成绩表上的排名一次比一次靠前之后,那些质疑的声音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淡去。
  为了提高我的数学成绩,我认真背书上的重点知识,攒零花钱买模拟题,一有时间就做题。各个章节的易错题我全用彩笔做了标记,即使是简单的题型,我也会举一反三,千方百计地拓宽自己的思维。同学们凑在一起讲题时,我也会第一时间放下手上的事情,飞跑过去“借光”,学习别人的解题思路。
  每一天,我都会挤时间额外做10个单选题或10个填空题,我深知,数学要拉分,唯有在单选和填空上狠下功夫,一道题5分,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采用题海战术,所以,只要是我做过的题目,我一定要完全理解,保证在解题的时候不会出错。
  后来,当数学老师将我当作数学进步神速的典范,在全班表扬、在办公室向别的老师夸耀时,我所做的数学题已装满整个抽屉,我的错题本已从当初的1个变为4个。我的数学书和辅导资料,由于频繁地翻阅和使用,早已“面目全非”。我努力的足迹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隐于用各色彩笔标示的定义、公式中,藏在写满解题过程的课后习题、用红笔圈出的重难点题型中……
  升入高三后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每次考试我都能跻身年级前50名,可我仍不敢掉以轻心。为了熟记单词,我把《高中英语词汇大全》揣在口袋里,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背。遇到难题时我总是第一时间向老师、同学请教,节假日也不敢懈怠,不走亲戚,也不出去玩儿,要么做题,要么背书。
  高三下学期,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安排学习任务,各科老师多是引导性地为我们答疑解惑。坚持得久了,奋进俨然已成为一种习惯。无论我的身体有多疲倦,只要上课铃声一响,只要一摊开书本,整个人就像魔怔了一样,瞬间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使在高考前夕,我仍旧保持着奋进、谦虚的模样,不骄不躁,一如既往地背书、做题。
  现在想想,从入学时的成绩平平,到如今的“武大”新生,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但在时间的积淀下,在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中,我也考上了最想要去的大学。
  成功是分两半的,一半在上帝手中,那是宿命;一半在自己手中,那是拼命。亲爱的同学们,梦在远方,努力吧,奋斗吧,你的付出会让你的未来一片辉煌,让你的梦想熠熠生光。
其他文献
写名字  今天晚自习,我和同桌相约将自己喜欢的人的姓名写在纸上,然后递给对方。交换之后,我和他同时打开纸团,上面赫然写着的是我和他各自的姓名,我们望着对方,会心一笑。谁能想到,我俩都这么自恋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呢?  忘了东西  我今天和妈妈开车去商场闲逛,逛了一圈吃了个饭就打车回家了。就在快到家的时候,妈妈突然瞪大双眼看着我说:“咱有东西忘在商场了。”我忽然反应过来,对司机说:“司机师傅,我们还回
期刊
高考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大家都渐渐变得闻其色变。字斟句酌的语文试卷,学不好的数理化,都被无限放大。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态,迎接了高三的到来。  还没有来得及去挽留夏蝉的聒噪,就被秋风的萧索扑了满面。高三教学楼依旧像当初见到的那样庄严肃穆,但唯一不同的是行色匆匆的人群已换了新颜。现如今换作我埋头苦读,不闻窗外事,笔耕不辍。  我来不及埋怨进入高三的不适应,就已经被试卷撞了个满怀,刷新了一次次对知识
期刊
复读是个艰难的决定,有些苦楚只能一个人承受,我学会了与孤独和奋斗共处。情绪波动很大、压力很大时去操场散散步换换心情,看看这个小县城的天空,想到总有一天我也会像那些鸟儿一样飞出这片土地。成绩的乌云时而飘在头顶,漫天的红叉如同那一道道闪电,传递出大雨的信号。滂沱的大雨便会加重原本的负担。但是我不能认输,我要对得起一年来每个早起背单词的清晨,每个熬夜做文综的深夜,每个支持我鼓励我的人,还要对得起我自己。
期刊
我是如此愤恨那时的自己,没有在课堂上多下一分功夫,以致现在要数十倍地追补,我也终于明白欠下的债终究是要偿还的。  “Why?”试卷上连续三个问号映入眼帘,我赶紧合上刚发下来的英语试卷,生怕别人发现我作文就写了一句话。那一刻我忐忑不安,却不得不面对第三节课的噩梦。最害怕的脚步声如期而至,英语老师将书往讲桌上一砸,溅起的飞尘在6月的阳光里格外让人胆战心惊。果不其然,这次我又“荣幸”地被她提名,更奖以课
期刊
年少时的我们,总要经历诸多的坎坷和磨难,有时候会感觉很沮丧,悄悄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转念一想,如果生活中没有了阳光,那就做自己的小太阳,一样可以追寻光亮。  遗失的梦想:亲爱的编编,告诉你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我高考落榜了。当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慌乱极了,这真的不是我预期的结果,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流下了酸涩的泪水。尽管亲人朋友一直在安慰我,但是丝毫不能减轻我内心的难过。我任凭眼泪肆意横流,直到把
期刊
高三刚开学,就一如既往地分了班。是的,我们学校每一年都会再重新分一次班级,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依次分为:培优班、重点班、实验班。虽然学校的领导说着“你们没有任何差别”的话,但大家都知道这只是安抚之词罢了。  而我,没有任何悬念地抱着一摞儿课本走进高三(9)班,第一个普通班的教室。是不是该庆幸一下呢?自己还不算是最差的。  说起来我的成绩,是从高二开始一路下滑的。那时候我迷恋上电子小说,从早到晚,甚
期刊
亲爱的编辑部成员:  你们好,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我站在时间的长河里,感叹着如何用一年的时间成为一个“牛人”。我喜欢在闲暇时打游戏,但是缺乏自控力,以至于在文科班的我数学成绩非常不理想。我深知自己必须要攻克数学这一难题,也要学会克制打游戏。尽管此时此刻我对前方未知的旅途还有点担忧,但不再恐惧。因为我知道,一路的跌跌撞撞后,我终将以最倔强的姿态泰然处之地站在梦想的舞台。  《花开不败》的陪伴,给了我
期刊
每一段青春都带着太多的义无反顾和奋力追逐,当然我也不例外。无论是对于新鲜事物的热衷,还是对未知世界的打量,在高中这个青涩初露的花季显得尤为明显。可回首不长不短的三年,还有那些毫无怨言的努力更让我为之难忘。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都是默默无闻、资质平平的那一个,像一株盛开在田地间的野花,虽然也曾摇曳生姿,但鲜有人问津。从不出众的我,没有什么才艺和特长,加之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更是寡言
期刊
《弱點》——美国传记电影  主演: 桑德拉·布洛克、蒂姆·麦格罗、昆顿·亚伦  黑人男孩迈克尔·奥赫自幼父母离异,无家可归。不过,木讷的他却因为极强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幸运地进入了一家孤儿院。虽然,他科科零分,但是一些细节却让他显得与众不同。一次排球比赛后,他主动收拾垃圾的行为,引起了陶西一家的注意。于是,陶西太太决定收养奥赫,并把他培养成橄榄球选手。陶西太太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同时,陶西的
期刊
清晨,翠绿的叶子上未蒸发的露珠折射着盛夏的光阴和年轮。那离我越来越远的高三却在我的脑海中忽地浮现,愈发清晰,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仿佛仍然闻得到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炽热的气味。  高三的战场,兵荒马乱。无论你的基础多么好,无论你中考进班的名次是多少,稍有懈怠,发现得及时,尚可悬崖勒马,若整日沉迷幻想,恐怕再醒悟时,已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犹记得那是高二的下学期,距离暑假前的期末考试还剩半个月。我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