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制下部队车辆装备保障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军转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cc7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军事化进程在不断加快,部队的车辆装备水平也有所提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了相关单位的重视。基于此,在新的体制下对部队车辆的装备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仅供相关单位参考。
  关键词:车辆装备保障;维修保障;军民融合
  1车辆装备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车辆型号多,配件通用率低,保障难度大
  现如今,部队的车辆装备在迅速发展,相关的装备也进行了升级改造。但是在装备升级改造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就是一些型号陈旧的车辆装备仍在部队的编配中使用,即使使用的数量较少,但是相对而言,这种车辆的技术较为落后,出现故障的频率也就有所增加。其次是像北汽、解放、东风等车辆的型号较多[ 1 ]。目前,部队的车辆装备主要以此种车辆为主力军,不仅车辆的数量多,而且车辆的型号较杂,部队几乎对每款车辆进行了改造并升级。但是因为在改造升级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最终使得部分车辆的底盘数量多,配件的普及率低。第三,根据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部队对车辆设备的维修要求也在提高。部队对于车辆装备的发展趋向于技术先进,性能优越。但因为车辆装备通过电子控制系统与信息模块进行装配,所以在对车辆的维修保障方面的要求就有所提高,需要专业的车辆维修人员进行维修,还要有专业的设备,所以就增大了车辆的保障难度。
  1.2维修保障力量相对薄弱


  对我国的军队维修保障力量进行任务划分,军队的维修分队主要是对军队车辆的更换及维修进行负责,做好状态维修和战时装备的抢修工作。分队的任务是负责部队车辆的日常维修、车辆的状态检查以及操作故障的排除工作[ 2 ]。但是以目前的部队维修力量,很难对车辆装备进行有效的保障,达不到保障力量的要求。
  因为部队的维修人员相对较少,随着我军新体制的建立,维修人员力量逐渐减少,可以兼职的岗位在慢慢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军的维修力量。其次是要加强车辆维修队伍的建设。因為目前相关维修队伍的技术不一,都是通过相互的帮助才能够完成对车辆的维修。整体来说,军队的维修队伍缺乏独自完成维修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专攻多种技能的人员较少,缺乏能够对高科技的新型维修进行操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3 ]。因此,一些维修人员不敢、不会使用新型的维修器具。其实,专业的车辆维修人员很难进行培养,不仅仅是因为培养的时间长,更重要的是车辆的技术发展迅速,只靠军队的培训机构对维修人员的培养很难追上技术的发展步伐。军队的相关车辆维修的高级士官较少,对一些车辆维修的专业技术人员很难留住,致使部队的维修保障队伍很难发展起来。最后是部队的维修队伍的车辆装备的维修相对落后。当前,野战维修车辆和野战救援车辆以及野战维修箱等都是战场上的主要车辆装备,野战维修车辆主要是对汽车进行修理和保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提高野战维修车辆的性能。机动化的最大机动速度与梯队车辆装备的最大机动速度有较大的差距,难以完成对车辆维修的保障任务。此外,部队所配置的车辆装备的技术相对较高,以目前我军的车辆维修保障技术很难对技术含量高的车辆装备进行维修,加之装备的配置数量有限,相关的技术教材没能够及时得到更新,最终导致部队的车辆维修队伍很难高质量的完成车辆的维修任务[ 4 ]。
  1.3通信联络保障难度大
  部队的通讯联络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3.1通讯手段单一
  在军事组织的机动过程中,无法通过现有的设备对“动中通”进行实现。目前,军事机动的一体化难度较大,无法对部队的通信进行有效的保障。现在的部队主要是以无线网络进行基本的通讯工作,以简单的信号为辅助,如果遇到电磁脉冲武器,部队薄弱的信号通讯将会中断。由此可见,我国部队的防通讯联络的技术与设备还有待提高,需要对通讯联络的生存能力进行丰富与强化。
  1.3.2通讯距离有限
  目前部队的远程机动一般采用多股、小梯队等形式,避免敌人对我军设备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军队通过对电台、对讲机等通讯联络设备的使用,来保障各部门之间的通讯联络。但是因为对讲机等设备的通讯距离不远,只能满足各个梯队之间的联络任务,很难实现各指挥机关或各梯队之间的通讯联络,因距离太远无法进行分队之间的衔接。
  1.3.3沟通效果不好
  各个机动部门之间的联络信号稳定性不高,对于“动中通”的标准还有不小的距离。在进行各机动部门的联络时,因车辆产生的噪音以及通讯设备的距离限制,很难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接收[ 5 ]。设备之间的距离较短,导致各个设备之间形成互扰现象,在相对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干扰的能力增强,彼此之间的通讯联络将成为最大的问题。
  2加强部队车辆装备保障的对策
  2.1顶层规划,加强车辆装备体系建设
  2.1.1加强宏观论证,提高车辆装备系列化水平
  从宏观方面来看车辆装备的加强有一定的发展战略和装备体制以及规划计划,车辆装备的长期建设是一个大的方向,要有一定的建设思路。找准车辆装备的需求进行计划,就可以对车辆装备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我国军队装备发展的必要措施。尽全力完成现代战术车辆的装备发展,也可以放眼战术车辆的发展,以战术车辆为核心,就能为特种战术车辆提供保障,构件新的体制编制。
  2.1.2综合集成试验,提高车载装备适用性
  在对部队新型车辆装备进行研发时,可以将通信、防护等器材组件共同纳入其中,与工程研发和设计外形一起试验,车载装备的实用性是试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突出作战重点,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对作战试验所处的环境要系统的分析,总结经验,进行合理的计划。同时结合部队的各种演练要求,安排合理的实战试验,对实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制定详细的排除措施,对后期车载装备的全面提升有一定的帮助,方便进一步提升车辆装备的性能。   2.2多措并举,加强维修保障力量建设
  2.2.1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需要对驾驶员培训模式进行调整。首先要对培训时间进行适当的延长,更要对车辆理论学习和维护保修加强训练,改善目前驾驶能力的培养[ 6 ]。要很好的利用当地的机构与资源对部队车辆的维修与维护进行培养,有效提高军队的车辆维修人才,使得军队的维修能力有所提升。加强军人在岗的理论学习与装备维修水平,邀请当地企业技术工种人员到部队进行维修专业技术的指导,提高相关维修人员的车辆保障水平,保证骨干成员能够熟练的运用维修车辆装备的保障技术。
  2.2.2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制定并完善专业竞赛实施制度,鼓动岗位人员对装备进行修理,提高装备维修的奖励力度。使得单位人员可以接受学技术,比技术,热爱这份岗位工作,提高个人工作技能。建立完整的选拔、培养、奖惩等工作机制,使得有能力的骨干留下来。他们的理论水平较高,思想品德较好,成长进步较快,对单位的发展将有长期的促进作用。
  2.2.3加强军民融合力量
  信息共享、奖惩机制的建立,对军民车辆维修发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车辆装备维修的力量不断壮大,社会的好资源都会被吸引,先进的技术也就可以在车辆维修中使用。现代化车辆装备的往来加快了市场的流通,同时加强军民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探索,在车辆装备系统中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科学的在车辆维修、装备融合中进行运用。
  2.3精准保障,提升车辆装备整体性能
  首先要加强维修制度的完整。目前陆军对车辆装备的保障维修制度进行定点试点,改革车辆装备制度,对车辆的维修模式进行探索,补全车辆维修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尽可能的改变不利的方面,有效解决车辆装备维修的弊端。加强车辆装备的利用率,要更加准确、经济的对车辆装备的维修进行利用。其次,对车辆装备的使用寿命进行研究,要以车辆装备信息作为指引建立数据库,采集大量真实有效的车辆装备信息,通过计算机的运行数据,可以预测车辆的使用时间。提前对车辆装备进行处理维修,合理的进行车辆装备的预防和保养。
  3结语
  新型的车辆装备是作战的基础,军队远程的控制是机动部队整体的体现。加强对部队车辆的维修与维护,能有效的提升车辆装备的保障水平,加强新体制下车辆装备保障研究,提高车辆装备保障的能力。
  (作者简介:付思达,本科,车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车辆研究;张国兴,研究生,69223部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军事装备)
  参考文献:
  [1]刘仍贵,吕新远,吴京朋.新体制下部队车辆装备换季保养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20,22(01):48-51.
  [2]王泽欢.浅谈部队车辆装备保障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4):168.
  [3]伊洪冰,张爱民,宫丽.基于最小维修单元的战时车辆装备维修力量需求测算[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6,18(02):29-32.
  [4]王仙凤,吴克华.军民融合战略下车辆装备保障力量动员问题探析[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7,19(05):28-31+60.
其他文献
1现场情况某日,某施工工地380 V低压用户反映无电。检查低压配电室发现,该路出线的CDM3-400F/3300型断路器跳闸失电。考虑到故障发生正好在降雨之后,分析可能为绝缘下降导致
本文以我国2003-2017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两个视角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折价效应”。结果发现:公司内部高管薪酬激励会减弱多元
备自投装置是保证工厂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装置。在工作电源电压消失、对工作电源进行无电流检测后,才能启动备自投,以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断线造成失压,或者
1现场情况新疆宝浪油田燃气发电站装设有2台美国索拉10 kV燃气发电机组,容量为2×5938 kVA,运行方式为一运一备,电网为孤网运行方式。发电机起动电机(交流电动机)采用变频起
1存在的问题沙集泵站建成于1993年6月,工程整体结构采用闸站合一的形式,中间为抽水能力50 m3/s的泵站,两侧布置设计流量为200 m3/s的节制闸,站身为堤身式块基型结构,采用肘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高速发展,中国接触网已逐渐形成较为成熟规模。未来,我国高速铁路将逐步形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作为铁路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引供电系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地理信息系统的适用范围随之扩大,并逐渐应用于多个不同领域当中。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线路的实时监控和实时管理,从而提升整个电力网线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并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最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意见。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持续发展,以及市场化经济的深入,社会对于电力行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着重围绕电力规划工作,
5月27日,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职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泉州市委军民融合办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前往南安市康美镇开展“
近日,随着船舶汽笛的声音响起,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岸电&扩容)项目发往渤海秦皇岛、曹妃甸两大油田,意味着我国首个岸电应用组块已完成建造。该项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