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症状负荷改善与血液学疗效之间的关系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h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症状负荷改善与血液学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90例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接受干扰素和(或)羟基脲连续治疗≥6个月的PV患者,分别应用外周血细胞计数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价患者血液学疗效和症状负荷。

结果

全部190例PV患者中,男93例(48.9%),女97例(51.1%)。进行MPN-10评分时,患者中位年龄为60(32~82)岁。全部患者中位MPN-10总分为9(0~67)分,干扰素+羟基脲组(27例)为11(0~67)分,显著高于干扰素组[64例,6(0~56)分,P=0.019]和羟基脲组[99例,9(0~64)分,P=0.047],而干扰素组与羟基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28.9%(55/190)的患者存在重度症状(单项症状评分≥7分或总分≥44分),干扰素组、羟基脲组、干扰素+羟基脲组重度症状患者占比分别为23.4%、29.3%、40.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90例患者中,进行MPN-10评分时71例(37.4%)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仅55例(28.9%)获得疾病充分控制(获得CHR且无重度症状)。未获得疾病充分控制的患者包括:血细胞增高80例(42.1%),获得CHR但伴重度症状16例(8.4%),血细胞增高且伴重度症状39例(20.5%)。PLT>400×109/L患者中存在重度症状患者比例、MPN-10总分中位数均高于PLT≤400×109/L患者[40.8%(20/49)对24.8%(35/141),P=0.044;14(0~67)分对7(0~56)分,P=0.038]。PLT>400×109/L是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HR=2.089,95%CI 1.052~4.147,P=0.035)。

结论

经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PV患者症状负荷未获满意控制仍较突出,部分患者虽然获得CHR,仍存在重度症状负荷。PLT>400×109/L是干扰素和羟基脲治疗后患者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针对如何维护管理和使用好IP数字微波传输网、保障广播电视IP微波网络安全问题,从广播电视IP数字微波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IP数字微波传输及设备的维护、排除网络故障的常用方法以及IP数字微波传输网络故障的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确保广播电视IP数字微波传输的质量及应用水平,让广播电视IP数字微波传输网络运行水平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处理网络故障的效率。
针对传统校园网哑终端设备管理混乱、子网边界模糊、信息点分散、网络运维难度大等问题,提出运用SDN(software defi 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构建新一代校园网的方法,研究分析了SDN关键技术包括Openfl ow协议、NETCONF协议、SDN控制器和数据转发等工作原理和过程,并结合校园网实际情况进行了SDN技术的具体实践。实践结果表明SDN技术应用于校园网将有利于校园网运维化繁为简,有利于实现业务子网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构建可定义、可编程的新一代校园网。为各类学校建设下一代校园网
针对DQN和Dueling-DQN这两种结合深度学习的强化学习算法,在经验池、学习率和批量采样大小固定的情况下,选取大小分别为15、30和50的动作空间,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游戏环境下进行了算法性能对比。对算法进行初始化后,固定训练步数,对比两种算法的损失值和累计奖励,同时比较达到相同的损失值和累计奖励所需要的训练步数,两种方法相互验证,得出结论。结果表明,Dueling-DQN算法可以更好地提升算法性能,并且拥有更好的收敛性,其收敛速度相较DQN算法提升了20%。
互联网创新浪潮下,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改变了人们参与经济及消费方式。传统的酒店住宿不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随着消费者对住宿的需求多样化,传统酒店行业已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在与互联网的共同推动下,在线短租应运而生。然而,在线短租作为新兴住宿,业态的相关研究甚少。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基于K-Means聚类和时间序列ARIMA模型的预测分析算法,依托数据可视化从多维度挖掘蚂蚁短租网有关贵州短租房相关数据,并预测地区短租房房价波动情况。提出的算法可广泛运用于全国在线短租房价预测分析,对商家如何占据共
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国家在林草事业发展过程中做出一系列战略规划、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目的是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开展绿化造林工作中,注重林草技术推广与应用,把握生态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平衡性,发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涵养水源等作用,解决水土流失相关问题。在此条件下,增强群众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尤其是在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后,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性探究,借助林业技术实现生态绿化发展目标,促进现代林草事业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传统粮情测控系统中出现的布线复杂、易遭雷击、易遭破坏、损耗大、检测效率低、虫害检测不精准等缺陷而提出了一套创新的粮情监测系统。系统利用检测害虫电容值的方法来检测粮仓中的害虫的种类及数量,利用无线传输模块来实现检测数据的无线传输,将软件与硬件相结合使监测结果更清晰、硬件设备发挥更优良。系统利用电容法较为精准、快速地检测出粮仓中的虫害情况,利用数据无线传输模块从根本上解决硬件设备受环境影响的缺陷。创新粮情监测系统解决了传统粮情测控系统缺陷,使粮食安全进一步得到了保障。
为充分发挥林业种植改善环境的作用,本文以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为例,对林业种植的主要作用和幼林抚育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分析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温室效应,提出林业种植中有关的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目的建立高效的人肠三叶因子(ITF)重组表达及纯化策略,观察重组人ITF(rhITF)对烧伤小鼠肠黏膜损伤与修复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新型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和酵母菌X33重组表达ITF,并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与阴、阳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蛋白,行非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法鉴定rhITF。rhITF与胃蛋白酶溶液、胰蛋白酶溶
为提高人机工程研究中软件仿真与真人模拟的关联性,提出了一种现实与数字环境协同融合的人机工程研究方法。将人机工程软件、虚拟现实、动作捕捉与人体生理数据同步采集等要素有机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完成与数字环境的交互,并同步采集人体生理数据作为研究的数理支撑,运用动作捕捉驱动人机工程软件中的数字人体。基于实时的交互反馈与数据采集,构成一种理论上的全参数人体数字双胞胎,开展“生理、心理、物理”三位一体的人机工程研究。
为了解决散落在场地中的小球收集费时、费力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小球收集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小球的自动收集。主要由STM32F407核心控制器、传感器检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以及收发球控制电路等组成,运用激光测距模块和姿态传感器结合PID算法计算得到麦克纳姆轮运动学分析函数的输入,再结合速度环PID实现系统的运动控制;运用漫反射开关和模拟灰度传感器实现小球的检测,当系统运行到指定位置后继电器控制电磁阀和气泵完成球的自动收集。经过系统功能调试,能较好实现小球自动收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