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大学是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应用技术大学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工程师社会地位的失落、区域发展需求匹配性和转型期的矛盾等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面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向转型应用技术大学倾斜的政策利好,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经验,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应采取把教师转型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地位、谋求政府和市场的实质参与、实行校内选择部分专业试点等策略。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3-0029-04
  一、应用技术大学发展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证明,不断深化的工业化进程和国家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催生了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型高校因时代而生,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在我国开始试点,必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这是一种挑战。
  (一)应用技术大学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与传统教育观念认识的冲突
  2014年6月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并提出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支持定位于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高等学校实行综合改革,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这对应用技术本科的内涵给予了明确界定,按照我国高等教育分类改革、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属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能,是国家制度化的产物。
  坚持产教融合发展,建立产业驱动专业改革机制,服务社会,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建设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训基地等是应用技术大学的重要特征。普通本科院校并不需要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也可以灵活地把教育类型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清华大学是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1],但学校类型一旦定为应用技术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第一职能和使命,这是制度设计层面的要求。
  《规划》中明确指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普通本科学校具有平等地位”,应用技术大学被视为与传统学术型大学是“不同类型、但是等值的”高等学校。类似地,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和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取得本科文凭,虽然都是国家承认同等学历,其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但社会上对其“含金量”认可并不是很高,与一般普通高等教育的差距不言自明。可见,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取得有待长期攻坚,国家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家庭个人基于个人价值的选择将在长期的冲突中不断博弈、调整。
  (二)工程师社会地位的失落对现代工程教育的冲击
  当下,工程师作为一种职业,不再具有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受人尊敬的地位。“星期日工程师”便是当时的缩影,受到尊重,具有声望,经济状况(相对工资收入)可观,工程师对他们的工作感到满意和自豪。相应地,理工科专业也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师的社会影响和声誉等在不断下降,这可能与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密切相关。
  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不断失落,其劣势累积的马太效应势必影响现代工程教育,也势必影响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的选择。从广东近十年的高分考生调查来看,46.5%的状元选择了金融、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与经济相关的专业,高考偏爱“有钱途”的专业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2]。应用技术本科如果只是适应当下,理解现实,限定在设计和建造的技术层次,不强调创新力和领导力,很有可能是提供另外一种名义上的大学教育,将成为中学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聚集地,成为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场所。
  (三)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对应用技术大学的束缚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地方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转型。转型意味着学校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由此构成了许多矛盾并成为影响应用技术大学健康发展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主要是行政主导方式。转型是从国家全局战略层面考虑的结果,国家通过计划、财政、评估等综合性调控政策引导和分类管理,使应用技术大学居其位,司其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对地方大学施加行政权力;大学因追求学术权力,势必谋求“上层次”、“升格”而获得更多教育资源配置,而自身发展还受制于当地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约束,这些约束和要求间时常发生着矛盾与冲突,容易造成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之间的责、权、利模糊。
  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投入比原来更多,以服务社会和技术积累创新为主替代科研来评价学校,以产业驱动设置专业替代原来学科建设为基础建立专业,以“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替代原来学术型职称支撑的教师制度,中高职衔接的入学制度,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大学治理,教育咨询评估等第三方机构的监测等,这些变革与冲突需要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凝聚合力,营造良好环境,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
  二、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一)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工程技术人才短缺和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3][4][5]。许多机构和工程教育精英不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例如,MIT等世界著名高校从2000年起探索创立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CDIO国际合作组织,美国工程教育学会(ASEE)2009年出台一个名为“创建工程教育学术和体系创新的文化”项目,美国托马斯·阿奇恰斯基提出“成功教育-如何培养有创造力的工程师”,致力于解决工程教育危机,为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提供了最佳契机。   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首先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727万人,其就业广受社会关注。其次要满足产业界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即按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的能力标准提供合格的毕业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产业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还要满足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已有事实表明,美、日、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另一个事实是,德国、瑞士、芬兰、荷兰等应用技术类大学多的国家,不仅竞争力在世界上排名靠前,而且失业率较低。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地作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而“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这类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将极大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加速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最终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向转型应用技术大学倾斜的政策利好
  《规划》的出台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规划》中的重点任务之一。2014年4月2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召开的产教融合战略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要在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财政投入等方面对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倾斜,在基本稳定规模的前提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重点支持转型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高校和专业[6]。这将打破原来职业教育“断头路、终结性”的格局,打开一线劳动者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通道,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制度支持。这项举措一方面发挥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作用,也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可能获得最佳资源的发展道路,解决了过去力图通过走“升格”或“综合化”途径争取更多官方资源和在大学同行中地位的自我认同危机,从而在政府、地方高校、社会和市场的互动与合作中实现地方高校的善治。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借鉴
  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芬兰等国家兴起的应用技术大学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支撑,对克服本世纪的金融危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经过40余年的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已经成为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3年,德国有117所综合性大学,在校生为147万,207所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为71.6万,55所其他类型高校,在校生为3.3万,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98%为公立大学[7],表1是根据专业对德国综合性大学与应用技术大学2012/13年冬季在校大学生进行对比的情况[8]。可见,工程技术科学类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比例超过50%。另一些研究显示,“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9],“德国约有2/3的工程师、1/2的企业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都是由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10],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为“双元”结构,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实施,德国高校引入了国际上通行的三级学位体制,应用技术大学拥有与综合性大学同等效力的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因此,可以派遣访问学者,系统学习国外先进办学模式,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创造条件,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三、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策略
  (一)谋求与政府的和谐关系,开门让市场参与进来,建立良好的生存环境
  地方院校在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过程中,政府无疑是众多影响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一极。由于办学经费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作为与不作为以及作为的程度决定了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地方院校应主动出击,加强信息传递沟通,密切与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为转型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要开展卓有成效的地方服务,做出实效,从而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
  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市场、行业企业是推动地方高校转型的重要外部力量,也是评价转型成效的主体。要千方百计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体系,建立合作互赢、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凝聚共识,让全体教师先转型发展,纲举目张
  转型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最重要的变量就是教师,其承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角色。教师的素质和心态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教师向“双师型”转型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把教师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地位,可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在转型发展中,要让每一个教师有参与学校决策的路径,要有表达渠道,使教师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形成共识,凝聚转型发展的合力。要关注教师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激发教师的热情与教育创新原动力,全力以赴培养学生,这样学校的转型提升才有更大的希望。
  (三)校内试点,让一部分学生先“能”起来,以点带面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国家按照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资源的情况采取多元化的途径来布局,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对于一个试点学校来说,要根据地方发展,选择培养适应地方转型升级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需要的人才,采取校内试点工作。德国两类大学在校大学生百分比情况可以作为院校转型试点专业的参考,如人文科学方面的专业应该可以缓行。
  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现在学校有几个专业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其目标也是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这与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宗旨高度一致,通过该计划,让一部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优先培养出来。目前尚未开展卓越计划质量评价,应引入行业部门或行业协(学)会等第三方机构,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对参与专业进行质量评价,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并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由点及面,稳步推进,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其他文献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电子报社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家电网购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高素梅在论坛上发表主题讲话时表示,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发展状况良好,支撑和渗透作用增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10.8%,增幅高工业4.3%,电子信息制造业占全国工业比重为9.8%,对GDP增长贡献约0.8%,电子
6月18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5]3号)。
2017年8月11日至12日,第9届“东方外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大学召开,主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外交流与互动”.本次会议由大连大学历史学院暨东北亚研究院、北京师范
教育生态学通过环境交互影响的理论来描述教育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共同作用.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微观系统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其自身素
随现代控制技术、工业技术的发展,对移动受电设备的馈电有高可靠性、大电流或高压供电、安全防护、运行轨迹多变化性、运行高速度和传递多路信息的要求。由此绝缘防护式滑接输
本实验旨在构建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稳定干涉载体pLKO.1-ds RI,为后续观测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干涉载体的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奠定基础。用亚克隆法,将针对人核糖核酸酶抑
采用生化手段对香螺(湿重:136-187 g)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香螺肌肉一般营养成分中水分含量77.56%、
《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站在美术学、艺术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角度,在构建民间美术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对民
康有为在20世纪初期,曾经两度旅居、游访辽宁大连,尤其是第二次旅辽期间,时间虽短,却影响巨大。在第二次旅辽期间,康有为发表公开演讲,举办大型书法展览,赴大连金州文庙祭孔,访问南金
摘 要 台湾技职教育造就了台湾经济的繁荣发展,但进入21世纪后,台湾技职教育呈现出发展定位模糊、技职教育特色淡化及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台湾技职教育的国际声望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振兴技职教育,台湾“教育部”通过颁发政策,明确了技职教育改革方向;研制法律,彰显技职教育特色;革新系列制度,创新技职教育发展思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台湾振兴技职教育的经验可为此提供借鉴,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