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信息技术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963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与网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在家中普及,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计算机对于人们来说影响力是越来越大,所以对计算机教学也就是信息技術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未来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出发,重点阐述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策略 创新精神
  1、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许多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佳。本来学生对信息技术是充满好奇的,对于未知的网络世界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但是到了信息技术教室上课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状态相差甚远,课堂效果差强人意。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会把学生推向网络游戏,小学生本来好奇心就比较强,对于网络游戏一旦沉迷,很难改变,势必会影响孩子们的正常学习。所以现在有很多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几乎成了清一色的游戏课、聊天课,忽略了计算机的真正教学目的。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能学到的有用知识很少,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很重要并且很严峻的问题。在严峻的教学情况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如何突破现今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怪圈,实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务之急。学生今后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对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都有更高的要求。
  2、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信息技术教育要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训练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做到有效的配合,让学生自主的形成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
  2.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计算机思维:意识的形成对习惯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信息意识的形成更是增加了对信息技术的判断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还是来自课堂教学,其信息意识依然薄弱,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知道获取知识并不是只在课堂上,在课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也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通过掌握信息技术之后可以通过网络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所要的信息。当学生逐渐有了信息意识的时候,可以逐步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除了在信息技术上运用之外,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计算机思维的本质就是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说父母带孩子外出旅游,在旅游的途中发现丢了重要物品,那孩子的条件反射肯定是回过头去找一找,这就是最常见的“计算机思维”,这是一种我们维持生存的最基本能力。
  2.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关键,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创新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信息技术日常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形成的同时,也在有效的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利用创造能力在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学到知识。比如在小学举办的各种球赛和其他课外活动,老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场地、布置任务,但具体怎么进行,该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来比赛,完全由学生们自行讨论来决定。学生如果需要查找资料,就通过信息网络,在网络上查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制定一定的规则与战术,用计算思维去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依赖于老师和其他人,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3用学生强烈的信息社会责任感来培养核心素养:在信息社会中,同样充斥着社会的责任感,不管是在个人行为修养上还是道德规范中,都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自律自身的行为。因为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带给我们的不但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很多的负面影响,比如计算机中的病毒还有黑客入侵等等,这都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必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这些负面的信息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2.4用胜利的愉悦及有效的配合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获得胜利,所以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某一方面的成功。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困难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胜利带来的愉悦,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中充满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也不能轻言放弃,要多鼓励多激励,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习的自信,也有利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学习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学习成绩也是正常的。有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的原因,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了计算机,但是有的学生在课堂之外根本就没有见过,所以学习基础的差别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差距。老师可以把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分成不同程度的帮扶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进行练习和操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基本交流丰富了知识,还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通过这种方式,逐渐的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锻炼。
其他文献
我来自湖北钟祥的一所农村高中——钟祥旧口高中,我的名字叫杨锋,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高中的物理选修3—2课本第四章第六节自感与互感现象。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实验过程、实验改进要点等方面来展开我今天的实验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后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是这两个定律的应用,它是前四节内容的延续。本节内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期刊
教材分析:《太阳是大家的》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诗歌,向学生介绍了太阳对世间万物生长繁衍所起的作用,告诉学生太阳东升西落的运行规律,并教育学生要热爱和平,学会分享。这首诗歌短小精悍,用优美而充满童趣的语言,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学生渗透“和平友爱”的人文思想。诗歌的第一节写了太阳带给大地的美景——晚霞;第二节告诉学生,太阳为大地带来生机,万物生长及人的活动都离不开太阳;三、四两节则将太阳
期刊
Teaching objectives:1. Knowledge and ability: Master the new words“climbing、eating、drinking、 jumpig、 playing、sleeping “and sentences”Are these rabbits eating? No. They're playing with each other.”;2.
期刊
【内容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 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 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 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 潜力,有效应
期刊
教材分析:《雪》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的格调以抒情为主,体裁以散文诗为主,兼有戏剧。既有我国的名家名作,又有国外的名人名篇。作者们以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等为题材,展示了一个个壮阔而美丽的形象。因此,《雪》在本单元的位置,足以说明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个单元都是由寻常事物引发的想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对于《雪》这篇教难咀嚼的文章,应借助一定的手段
期刊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对本册教材中第3课《点、线、面》和第4课《鲜艳的包装纸》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线的造型有了初步的认识,带着这一美术造型语言,学生进一步观察,体验叶脉——这些千变万化的线的神奇魅力,学习探索怎样运用线这一绘画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简单的工具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丁榕说:你不能做青松,就做一棵大树;你不能做大树,就做一棵小树;你不能做小树,就做一棵小草;总之不管做什么,决定你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是做一个最好的你。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三十年来我一直用这句话勉力自己,激励自己。我用雪白的粉笔谱写着平凡的人生,我用爱心和智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育人的故事。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发生的故事。  一个叫彭乐阳的小男孩,妈妈怀他的
期刊
一、让住宿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件事发生在2009年下学期,我在土门镇中心小学任教,开学初,一个星期五的上午,我校的锅炉突然坏了,一时半会儿修理不好,这就影响到学校住宿生吃饭的问题,所以学校临时决定中午放假。我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我把班里的住宿生召集一起,问了一下每一位住宿生的路程,最近的是家住六官坪的学生,如果步行回家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最远的住在双庙平原一带,如果步行需要四个多小时才能到
期刊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教学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为主题,以游戏练习为主线,选用“一材多用”、“大容量、高密度、小强度”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学中玩。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和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机会,自然渗透德育和运动保健教育。  教学内容:主教材跪
期刊
一、教学设计切忌脱离课标,目标庞杂  1.知识与能力:(1)了解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主要革命活动。(2)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3)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阅读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资料,概括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2)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说说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3)组织小组讨论,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