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是如何加强实验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701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课程改革后新《化学教学大纲》和新教材均进一步加强了化学实验,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新《化学教学大纲》对实验的要求有所提高
  
  1.1新大纲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老大纲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只强调了两点,即“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一些实验设计和解答实验习题”。新大纲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了三点:一是“实验操作技能”,二是“实验设计能力”,三是“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新大纲的新要求是把实验设计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其目的不是为了解答一个或几个实验习题,而是能解决一些与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有着密切联系的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
  1.2新大纲对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技能相对提高
  新大纲在“必修加选修”中关于知识的教学要求比老大纲的要求降低有49处之多。而实验中对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不仅一个未降,反而有所提高,如烧杯的使用要求由B升为C。由此可见新大纲对实验要求提高了,意在加强实验的基础地位。
  1.3新大纲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
  新大纲结合实际,补充了一些探究性、开放性实验,意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具体表现在新教材中设置了一些探究性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而这些内容中大多数都是学生身边的化学,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实验,能提高独立探究的能力。
  
  2.新教材中演示和学生实验的数量、内容均有增加
  
  2.1新老教材中实验数量的比较
  
  
  3.实验教学内容的编排形式得到更新
  
  老教材中实验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即只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选做实验。新教材中除保持了这三种形式外,一是增中了家庭小实验,二是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后加了一些“问题与讨论”,三是将实验设计单列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家庭小实验是实验改革的一种创新,体现了化学实验改革面向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实际的趋势。如通过自制烷烃的分子模型,可增加学生对其分子空间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解;在橘子上插入铜片、铝片,然后用导线连接耳机两端听到“嘎嘎”声,可使学生理解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两朵鲜花(红色)分别插入白醋和Na2CO3的溶液中几天后花的颜色奇迹般变化和“自制冰袋”的家庭小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及运用。
  在实验后附加“问题和讨论”内容,有利于学生及时对实验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使知识融会贯通。如高一必修《化学基本操作(二)》之后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是:取液时对酸碱式滴定管读数,若仰视或俯视,与平视得到的数据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异与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的差异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讨论对比,自然地得出下列认识:酸碱式滴定管零刻度在上,当仰视读数时比平视读数偏大,俯视读数时比平视读数偏小;而量筒与滴定管上所标刻度数的规律恰恰相反,对量筒的仰视读数却比平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比平视读数偏大。通过比较,学生加深了对误差分析规律性变化的理解。所以,在实验后设置“问题与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非常及时和有效的。
  新教材实验设计内容在高三选修教材的最后单列一个单元进行教学,这不仅是一种实验教学形式的创新,更是有利于高中学生综合运用三年所学化学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化学实验的过程,从设计实验的学习中深化和发展知识,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方式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教材的编者别具匠心地在开头通过居里夫妇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矿渣中经过四年努力提取了0.1克氯化镭和C60的制取实验,告诉学生:只有设计周密的实验方案,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以这种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实验才能取得成功。然后通过示例1—5的分析,最后归纳出设计实验方案的基本要求,即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现象明显、安全可靠。
  
  4.化学实验定量分析内容有所增加
  
  老教材中只有中和滴定一个定量分析实验,新教材中除中和滴定外另增加了四个定量分析的实验,即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和乙醇分子结构的测定,由此看来,中学化学的定量分析实验加强了。这意味着新教材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都提高了。
其他文献
摘 要: 考试焦虑是学生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不适当的考试焦虑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健康产生诸多危害。正确认识考试焦虑,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学会自我调节,有助于学生以正确、轻松的心态面对考试。  关键词: 考试焦虑 主要原因 应对    大凡遇到考试,学生都会感到某种程度的焦虑。正常的焦虑只是一种轻度的紧张感,它对人的活动有“预警”和“发动”的作用,对人所从事的活动会起到激励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
摘 要: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改革建议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现场技术,研究了胆红素在纳米TiO2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并考察了溶液pH、硅烷亲脂性试剂及金属离子修饰的纳米TiO2对胆红素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胆红素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type A)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根据致病性的强弱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V)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V)
摘 要: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法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挥,根据课改纲要和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对作文评价进行了探索,包括对习作者的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对习作过程的评价——注重以人为本;对习作情感的评价——凸显人性化。  关键词: 语文课程 作文评价 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 人性化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让人感到最为困惑的问题是评价改革。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现行的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推进作文改革的瓶颈。《基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习发展的功能。    一、语文课程标准改革有引人注目的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较以前教学大纲
摘 要: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人为本,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优化目标,适应素质教育发展;改进教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活动训练,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改革的主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之
Ghrelin主要是由胃产生的一种肽,具有刺激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释放、促进食物的吸收和胃排空以及调节能量平衡、保护和促进愈合等多种生理功能。驯鹿是一种半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