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改革路径探索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处于新的机遇与挑战之中。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困境,并在以人为本、学以致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索。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教学改革
  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困境
  1.教学方式困境
  在我国,很多大学目前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用四个学期(两年)的时间完成大学英语的全部课程。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之时,教师依旧采用以语法与结构讲解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子还很清晰。基于此种方式的采用,很多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完全以英语教师的“教”而展开,学生只是学习的被动参与者。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不久的大一大二学生而言,他们所期盼的大学英语学习问题同旧有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必然会增加其厌学情绪。对于早在中学时代便已接触过词汇与语法学习的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新鲜感必然会荡然无存。
  2.教材与教学内容困境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种类比较多,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世纪大学》以及《21世纪大学生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等系列教材的应用比较多。就《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举例来说,编者对每一个单元进行一个话题的设置,各单元之间的关联性极小,甚至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对知识整体性要求的忽略,各知识点之间的零散性较为突出。此外,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向都很明确,如果始终对“久经考验、百读不厌”的原则予以坚持进行英语教材与范文的选择,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加之为了实现教学方便的目的,英语教材通常都与电子教案及PPT电子课件相配套,不免减弱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色,面临在不同专业学科之间千篇一律的困境。
  3.技能提升困境
  很多大学生认为,在经过一年或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之后,自己的英语技能并未得到应有的提高。英语对听、说、读、写、译5种基本技能予以涵盖,目前,由于我国很多大学仍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以教师“教”而非学生“学”为中心,对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提高形成了极大的限制。尤其是在全球化与国际化迅猛发展的新时期与新背景下,听、说两项技能的重要性极为明显,技能提升困境的存在必然会减缓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步伐。
  4.实用性困境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还普遍面临着教学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的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材以及应试考试模式致使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实用性予以忽略。应对高考是高中英语的教学目的,但是到了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几乎都将关注重点放在与学位挂钩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之上。国家在新时期紧缺的是复合型人才,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不仅要对基本技能予以涵盖,还要向着科技英语、跨文化交际等实用性方向不断拓展。
  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指导理念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中的“本”强调的是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即学生。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应由以往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在学习之时往往带有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向往。然而,理想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这会在学生心中产生落差,进而引发厌学心理。加之刚对高中阶段紧张学习予以摆脱的大学生不会再受到老师及家长的严格看管,他们在由之前的依赖性学习向自主支配性学习过渡之时会有些不知所措。故而,教师应在英语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其施以人文关怀。
  2.学以致用
  英语既是知识又是语言,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传达与心情表达的载体与工具,学是为了用,对语言的学习更是为了对其进行更好的运用。我国正处于享受改革开放胜利成果的新时期,来我国投资、旅游、定居、生活、学习、工作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这一客观事实要求我们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热情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共同推动国家发展与建设。
  3.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随着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大学英语教学的走出去要求越来越迫切,英语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以及了解西方文明、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机会,增强其英语语言存在感。此外,各大学还应聘请一些外籍教师,或者对英语专业的外教资源予以充分的利用,在非英语专业开设外国文化与礼仪的选修课,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增强语言体验感,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结合,加速英语教学发展。
  明确改革路径,加速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发展
  1.对宏观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基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的指导,我国各高校必须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准确定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模式的调整与完善过程中不断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復合型与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其一,要加强对学生英语实践课程开发与设计的重视,为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提高其英语运用与交流的能力。第二,在教材中,丰富外国文化、习惯与风俗等的相关内容,对学生在英语语言交流及使用过程中的不得体现象的发生予以避免,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更快、更好地与实践交流要求相适应。第三,对英语中涉及的听、说、读、写、译5种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开设特色鲜明的大学英语口语、写作、听力等课程,改变以往将全部技能压缩于一门综合课程中的不合理教学模式,以不变应万变,实现对学生英语基本能力的培养。
  2.加强教师素养与技能建设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是英语课程的设计者,是课堂教学任务的履行者、管理者与监控者,他们应对英语教育与教学的进程进行积极的总结,并以此制订教学的改进策略。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忠于自己的教育事业,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对科研工作者的良好科研道德准则予以严格的恪守。基于此,与新时期发展要求相适应,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高度重视职业发展,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提高自身素养。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出色的文化技能、过人的文化智慧、应有的文化自信、开阔的文化视野以及高尚的文化认可。对此,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不断地认识、丰富、挑战并超越自我,以理论做支撑进行理性的思考,追求专业化的发展。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教育发展新形势相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应及时把握当前的有利时机,对自身所具有的英语专业出身优势予以突出,因势利导,推动自身学科知识交叉与融合,例如可以在“英语专业+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发展中优化自己的角色与功能定位,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3.建立并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言,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构建十分重要,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为指导,高校英语教学必须建立并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对本校英语教学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检测,深入改革检测的具体内容,增加语言能力检测力度与形式,必要时还要涉及对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检测,以将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此外,还要进行检测形式的改革,例如对试点中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予以推进,解决当前传统考试中面临的一些难题。以教育主管部门为视角,应定期评估英语课程要求的执行情况,对要求的执行进展与效果加以掌握,进而适时地调整英语教育政策。评估体系应具有多样性的评估特征,尤其是要有终结性评估功能。各高校可根据本校的英语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对专家、学者关于英语课程评估的经典理论原则进行参考,构建多维、具体、带有指标体系且便于实际操作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学术以及艺术等在国际平台中的表现日益活跃与突出,英语教学所肩负的对世界第一通用语进行普及与提高的使命亦越来越神圣。作为国际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学英语应同国家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定位及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密切结合,通过教学改革培养更多个性化、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国际人才,加速新时期的国家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世卿、刘小权:《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再思考》,《广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S2期,第55-57页。
  [2]陆春霞:《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研究》,《大学教育》2017年第1期,第97-98页。
  [3]刘春波:《对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现代交际》2013年第6期,第188页。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高校很多课程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评价理念滞后于现代教学观;评价指标设计多站在教师教的角度,与当代课堂教学变革在价值取向上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违背。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应用“以学评教”的评价取向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关键词】以学论教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何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由教师或教师团队自行创建视频;学生课下自
基于合肥市纯电动公交工况,采用模糊控制原理开发设计了工况自识别系统,以行驶阶段的驻车时间比例、平均速度和加速度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人,合肥市纯电动公交工况典型模块参数为
[摘要]大学生群体独特的微信使用行为,使其微信空间成为了特殊的强舆论场,具有分化程度低、层级少、容易形成自由舆论场和舆论暗潮等特点。加之大学生既是场中舆论传播者又是受害者的双重角色特征,学校应坚持通过“教、防、引”综合引导策略,多引导,少截堵,“寓引于乐”,来提升大学生微信舆论场舆论引导效率和效果,以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 微信 舆论场 舆论引导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摘 要】城镇化既要关注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人文建设。建设者将居民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标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传承地域文化,充分张扬地域风格和城镇个性形象,除了让全体当地居民感受到城镇化带给他们丰富的物质文明之外,还有更重要的“舒适感”、“亲近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城镇化 人文建设 城镇居民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
在研究我国现阶段小汽车使用特性的基础上对小汽车使用模式进行划分,分析了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活动特性对小汽车使用模式选择的影响,并建立了小汽车使用模式预测模型.研究
提出了一种构建宜昌流量与中游航道维护尺度关系的方法。利用长期观测资料,通过建立宜昌流量与中游水位站点水位回归方程,结合实际测图资料分析推导出宜昌流量与长江中游长河段
为减少大型起重机操作训练模拟系统的开发风险并缩短调试开发周期,提出了基于开放式系统及COTS技术的计算机模拟系统的开发方法.分析了开放式体系与COTS组件相结合的方法内涵
舰船水压场是舰船目标自身的特性之一.在压力直接测量法基础上,研制了舰船速度一压力场和舰船浪高一压力场套联合测试系统,建立了基于扰动速度和表面波高间接获取舰船水压场的理
由于大连市挑月桥成桥状态的索塔受力以受压为主,而吊装过程中却以受弯为主,如果采用传统的4点吊装工艺,则索塔应力接近设计极限,因此提出了空间6点吊装工艺,模拟了索塔平吊过程中
采用稳健回归方法克服了最小二乘估计受异常样本点影响较大的弊病,该方法通过对不同的点施加不同的权重减少"异常点"作用,并据此建立加权的最小二乘估计,反复迭代以改进权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