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高校创新教学方法的影响调查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信息快速传播,知识的学习日益丰富。全新的思维方式,新奇的摄入途径为高校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面对网络这个新兴的载体与时俱进,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新的机遇,结合现有高校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文化发展的特点,开展全新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学生的自我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分析思辨与表达能力等综合人文素养的训练,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新挑战。为此,本文以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形式,在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学习实际情况开展调查,共25个问题,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4份,回收有效率为84%。对高校教师的网络生活、学习实际情况开展调查,共25个问题,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回收有效率为88%。
  网络文化对高校创新教学方法的影响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创新教学方法面临的挑战 对学生传统学习方法形成的挑战。2104份学生调查问卷中,95%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师传授式教学方法,或曰填鸭式学习方法。98.8%的学生对新的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迅速。56%的学生表示对于网络提供的繁杂信息缺乏甄别能力,正面负面的信息全部接受。以上数据表明网络对大学生健康的成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不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对学生道德观念与人生观的挑战。面对社会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97.6%的高校学生表示学习压力以及就业壓力越来越重,网络成为压力释放的主要途径之一。63.7%的学生表示愿意通过网络逃避现实世界,遇到挫折时,在网络中寻求慰藉,并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并导致对生活信心的丧失。
  对高校教育方法的挑战。99%教师表示都曾经和学生通过语音交流、谈心,启迪学生认知、掌握教学内容。但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高校学生通过网络摄取信息的速度和程度大大超过了教师,85%的教师表示传统的教育方法很难起到说服和教育的目的,这就给传统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挑战。56%的教师表示由于工作繁忙及部分知识结构老化,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导致信息技术素质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36%的教师表示不能有效完成对学生思想动态及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把握。89%的教师表示与学生缺乏共同语言。23.4%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表示怀疑且信任度降低。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创新教学方法面临的机遇 网络文化为高校创新教学方法创造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平台,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97%的教师认同高校创新教学方法要与互联网相结合,承认网络会为高校创新教学方法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98%的教师表示学生的教育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是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的,网络的世界性为三者的结合提供了方便,使得三方面的教育融为一体。
  高校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更新。98.4%的学生表示网络通过它独有的运作模式,运用其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单向式、直排式所引起的大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95.8%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多媒体交互形式及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并希望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高校创新教学方法的时空被拓宽。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教育方法被彻底颠覆,互联网推进高校教学方法向深度和广度延伸。93%的教师和81.3%的学生认为网络文化为二者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也为家庭、高校、社会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纽带,使得原本闭塞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方位、开放性的三维立体教育空间,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真正的互动与交流。
  高校创新教学方法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由于网络的特殊交流模式,使得相互间的交流不受年龄、性别、资历等因素的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更加真实、平等。99.6%的学生表示可以在网络中无所顾忌地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畅所欲言。82%的教师表示可以通过网络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思想动态,利于其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启发学生,做到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创新教学方法的内容更加丰富。93%的教师认为网络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最新的、最值得学习的国内外最前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相关资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86%的教师表示从网络中找到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新的课题,68%的教师表示网络激发了自己对于更深层次教学的研究兴趣与探索。
  加强和改进高校创新教学方法的对策
  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利用网络文化,切实提高高校创新教学的方法和效率。
  利用网络文化,针对学生开展导学式教学法。网络文化为学生自学提供了这个平台,67%的教师表示曾经通过发帖、回帖的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23%的教师表示在学生遇到单独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经常而广泛地发布具有引导性和指导性的“帖子”,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
  全面了解学生的网络生活,开展互动式教学。64%的教师表示愿意通过网络来了解学生的生活,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结合其平时的表现,能够及时调整对其进行的教育方案,和学生建立更加高效的思想沟通桥梁。84%的教师认为沟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重要的是双向的信息交流可以达到互动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开展案例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解决了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双重任务,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95.8%的学生表示愿意通过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单向式、灌输式模式,为自己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利用网络的针对性,开发模拟式教学法。99%的教师认同网络教学成为模拟式教学法的首选。另外网络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交流模式,师生间通过其平等、隐蔽的特点交流,克服了直面交流的弊端。97.4%的学生表示愿意在网络中通过直言不讳的发言、研讨来解决问题。这表明网络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
  网络的快速与便捷,创新教学方法的发展,都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基础的,只有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适合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理念的发展,才能适合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正面引导,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活动,不断开拓高校创新教育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个体创造能力生成所需要的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内心环境与近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的诸多规则和约束之间的矛盾入手,尝试解释学校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少有作为的现象,并为学校教育在提升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个体内心自由学校创造力培养  [作者简介]荣艳红(1972-),女,河南沁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驻站博士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廉洁教育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上相互交融,实现两者的渗透融合,将对廉洁教育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都产生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影响。队伍
如今幸福感这一话题在很多领域很多人群中都被广泛提及.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知识分子、中国未来的有力建设者,其幸福感如何是一个被学校、社会和学生本人所关注的话题.高职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由于合作主体的目标冲突、合作的体制机制缺失等因素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文章通过探讨学校和企业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下提出了深化高职校企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合作共赢  [作者简介]邵斌(1966-),男,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高职教育
[摘要]基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的现实,从校企双方合作基点出发,将校企双方驱动力有机合成为校企合作驱动力,通过增强校企合作驱动力,从根本上推动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文章论述了这一逻辑关系及其作用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驱动力 校企合作驱动力 基点  [作者简介]刘旺生(1965- ),男,湖南祁阳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企业管理。(江
文章阐述了教育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历史沿革,并从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终身教育三方面阐述了我国师范教育专业化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完善培养体系,实行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