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微课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87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培养人才的思想保障,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该工作的检验标准和实践旨归,其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尤为突出。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可与微课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为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新路径。基于思政微课背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话语导向、畅通话语渠道、设置话语议题、创新话语表达、贴近话语对象。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政微课;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38-03
  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多重概念的叠加,对它进行理论分析,首先要科学厘定以下概念。
  一是意识形态。作为伴随西方哲学发展而产生的概念,意识形态受到广泛解读与争论,至今未达成共识。尽管如此,作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仍需梳理意识形态概念。学界一般认为,“意识形态”概念由法国哲学家特拉西 (Antoine Louis Claude Destutt de Tracy,1754—1836) 于18世纪90年代初次界定,其含义是“观念的科学”(science of ideas),他秉持着感觉主义立场,认为人的思想可以回溯到感觉,而受到如经院哲学、宗教、神学及其他各种权威谬误观念的束缚和影响。虽然局限性显而易见,但在认识论发展史上,特拉西的意识形态学说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在此之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对意识形态内涵的转变影响深远。黑格尔剖析了意识发展的六个阶段,揭露了异化的现实世界和虚假的教化。而后,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立场,沿用“异化”与“教化”等概念,批判了宗教的意识形式——人本质的异化。但是,真正确立“意识形态”学术地位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实质。他们指出,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的发展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它是由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哲学和大部分的社会科学等组成的[1],由此,“意识形态”概念进入了唯物史观范畴,具有阶级性和思想性。
  二是话语权。“话语权”包含双重属性,“话语权力(power)”与“话语权利(right)”。“权力”是指外部力量,具有强制性,“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因此,话语权既指主体所具有话语自由,也指权威者通过话语表达对客体产生的影响。因此,话语权是权利和权力的统一,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三是意识形态话语权。根据前文释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可阐释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利和权力的结合”。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是指以高校为阵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意识形态工作规律,采取设置合理议题、制定表达策略、运用宣传技巧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塑造意识形态话语,以支配和掌握高校舆论导向,使广大师生自觉服膺并按照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考与行动[2]。
  二、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性及挑战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该项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3]。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必须牢牢掌握。其中,话语权是检验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是领导权和管理权的实践归旨[3]。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思想保障。因此,建设意识形态话语权不仅可保障高校履行职责,还可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实基础[4]。
  第一,思想文化领域复杂多变,冲击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力。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社会思潮交替出现,以显隐性并存的灌输形式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认知。另有宗教极端思想、民族分裂思想、暴力恐怖思想借助民族和宗教向高校渗透,少数民族大学生首当其冲[5]。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深刻,消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多元的利益主体产生了多样化的诉求,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备受推崇,大学生因而疏远或抵触主流意识形态。虽然经济社会转型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动力,但其消极影响正在降低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魅力[6]。第三,现代传播技术一日千里,削弱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具有隐藏性、世界性、开放性。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进行大力渗透,妄想以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6]。另外,自媒体迅猛发展,审核机制松、运营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等特点造就了大批自媒体人,使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大学生与网络信息接触广泛,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不足,甚至全盘接受误导信息,使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引导功能逐渐降低[7]。
  三、高校思政微课在意识形态视域下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抓手。但目前,实践教学中的传统思政课面临着挑战[8]。首先,大班制的思政课堂中,师生缺乏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其次,灌输式思政课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强,学生难以产生认同感。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程应运而生,以其规模上的微小化、形式上的多样化和内容上的“碎片化”,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9]。而思政课与微课程结合,是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突破口,为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新思路,为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新路径。
  四、思政微课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路径
  (一)把握话语导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路线,是进行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根本遵循。无论思政课还是思政微课,在理论上都应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贯穿于全课程。在实践上,教师应在微课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使大学生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进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二)畅通话语渠道
  一是充分利用思政課教学主渠道和书籍、报刊、广播等传统话语渠道,二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宣传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高校应坚持将传统话语渠道的话语权威性和新兴话语渠道的活力相结合,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高校意识形态传播渠道,构建优质的微课平台。为此,高校一要改进平台的交流互动功能,发挥学情反馈作用,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和互动性;二要以应用为导向,以实践促发展,让平台的推广使用与平台功能优化相辅相成。
  (三)设置话语议题
  当各类社会思潮挑战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时,多元的话语议题可引导师生对各类社会思潮进行理性分析。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主动,帮助师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作为网络原住民,大学生接触社会思潮的渠道和时间增加,高校应正视意识形态多元格局的客观事实,引导大学生与错误思潮正面交锋。思政课教师作为课程的第一责任人,要把牢方向,做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捍卫者,准确把握思政微课话语议题方向,在多元思潮的辩论中增强师生的“四个自信”。
  (四)创新话语表达
  高校意识形态传播以理论形式为主,但现代化大众传媒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因此高校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应当发生改变。首先应重视感性化表达,为话语对象提供沉浸式体验。思政微课的感性化以短视频来实现,其中插入的动漫视频或漫画更符合大学生的接受习惯,进一步巩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其次应巩固中国化表达,避免落入西方话语陷阱。高校应用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大力弘扬和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后,高校可建立思政微课研发制度,为师生提供技术支持,保障视频话语的表达符合意识形态传播要求。
  (五)贴近话语对象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给主流意识形态的输出与输入带来了挑战,高校在致力于高质量输出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强化输入,实现精准供给。因此,从需求侧出发,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应以大学生群体为中心,不仅关注大学生的各方面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信息接收习惯制定优化的传播方式。互联网赋予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已凸显,信息碎片化使他们在各类信息中摇摆不定,而思政微课能更好地契合大学生的时间碎片化特点,获得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5.
  [2] 袁寿其. 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N]. 新华日报,2019-03-19(12).
  [3] 张翔,李庆海. 占领制高点 掌握主动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重要论述[EB/OL]. (2014-02-16). http://news.12371.cn/2014/02/16/ARTI1392505098875609.shtml.
  [4] 耿丹妮.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6.
  [5] 白立新.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6] 张杰.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D]. 上海:上海大学,2018.
  [7] 刘迪.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构建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8] 江慧. 以微课为契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究[D]. 无锡:江南大学,2017.
  [9] 汪永芝. 让高校思政课“微”起来[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3):43-44.
  (荐稿人:马彬,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20年重点立项课题“以党建育人模式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A01);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专项科研项目“思政微课中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ZX18)。
  作者简介:唐宁笙(1996—),女,硕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WebAR作为增强现实的实现形式之一,为增强现实应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本研究将微信小程序作为应用终端,立足医用物理课程的特点,结合当下的教学现状和需求,尝试结合WebAR技术与医用物理学教学,构建相关教学资源。  关键词:增强现实;WebAR;医用物理学;微信小程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127-03  近年来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新的变革,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应该更新发展,以适应“新工科”时代的需求。本文对当前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进行分析,指出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建议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多样性、差异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端“雨课堂”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改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践教学;雨课堂;教
摘 要:新兴技术与新应用场景发展的推动,使嵌入式系统成为技术热点方向之一,然而高校嵌入式系统教学存在学习门槛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难点。本文提出项目案例与学习评估结合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新方法。通过引入项目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结合学习评估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建立了持续评估改进的方法应用模式。该方法在高校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实践,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成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知识掌
摘 要: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定程度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提升高校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国家认同为研究视角,分析现阶段高校硕士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问题,意在通过研究分析,以国家认同为基本视角,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分析可知,现阶段高校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存在与国家认同理念联系紧密度不高、教育载体缺乏合理性、
摘 要: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而计算机已被大范围普及和应用,在各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办校园内,党建工作逐步向信息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提高民办院校党建活动水平,必须对党建活动形式进行创新,用信息技术提高党组织活动效率和成果。互联网时代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考验和机遇,也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发展路径,通过分析智慧党建平台对高校党建的积极影响,探讨智慧党建平台对大学生党建过
摘 要: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道德哲学虽然在本质上是两门独立的研究性学科,但是二者在某些方面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才逐步发展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这门学科是一个起步较晚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必然需要从伦理学中借鉴主要规范、基本问题、重要方法等学科资源,以此更好地实现完成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学科使命——立德树人。  关键词: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资源借鉴 
摘 要:当前,在职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学制、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未能充分适应警察职业特点,也无法满足培养目标需求。在线教学模式天然具有灵活、开放、可控、可拓展等特性,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管理,可成为满足学生需求、改善教学成效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探索在职警务硕士研究生的全新培养方式。  关键词:警务硕士研究生;警察职业特点;在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大数据时代到来,我国高校教学模式也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体系与大数据时代的深度融合。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应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为高校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方式方法上也必须与时俱进,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人才培养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群体,又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關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