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x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高层建筑数量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整体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采用何种施工技术才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成了施工单位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主要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种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在城市耸起。然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裂缝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寿命。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水平。因此,采取怎样的施工技术才能有效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就成了施工单位面临的一大课题。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较广泛,但其施工质量也一直是一个难点。高层建筑的主楼和裙房间沉降差太大、混凝土温度应力太大及钢筋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等,都是后浇带施工常见的问题[1]。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介绍
  1.1降低温度收缩的影响力
  刚完成浇筑的混凝土,会在硬结时发生自收缩的情况,加之每个方向的不均匀散热,结果导致已建成的结构热胀冷缩。施工结束后的2个月内,温差并不会对结构作用造成太大影响,然而一旦建筑结构变形被限制,温差会产生热应力,进而导致应力分布不均、设计效果多种多样。如果组成部分出现较严重的裂缝,则会对施工的整体性能造成较大影响。后浇带能降低温度收缩的影响力,其工作原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能收缩自如,使每个方向的散热不均匀性有所降低,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能有效抵抗温度应力,最终使结构的抗温度变化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1.2解决沉降差问题
  高层建筑、裙房结构及基础原本是设计为一个整体,但在施工时经常会用后浇带将这两部分暂时断开,等到主体结构完成施工,并完成了超过50%以上沉降量后再对连接处的混凝土进行浇灌,最终把高低层连接成一个整体。在设计时,应对2个阶段的不同受力状态进行综合考虑,并分别对其强度进行校对。对连成整体后的结构进行计算时,应充分考虑到后期沉降差所致的附加内力。实施上述做法的前提是地基条件良好,可在施工期内完成房屋沉降。
  除此之外,还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整:①对压力差进行调整。由于主楼的荷载较大,故可通过整体基础来降低土压力,再将埋深加大,以实现减少附加压力的目的;对于低层部分的结构,可采用相对较浅的十字叉交叉梁基础,这样便能使土压力有所增加,高低层沉降也会相近。②对时间差进行调整。先对主楼进行施工,待主楼大体完成施工,沉降也基本稳定后再开始施工裙房,这样便能让后期沉降大体接近。③对标高进行调整。在进行沉降计算后,可将主楼的标高适当定高一些,而裙房的标高则相对定低一些,并预留出两者的沉降差,这样便能使两者的实际标高保持一致[2]。
  2.后浇带的设计分析
  地面结构极易受到环境温度因素的影响,故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能与混凝土规范限值相差太大。如果建筑结构的尺寸比混凝土设计规范所规定的最大伸缩缝间距大,此时应选择后浇带法将伸缩缝间距增大,并同时采取其他的构造方法。值得提醒的是,后浇带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的机构应力集中问题,只能解决施工阶段内的混凝土自收缩问题,故不可将伸缩缝替换成后浇带。
  在对后浇带进行设计时,应紧密结合其作用类型而进行设计及开展施工活动。要想解决高层建筑塔楼和裙房间的沉降差问题,后浇带的设计应根据“沉降后浇带”计算法进行;要想解决建筑物的混凝土由于温差问题导致的拉伸裂缝问题,后浇带的设计应根据“温度后浇带”进行;要想解决建筑结构由于温差问题导致的混凝土收缩开裂问题,后浇带的设计根据“伸缩后浇带”进行;要想解决混凝土在凝结中产生的自收缩问题,后浇带的设计应根据“收缩后浇带”进行等[3]。
  3.关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
  3.1正确把握后浇带的时间
  相关数据及实践表明,后浇带的功能类型不同,其封闭时间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后浇带封闭时间:①后浇温度带,其保留时间应在60天以上;②后浇收缩带,其最佳闭合时间是在相邻主体结构的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的45~60天之后,故在这期间的混凝土收缩量应起码完成60%;③后浇沉降带,其封闭时间大多是在两侧结构单元的沉降稳定性大体稳定后,确切地说是在主体结构封顶后。除此之外,如果为了控制工程成本或是存在特殊原因,也可先对沉降数据进行监测,还可超前止水后浇带。
  3.2合理选择断面形式
  设置后浇带时,能否合理选择断面形式对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常见的后浇带接缝处断面形式主要包括下列几种,分别是企口缝、平直缝、阶梯缝及V形缝[4]。
  在实际的施工中,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工程场地的所处位置、地形等。比如,若工程實际中的墙、板厚度均不超过0.3m,大多数情况是选择平直缝的断面形式;若工程实际中的墙、板厚度在0.3~0.6m的范围内,大多是选择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通常情况下,若是后浇带浇筑后存在直缝,其结构极易因为力量集中而出现变形,故应尽量避免直缝。
  3.3钢筋的配置及防护措施
  在对后浇带的钢筋进行配置时,必须以图纸及相关规范为依据。在配置过程中,务必要做好浇带处的通长配筋工作,并对配筋进行双层布置。钢筋配置完成后,怎样处理后浇带内的配筋,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满足施工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处理配筋时应根据后浇带的类型来确定是断开或是贯通。大量实践证明,采用短筋于施工缝面上开展预埋工作,并将其布置成梅花形状,这对于施工缝处的衔接工作十分有利。在完成施工缝接触面的操作后,一定要对其顶部及四周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护,才能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3.4做好混凝土的选材及浇筑工作
  3.4.1混凝土的选材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并在工程材料中占较大比例,故其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在选择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在进行混凝土的选材时,应选择一些不会发生收缩现象的混凝土,以免新、老混凝土发生接缝收缩、开裂的情况。同时,与先浇混凝土相比,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应高出起码一个等级的强度,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坚硬度。
  3.4.2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也是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施工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施工时,应让其穿过建筑物的整个横戳面,这样做是为了将全部的墙、楼板、梁断开,以使后浇带两侧都能自由沉降或自由伸缩。值得注意的是,不可采取要断不断、藕断丝连的处理形式,否则会导致应力集中,最终对后浇带造成破坏。在浇筑阶段,应保证混凝土的拌和均匀;入模后要保证振捣密实,并注意做好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4.小结
  由上述可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裂缝会对建筑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故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防治。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工地裂缝的问题,进而为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将各种因素列入考虑范围进行综合思考,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施工活动,以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谭清.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09(12):11-15.
  [2]章梁东.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才智,2012(11):51.
  [3]张智慧,马璐.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世界家苑,2013(03):90.
  [4]郭绍忠.高层建筑后浇带探析与施工要点[J].知识经济,2011(08):102.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β-磷酸三钙(β-TCP)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山羊胫骨节段性缺损.方法 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山羊BMSCs.实验组将第2代细胞复合β-TCP后修复山羊自体右侧胫骨26 mm的节段性缺损(n=8),对照组以单纯β-TCP材料植入骨缺损处(n=8),旷置组(n=2).术后16、32周分别通过大体形态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效
煤尘燃爆烧伤是由于强烈煤尘燃爆及短暂高热所致,属于热烧伤范畴且多并存软组织冲击伤,使人体皮肤的正常结构遭破坏.大面积煤尘燃爆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量大、品种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与内镜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及1979年1月至2005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131例EG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0.61%的EG患者与进食有关,12.21%有过敏性疾病史.临床表现多样,消化不良型EG占51.91%,梗阻型占7.63%,腹腔积液型占18.32%,混合型占22.14%.75.5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Gln)强化营养支持对严重脑损伤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严重脑损伤患者46例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实验组在营养支持的同时给予谷氨酰胺.检测反映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A和IgG含量、CD4细胞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以及总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谷氨酰胺强化营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其居住、工作、学习的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房屋建筑加固的技术。这些方法可以说对于我国大部分的砌体房屋建筑做抗震加固都是非常可行的,可以供砌体房屋的结构加固工程做一定参考。  【关键词】房建建筑;砌体结构;加固工程;技术  0.前言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是处在地震烈度为6℃到7℃的低烈度的区域,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
【摘 要】框架结构是当前我国多层、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物常用的一种结构体系,具有空间布置灵活、自重轻等特点。鉴于框架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广泛应用,本篇文章从框架结构的特点入手,着重论述了其在建设施工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问题;解决措施  当前,在多层、高层建筑物中,多采用框架结构来作为建筑物的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安装工程也在快速发展。缘于不断上涨的原料价格和不断变化的建设规模,电气安装工程的总造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我国电力企业在工程造价领域上面临新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经济效益成为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议题。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造价;存在问题;控制措施  1.电气安装工程造价存在问题  先建设后算账、重实施轻决策、重技术轻经济。长久以来,我
【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是项目招标活动中十分关键的步骤,其管理的好坏会对招标结果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本文作者基于多年对于项目招标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从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因素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浅析,以期在实际中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  0.前言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投标竞争相当激烈。无论是工程业主要想成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