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刍议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历史时限、史实与虚构的关系以及历史小说子类等方面探讨了历史小说在定义上的困境和争论,指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即对“历史”和“小说”这两个子概念的片面理解。
  关键词:历史小说;史实与虚构;历史小说分类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09-02
  一、引言
  历史小说作为当代西方文学流派,它根植于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爵士、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美国作家詹姆斯·库珀和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的作品。但是“历史”和“小说”在单个作品中的融合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出现在东西方不同文化之中。和其他类型小说相比,历史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小说的背景必须设置在过去的历史中,小说主要关注这一历史时期人们的行为、社会条件和其他细节等;作者也常常主动去探秘在特定历史背景中一些知名人物如何应对历史事件,做出抉择,从而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历史小说这一名称从开始出现,人们就对何为历史小说,小说中的真实和虚构的关系,以及历史小说的衍生子类等问题争论不已。尤其历史小说因其真实性缺少读者所期待的准确和细节,常常饱受批评,这种历史的真实性或者说历史性和小说之间的冲突却也成为读者和评论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二、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首先,人们争论的问题是历史和小说的关系,也就是真实和虚构的关系。如果仅从语法上分析,“历史小说”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无疑是“小说”,而小说的特点就是虚构,然而作为限定语的“历史”则强调真实性原则。这样看来,“历史小说”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短语,因为“历史”和“小说”两个要素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有人把历史小说理解成历史加小说的并列短语,其真实和虚构成分处于“三七开”或者“七三开”比例,从而“把历史小说这一完整的浑然一体的概念或是具体的作品世界肢解为两个部分的凑合。”(李裴,1992:70)这种以量作为评判历史小说的依据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于是有学者就倾向于把历史小说宽泛地定义为“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题材”的小说,或者更进一步明确地表述为“以真实历史人事为骨干题材的拟实小说”,不包括古代小说中的虚拟人物和事件,也排斥古今种种的虚幻构造之作。(马振方,2004:117)这样,那些真实历史人物分量较轻的作品只能归入准历史小说范畴,而《儒林外史》则只能算作一般的小说作品了。因为前者历史背景虽真实,但小说人物却史无所载;而后者“历史人事过少,时代气氛过于淡薄”。按此标准,《三国演义》可以看成历史小说,而《封神演义》则不属此类,因为后者将严肃的政治军事斗争描述成阐教和截教的神魔斗法,成为地道的神魔小说。(马振方,2004:118)。
  司各特是公认的现代历史小说的鼻祖,他的小说为读者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生活在中世纪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男人和女人形象,让读者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然而法国学者泰纳质疑道:“我们从瓦尔特·司各特那儿学到了历史,…这是历史吗?所有那些遥远的时代的图画都不是真实的。只有服装、景色、外表是真实的;行为,言谈,情感,一切别的东西都是文明化了的,被润色了的,用现代装束安排的。”司各特的作品似乎在颠覆历史和小说创作的传统,而让小说家去写历史,历史学家去写小说。(郭宏安,2004:24-25)总之,过分强调历史小说中的史实性,只会使历史小说的范畴变得更加狭隘。
  三、历史小说的时间界限
  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构成历史小说的主要素材或小说的背景。对于这一点恐怕没有多少争议,但是这些事件或者人物的时限却往往难以把握,而这一要素也是评判一部小说是否是历史小说的重要标准。有学者认为,历史小说所谓的过去应该是以作者生平时间为坐标。如果作者书写他所在时代的事情,比如哪怕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今天看来也不是历史小说,原因很简单,它仅仅是有关过去历史事件的描述。沃尔特·司各特爵士认为,小说背景至少要设定在两代所跨越时间之外,后来,南方卫理公会大学教授Ernest Leisy把这一判断标准减少至半代;(Rainbolt)历史小说协会则认为,被描述的历史事件至少在五十年之前,或者小说是作者经过研究写成的。(Johnson,2006)。而Lynda Adamson(1999:xi)在《世界历史小说》索引参考前沿中写道:广为接受的历史小说通常描述那些在书写前25年的人物和事件,她甚至认为有些在过去书写的小说,如简·奥斯汀的作品,也貌似可以看成历史小说。
  这样一来,历史小说中的“历史”或者“过去”所涉及的时间界限长短不一,有半代、二代之说,也有25年、50年之言,各自表述,相互矛盾。于是有学者就直接选取和历史事件相关的重大时间节点作为背景时间界限。评论家Sarah Johnson把二十世纪中叶作为历史小说背景分界点;本世纪初,中国的学界把辛亥革命看成历史小说的时间底限(有些小说奖项有此规定)。(马振方,2004:118)这样的说法问题更多,因为时间是流动的,二十世纪中叶或者辛亥革命对生于不同年代的作者,其小说所指代的“过去”肯定是相对的。
  鉴于此,学者Sarricks干脆简洁地把“过去”定义为作者生平和生活经验之前的时间,(Hoffman)马振方(2004:119)教授也坚持,历史小说所应该以作者记忆前时代的真实历史人物为骨干题材的拟实小说。这样,该定义适用于所有作家创作的任何作品,而不必特意规定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界限。虽然在具体分析中有些繁琐,但它清楚地说明了历史小说和现实小说的基本差异,具有更好的操作性。
  四、历史小说的子类
  历史小说在分类时也遭遇不少麻烦。通常来说,从小说素材的选取和写作手法上,它可以进一步细分成不同的子类。如果以史实或者真实性原则,根据小说中史实和虚构成分的多少,历史小说可以衍生出“历史小说”和“准历史小说”两类。(马振方2004:119)那些传记体类小说,或作品中人物事件绝大部分均以历史史实为根据的小说,应该被视为最为“正统的”历史小说;而大部分现代、后现代历史小说,如亨利·詹姆斯的《过去的意识》、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等皆会排除在外,因为它们要么关注的不是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意识,要么就是反历史的虚幻之作。   布兰达·霍夫曼(Hoffman:1997)认为历史小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尊重历史细节和准确性,小说的目的不仅仅是娱乐读者,更主要的是提升读者对历史事件、过去生活和风俗习惯的了解。在他看来,马克吐温的《哈克费恩历险记》,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一部历史小说,虽然有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历史小说分为两类,在第一类历史小说中,故事背景是历史的,但是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却是虚构的;在第二类中,人物和事件则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
  不过,按照作者对历史素材的处理方式不同,历史小说可以分为传统历史小说、现代历史小说和后现代历史小说,(高继海,2006:1-8)这种方式似乎巧妙地避开了一些让人争论不休的问题。传统历史小说把传播历史知识、反映历史史实、补充历史遗漏作为自己的使命,使历史小说从属于历史学科。中国很多读者对三国时代的理解大多是通过《三国演义》获得的,就是最好的说明。而现代历史小说把自己和历史学科处于平等地位,通过自我指涉,探讨历史的本质和历史真相能否被人所把握的核心问题,从而具有认识论的哲学追寻,“历史不是一个现成的‘外在客体’,等着史学家去‘完整地’发现,相反,它是史学家意识的投射”,(高继海,2006:4)这类小说大致相当于近些年十分时髦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它表明历史具有主观性、多维性和碎裂性等传统史学不予认可的认识论特征;历史不仅仅只有官方承认的“宏大叙事”,也有反映个体生命体验的众多“小历史”。后现代历史小说又可以看成反历史事实小说,它利用科幻笔墨,假设与历史史实相反的境遇所带来的后果,比如这些小说会探讨,“假如法西斯主义在西班牙内战中失败了,或者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取胜,情况会是怎样?”(高继海,2006:5)反历史小说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能够揭露历史知识和政治权利的共谋关系,揭示历史知识的片面性。后现代历史小说既是现代历史小说的继承,又是进一步的发展。
  五、结语
  历史小说在时间界限、史实和虚构的关系,以及分类上的争议,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历史”和“小说”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如果把“历史”局限于客观、唯一和普遍价值的框架中,“真实原则”会把很多不为官方接受的人物和事件探索性小说排斥在历史小说之外,并斥之为胡编乱造的、反社会价值的虚妄之作;而把“历史学”看成凌驾于“历史小说”之上的观点,也会把许多现代、后现代历史小说归入小说的其他范畴。另外,大部分学者均以历史小说作者的生平作为时间界限的出发点,所以在理解时间界限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上也有很大的片面性,实际上,历史小说中的人事也要考虑读者的阅读年代。可以说,只要小说的主要情节和背景是以史实为基础,这样的作品均可以看成历史小说,因为时间的单维性会让一切的“现在”变成“历史”。这样一来,当今的“九一一”小说,多年后一定也可以当成历史小说来读。最后,人们谈论小说的特点时,过度地强调了它的虚构性,而小说当然也有写实性的一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外文学创作中存在大量的传记体小说和报告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和“小说”这两个概念并非相互矛盾,而是互为补充的。综上所述,广义上的“历史小说”就是以史实为主要素材的叙事话语,它可以取材历史中的“宏观”事件,也可以选择迷雾重重的“微观”元素,或拟实,或想象,为读者提供历史知识的精神食粮,也可以在认识论上作为和历史学科等量齐观的,探讨历史的不同维度,揭示历史、政治和权力之间共谋关系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高继海,“历史小说的三种表现形态——论传统、现代、后现代历史小说”,《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郭宏安,“历史小说:历史和小说”,《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3]李裴,“历史与小说:对历史小说概念的一种理解”,《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1期。
  [4]马振方,“历史小说三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5]Adamson, Lynda G. (1999). World Historical Fiction. Phoenix, AZ: Orxy Press. p. xi.
  [6]Hoffman,Brenda.(1997) “Historical Fiction Criticism & Evaluation.” Historical Fiction.
  [7]Johnson, Sarah L. Masters of the Past: Twenty Classic Historical Novels and Their Legacy. Available at http://web.cocc.edu/cagatucci/classes/eng339/seminar1.htm
  [8]Rainbolt, William. “He Disagreed with the History, But He Liked the Story.” Writing History / Writing Fiction: A Virtual Conference Session. History and MultiMedia Center, University at Albany-SUNY. Available at http://www.albany.edu/history/hist_fict/Rainbolt/Rainboltes.htm.
  基金信息:本文受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5SJB005。
其他文献
腭部外伤在临床上多见于儿童.我们两院从1982年至1995年5月间共收治儿童腭部外伤60例,现仅就其发病特点,麻醉选择及治疗原则,谈谈我们的体会,供同道们参考.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以“性的政治”的视角观照小说《羊的门》,从男权制社会结构角度分析小说中男性从家庭到社会对女性形成的性别殖民机制,又从生理殖民和心理殖民两方面阐述男性如何对女性进
“蒙古东方省铅锌多金属资源潜力评价合作研究”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承担,负责人为李俊建研究员.项目编号为2012DFB20220,工作年限为20
期刊
作者对225例原诊断为结内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的活检石蜡标本,重新进行观察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①HE;②PAS、Giemsa、Gomoris等组化染色;③用13种与淋巴瘤相关的一抗作免疫组
摘要:护理专业是我校的示范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临床护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为达到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所设课程中的重要职业能力课,所以我们全体妇产科护理教师组成团队,根据医院妇产科护理岗位需求对妇产科護理课程教学重新全面有序地进行改革,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适应新形式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分
目的:通过对65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观察,探讨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针灸、理疗、药物、运动疗法等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65例,收集临床资料,
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有着传统学习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网络化学习对大学生及课外学习活动带来不小的冲击,笔者从大学生在网络化条件下课外学习的现状进行相应的
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和老舍的《骆驼祥子》这两部经典小说分别描述主人公嘉莉和祥子怀揣着扎根城市的梦想,分别奔向芝加哥和北平.重读这两部优秀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中主人
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新入职大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特点,进行“职业成长原点”引导,通过职业成长导师的职业测评、职业成长规划、导师跟踪式过程辅导、关键事件分析、阶段成长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