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探讨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研究进展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a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中医理论对其病因病机研究多从血热、血瘀、血燥论证,本文从中医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论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银屑病;中医;病因病机论治;研究进展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我国为0.123%,多为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明显的季节性,冬重夏轻[1]。城市的发病率是农村的2~4倍。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我国的银屑病患者估计已超过300万[2]。中医根据皮损特征和全身症状,分为血热、血瘀、血燥三种证型。其中血热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患者临床最为多见,约占99%以上。
  1病因病机的探讨
  1.1古代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古代中医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逐渐丰富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明以前,多认为银屑病是外因致病,明代以后则认识到银屑病是由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而致病。主要有以下学说:
  1.1.1外因致病
  1.1.1.1风邪夹寒湿致病隋代《诸病源候论》首先提出了“干癣”的病因病机:“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色相搏所生。”认为银屑病病因是以风邪为主,夹以寒湿而致病。
  1.1.1.2风邪夹湿热致病清代《医宗金鉴》:“此症总因风湿热邪,侵袭皮肤.......”认为银屑病病因是以风邪为主,夹以湿热所致。
  1.1.2内因、外因致病
  1.1.2.1外感风邪,内生血燥明代《外科正宗》提出风癣、湿癣、顽癣、牛皮癣等,“此等总皆血燥风毒客于脾肺两二经。”清代《医宗金鉴》指出白疕“固由风邪客皮肤,亦有血燥难荣外。”《外科大全》《外科真诠》的認识与此说相似认为是“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认为银屑病病发病是外感风邪既而内生血燥所致。
  1.1.2.2内有血虚,外受秋燥清代《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白疕“因岁金太过,至秋燥金用事,乃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认为银屑病发病是内有血虚,外受秋燥而致病。
  1.2现代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在继承了前人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当代中医皮肤科医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对白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进一步分析阐述。虽然观点上各有千秋,但多数学者注重血分变化,多从血热、血瘀、血虚等论治。
  2研究进展
  现代银屑病中医证候的调查研究中指出:血热、血瘀、血燥这3种证候的分布与病期密切相关,即进行期、静止期、推行期是按照临床经过划分的,具有明确的时相性,因此推论银屑病这3种证候之间也存在着时相性,即在发病初期为血热证,以后随着病情的好转,或静止而逐渐转为血燥证或血瘀证。3种证候的分布与本病病程的关系较为复杂,即与总病程无关,而与本次复发时间密切相关。这是因为银屑病是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不同总病程只是反映了不同的复发次数,而本病每次发病时间反映着本病“临床经过”的不同时期,复发时间越短,多处于进行期(表现为血热证),复发时间越长,多处于静止期或退行期(表现为血瘀证或血燥证)。每一次发病初期为血热证,随后时间的延长,逐渐转化为血燥证或血瘀证。可见血热即是发病之始,又是病情转化的关键,血分炽盛之毒热如不及时清解,久之或耗伤营血,以致阴血亏虚,生风化燥而成血燥;或因毒热煎熬阴血日久,气血瘀结,以致经脉阻塞而转为血瘀,此时皮损往往经久不退。提示为促进本病中医药疗效的进一步提高,临证应充分重视血热证银屑病的治疗,必须及时清解血中毒热,以缩短疗程。
  邱氏等[3]用活血散瘀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结果表明,治疗前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均较正常值高,而经活血散瘀消银汤治疗后明显降低。活血散瘀消银汤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微循环。
  金氏等[4]采用免疫组化法30例寻常性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皮损中CD34的表达情况及真皮浅层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D34的阳性表达分布于真皮浅层血管的内皮细胞中,特别是真皮乳头部血管的内皮细胞,以血热型皮损的CD34阳性表达最明显。
  综上所述,中医学在认识银屑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药治疗银屑病方法众多,方药丰富,给药途径灵活多样,疗效好,复发率低,而且副作用较小,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尚缺乏统一的辨证标准和确切的理论依据。这就要求我们要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相结合,进一步分析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机理,寻找中医药的理论依据,探求出更好治疗银屑病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6:141-144.
  [2] 邵长庚.我国银屑病的流行和防止现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2):75-76.
  [3]邱实,谭升顺,孙治平,等.活血散瘀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05,18(5):384-386.
  [4]金力,蔡念宁,王萍等.CD34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皮损中的表达[J].中国皮肤科性病学杂志,2006,20(5):273—27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8年的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加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 -12月院内收集的13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0例ADR,46-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42例,32.31%);静脉注射ADR发生率最高(81例,56.25%);抗菌药与中成药比重最大,分别占24.03%和16.23%;发生ADR涉及的系统中皮肤及附件占比最大(60例,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3月—2017年6月来该院口腔保健门诊预防龋齿的儿童1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实行口腔综合保健,对照组予以常规龋齿预防方式,比对2组龋齿预防情况。结果:经口腔保健后,研究组在每日刷牙次数、正确刷牙比例、牙齿保健知识掌握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龋齿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在对
期刊
摘要:通过局解教学中发现的大隐静脉变异情况,查阅文献并总结在股外侧浅静脉汇合端造成的大隐静脉变异。应用1980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关于股外侧浅静脉变异的文献报道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大隐静脉及属支变异较为常见,本文就大隐静脉变异及静脉瓣功能不全的国内研究进展做一阐述。关键词:大隐静脉;静脉瓣;变异;进展  ABSTRAAAbstract:  本文是在局部解剖教学中发现有1具成年男性标
期刊
摘要:现代医学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重视医院档案的作用。作为新时期医学发展的重要根基,医院档案在医疗、教学管理等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以其为标准来判断医院的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水平,也极大影响了医院以后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做好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就现今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医院;档案;信息管理  当前,我国的医学发展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留置针堵管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留置针堵管现况进行调查,并利用特性要因图分析发生堵管的原因,设定目标值后,根据留置针堵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改善后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留置针堵管率由改善前的44.44%降至改善后的25.79%,目标达成率102%,进步率59%。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丘疹坏死性结核疹——肺结核的病症机理,分析其用药途径及用药后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3日收治的1例丘疹坏死性结核疹——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其病症反应,开展实验室检查、胸部CT扫描及组织病理分析,给予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多种治疗方式,观察其CT复查结果,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肺部病灶明显缩小,皮损全部消褪,复发率为0.0%。结论: 丘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给出有效的防范方法措施。方法:本文选择我院普外科在2015-2017年接收的患者100例,分析了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随后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防护理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针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应用常规普外科护理方式,针对预防护理组患者应用普外科不良事件原因对策,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结果: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缺少护患沟通
期刊
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状态,可见于各种疾病。贫血状态提示疾病存在或提示某种疾病的严重程度,严重贫血可以是使某些患者致死性危险因素之一,临床贫血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Hb水平诊断贫血程度。有研究表明血红蛋白的浓度与血液的CT密度呈正相关性,当出现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会降低,血液CT值随之降低,而室间隔的CT值是不变的,在平常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左心室血液密度降低、室间隔及左心室壁密度增高,往往证实为贫血,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规范中药质量管理在中药房管理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018年12月期间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规范化实施前后的800例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0例,比较分析规范中药质量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配送准确率及药品退换率。结果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数据,患者满意率、配送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品退换率明显低于未规范中药管理质量的对照组。结论 规范中药质
期刊
摘要:通过开展村级卫生室规范化药房创建工作,从药品监管部门的角度,以创建过程中发现的普遍现象和具体问题入手,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村级卫生室规范化药房建设工作。  关键词:基层村级卫生室;规范化药房;建设  农村卫生室是最基层的医疗机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群众。同时,也是药品终端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卫生室药品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民用药安全及生命健康。[1]目前,国家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