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福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城市与环境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基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采用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足迹分别作为衡量福利水平和自然消耗的指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将中国1980年~2008年的福利水平变化分解为自然消耗因素、生产效率因素和服务效率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自然消耗因素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福利水平提升的主导因素,对福利水平的拉动作用整体上在不断增强;(2)服务效率因素是福利水平提升的抑制因素,且抑制作用在逐年加强;(3)生产效率因素无论作为拉动因素还是抑制因素,贡献作用皆小于上述两个因素。分阶段的因素分解结果进一步确认了上述结论。结合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国际前沿理论,作者认为中国福利水平提升需要由“自然消耗”型向“效率提升”型转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Based on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the author uses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as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welfare and natural consumption, respectively. By using the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 Changes in welfare levels in 2008 are broken down into factors of natural consumption, productivity and service efficienc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natural consumption factor is the leading factor in improving the welfare level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pulling effect on the welfare level is increasing on the whole. (2) The service efficiency factor is the restraining factor of raising the welfare level, The role of strengthening year by year; (3)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factor as a pulling factor or a restraining factor, the contribution is less than the above two factors. The staged factorization results further confirm the above conclusio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welfare level needs to be changed from “natural consumption ” type to “efficiency increase ”,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其他文献
2014年4月27~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承办的中国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六届年会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西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以及《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新闻出版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年会。本届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150余篇。现对会议代表和入选论文的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举办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的消息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公布以来,立即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得到各行业财会人员和各级财政部门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纷纷致函大赛组委会
美国当代杰出的女性经济学家艾丽斯·里夫林在公共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她采用历史和案例的分析方法,通过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在教育、公共政策制定、财政预算改革、医疗保险改革和互联网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特别是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美国社会的主要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政府部门的经济改革建言献策。其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集全国船舶、水产、交通、海军等系统五百余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编写的、已故著名造船专家王公衡教授总编的《船舶工程辞典》已于1988年6月出版,受到了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人
辉格史观是一种为了当下而研究过去的编史观,产生于20世纪初的英国史学,后传入科学史及其他领域。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建议将辉格史观引入经济思想史学科,认为现代经济学家已经阅读、吸收和整合了所有前人的知识体系,因此可以减少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辉格史观的引入使得经济思想史学科的研究进一步边缘化,也导致了对历史思想和人物的错误认识。本文认为,辉格史观是认识历史的一种有效方式,但过度的辉格化会导致对前史或前人的错误认识,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应当在辉格化与反辉格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
在英国,当蒸汽机掀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风暴以后,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对热机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狂热。但是,一般的热学家和力学家都比较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加之如瓦特、戴维
国家科委于1989年4月26日发出(89)国科发情字215号文,同意创办48种科技期刊,其中确认和批准纺织工业部主管的中国纺织大学学报(英文版)公开发行。这是我校教学科研发展史上
现从许多专题情报检索刊物中可检索出我刊刊登的有关科技论文。《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是美 A number of thematic intelligence search publications can now be
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现状如何?以本厂为例,各种类型的读书小组已从蓬勃发展时期的60多个,跌落到现在只有厂书评小组尚能维持一些正常活动;购书、借阅情况也从前几年读“三史
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将知识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与产业经济学相结合,从知识层面构建产业知识元,利用产业知识元及知识元间的关系来描述产业本质属性及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