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音乐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ang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至今,有效的音乐课该怎么上?我曾经很彷徨,经过数十载的学习和总结,得出结论:有效的音乐课必须遵循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必须按照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和原则,必须将这二者的要求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技能的基础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设出符合音乐学科教学规律、目标和原则的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而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这种“动”,是在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推动下,在教师课堂语言的生动风趣和歌声、琴声、乐曲声优美的促动引导下,逐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自觉提高音乐修养、自愿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
  一、思维动起来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意味着记忆和反复的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教师希望学生既得的知识和技能,结果是学生的大脑被加上“枷锁”,无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性受到压抑和阻碍。所以,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学都要首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音乐课也是如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动脑、善动脑、爱动脑,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看法和意见,充分给予肯定和中肯的评价,并给与他们表现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对上课内容的主动探索,还他们一个充满自由空气的课堂,切不可将学生的脑袋当成教师的脑袋。
  二、身体动起来
  音乐课的基本活动唱歌、欣赏、演奏等环节无一例外地强调学生动起来。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与音乐知识教学的过程往往是比较枯燥的,有时甚至是“辛苦”的,要把握和处理好教学的难度及深度,让学生身体动起来是一个好办法。
  例如《藏猫猫》一课,学生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做着“藏猫猫”的动作,“拍拍手,快躲好,睁开眼睛瞧一瞧,咦?一个不见了。别着急,慢慢找,东瞅瞅,西瞧瞧,蹂着脚,猫着腰,伸手抓住那黑影,喵,找到了”。由于孩子们在生活中对于“藏猫猫”的游戏非常熟悉,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他们易理解歌曲的内容,情绪油然而发,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又如《大鹿》这首歌曲,可以先给同学们介绍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乐于助人的精神。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孩子们人人参与,个个都很关心小兔的命运,在活动中,他们很快理解、记住歌词。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歌曲的旋律,把握住整首歌的情绪、情感。同学们在高涨的情绪中不但轻松愉快地学会这首歌,而且入情地歌唱。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仅仅是为了“活动”而存在,它最终指向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
  三、情感动起来
  每一首歌曲、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是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当中,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体现。可以说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孩子的心,使他们受到感染,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为情而唱,为情而歌。在这里,每位音乐老师都是音乐作品与孩子之间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教师一个轻轻的指挥手势,便能让学生心领神会;有时,教师展现的一两个优美舞姿,便足以让学生心旷神怡;有时,教师潺潺流水般的琴声很快就能让学生们入境……由于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非语言的演示和模仿等方式进行音乐课堂活动,更能激起学生内心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教学更加有效。因此,要想拥有成功的音乐课堂活动,音乐教师必须拥有过硬的基本功,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注意两个环节:1.备课——选准动情“点”。“情”从何而来呢?从教学内容中来。首先,教师要尝试解读现有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寻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并挖掘、拓展、教材深层资源,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地选择、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融入时代的气息,紧贴学生的现实生活。2.上课——创设动情“面”。“情”从何而来呢?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要想“情动”学生,就要先让自己动情起来,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还要创设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情境,如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幻灯片展示、亲切自然的深情演绎,都可以唤起他们内心的愉悦,从而主动地学习。
  我曾听过的《美丽的夏牧场》一课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以下为它的教学片断及点评:
  1.完整听范唱,师在二分音符的地方加上伴奏节奏。
  2.请生说一说老师在什么地方加了伴奏节奏。
  3.师范唱,生在二分音符处和老师一起拍击节奏。
  4.生跟琴唱歌曲。
  5.师纠正唱得不对的两处,用手势提醒学生。
  6.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分句练唱)。
  A师:天山是哈萨克人民心中的“圣山”……(生唱第一乐句)
  B师:天山有什么景色呢?“红梅、绿水……”声音出来一点(生唱第二乐句)
  C师朗诵第三乐句:“啊!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
  师有感情地示范演唱第三乐句,生演唱。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设计过于活跃的音乐课堂活动,只是通过一个典型节奏的演奏、几个简单的指挥手势和自己的优美范唱便让学生轻松理解并表现出歌曲的意境,使音乐教学达到“内外兼动”的理想境界。在这里,教师的声乐、指挥等基本功及教师自身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给教学以很大的帮助,从而在本课的音乐课堂活动显得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每一个动作都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在轻松而不枯燥、丰富而不浮躁的氛围中感受、理解,并很好地表现音乐。
  音乐课,让学生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的要求到教学活动的组织。动起来,能真正体现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和目标要求,而只有动起来的音乐课才是学生最渴望的音乐课。
其他文献
花青素属类黄酮化合物,参与植物对多种环境因子的响应过程。此外,食物中的花青素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植物细胞中,花青素在细胞质一侧的内质网上合成,但主要存储在中央大液泡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培养。因此,探讨、研究“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对科学教育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1.1“学习者中心”
人员推销策略是促销组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买卖双方面对面交谈,可以促进双方形成良好关系,并能及时得到买主的反应等特点,因而至今仍然被众多企业采用。《市场学基础》对于本节内容重抽象理论轻实践操作,致使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淡薄。针对当前状况,要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人员推销策略,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了绿色课堂、和谐课堂,但一些教师往往兴致勃勃地踏上了新课程改革的征程,时间不长便偃旗息鼓,退下阵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正确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没有使课堂成为师生双方互动的场所。课堂教学的实质仍未发生根本的变化,师生交往互动成了教师“独舞”。要改变这种状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立一个开放的教学目标,构建充满活力、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开放的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才会
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平面设计,它的教学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社会知识结构的更新,以及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高标准、高档次、高水平的新要求。虽然平面设计教育较之以往,不论是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课程结构的调整都有显著改善,但是众多地方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和弊端。  一、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社会的高度信息化要求平面设计师具备设计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尤
本文从以下两部分进行了阐述。  产生绵羊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  绵羊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重要的家养动物。以绵羊作为研究材料进行体细胞重编程的研究由来已久,绵羊“多莉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语音业务的要求,弥补现有窄带语音编码的不足,由3GPP/ETSI在2001年提出了一种宽带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解码标准(AMR-WB)。
一、营造身心自由的学习环境  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则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比较宽容的学习环境,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不要干扰和限制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必要的时候,教师还要让学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让学生“自行其事”,或自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中国戏曲是一支独具魅力的艺术体系,它涵盖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元素,涉及了音乐、美术、社会、n历史、文学以及舞蹈等领域的知识,自身具备着十分多样化的形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人文关怀呢?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人文环境  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不仅仅局限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合理、有机、巧妙地整合,让学生融于其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学习已成为他们生命的自觉需要,成为他们生命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