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练习设计就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个性化练习;主体性;分层;生活化
所谓个性化练习设计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数学练习,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和个性特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他们的个性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个性化练习的设计可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主体性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针对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给学生提供“自由”、“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提供充足的时空条件,让学生掌握练习的主动权,能够按照个人的意志和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练习. 如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 的练习可进行如下设计:
下面题目你可以自由选择,看看5分钟谁得的☆最多.
① 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
② 你能画出最长的边为5厘米的三角形吗?试一试. ☆☆ ③ 在三个同样的长方形中,按不同的要求给长方形各增加一条线段,变成不同的多边形组合. ☆☆☆
一个三角形和1个四边形 2个三角形 1个三角形和1个五边形
……
这样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中心的个性化练习,重在弘扬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无疑满足了各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
二、分层设置策略
学生中实际存在的分层现象,要求我们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个性化练习设计中在目标、内容和形式、及指导和评价上都能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1. 目标分层
由于差异的客观存在,全班学生不可能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统一练习的标准,我们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 在练习目标的确定上,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目标具有层次性. 同时,还应有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性”目标.
如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的练习设计:
有一批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厘米的竹签(数量足够多),请你选出3根竹签作为三条边,围成一个三角形,你能围出哪些不同的三角形?若要求其中一条边长为10厘米,能围出哪些不同的三角形?
这种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对练习的结果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各自的达成标准. 这样调动了学生完成练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 内容、形式分层
从练习设计的内容形式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练习为基础知识题,人人要做;B层练习为扩展加深题,“后进生”选做,“优等生”和“中等生”必做;C层练习为拔高题“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做. 这样的分层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达到“学生喜欢做,人人大收获”的境界.
3. 指导、评价分层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如果能针对每名学生的個性形成恰如其分的评价,就可以使他们的良好愿望变成现实. 因此,对A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对“后进生”进行面批、个别指导,主要进行及时的鼓励性评价. 对B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有时可采取延迟性评价,让他们有更多反思的空间. 对C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指导对“后进生”有参考价值的,让“后进生”参与听评,从中受到启发. 同时,要引导各类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互评、自评,让每名学生在班级群体中正确认识自己,使他们真正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三、生活化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个性化的数学练习就必须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设计练习时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或某个研究专题进行,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测量等方式,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
再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设计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的练习:
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父母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
(1)测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现在要给家里的地面贴上瓷砖. 请根据自己家的条件和爱好,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费用是多少.
【A瓷砖60 cm × 60 cm,80元/块,B瓷砖40 cm × 40 cm,50元/块】
(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木条,共需多少米的木条?
这样,学生在测量、计算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解题能力,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质.
综上所述,个性化练习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原则. 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提高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个性化练习;主体性;分层;生活化
所谓个性化练习设计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数学练习,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和个性特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他们的个性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个性化练习的设计可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主体性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针对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给学生提供“自由”、“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提供充足的时空条件,让学生掌握练习的主动权,能够按照个人的意志和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练习. 如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 的练习可进行如下设计:
下面题目你可以自由选择,看看5分钟谁得的☆最多.
① 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
② 你能画出最长的边为5厘米的三角形吗?试一试. ☆☆ ③ 在三个同样的长方形中,按不同的要求给长方形各增加一条线段,变成不同的多边形组合. ☆☆☆
一个三角形和1个四边形 2个三角形 1个三角形和1个五边形
……
这样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中心的个性化练习,重在弘扬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无疑满足了各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
二、分层设置策略
学生中实际存在的分层现象,要求我们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个性化练习设计中在目标、内容和形式、及指导和评价上都能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1. 目标分层
由于差异的客观存在,全班学生不可能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统一练习的标准,我们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 在练习目标的确定上,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目标具有层次性. 同时,还应有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性”目标.
如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的练习设计:
有一批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厘米的竹签(数量足够多),请你选出3根竹签作为三条边,围成一个三角形,你能围出哪些不同的三角形?若要求其中一条边长为10厘米,能围出哪些不同的三角形?
这种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对练习的结果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各自的达成标准. 这样调动了学生完成练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 内容、形式分层
从练习设计的内容形式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练习为基础知识题,人人要做;B层练习为扩展加深题,“后进生”选做,“优等生”和“中等生”必做;C层练习为拔高题“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做. 这样的分层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达到“学生喜欢做,人人大收获”的境界.
3. 指导、评价分层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如果能针对每名学生的個性形成恰如其分的评价,就可以使他们的良好愿望变成现实. 因此,对A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对“后进生”进行面批、个别指导,主要进行及时的鼓励性评价. 对B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有时可采取延迟性评价,让他们有更多反思的空间. 对C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指导对“后进生”有参考价值的,让“后进生”参与听评,从中受到启发. 同时,要引导各类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互评、自评,让每名学生在班级群体中正确认识自己,使他们真正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三、生活化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个性化的数学练习就必须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设计练习时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或某个研究专题进行,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测量等方式,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
再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设计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的练习:
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父母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
(1)测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现在要给家里的地面贴上瓷砖. 请根据自己家的条件和爱好,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费用是多少.
【A瓷砖60 cm × 60 cm,80元/块,B瓷砖40 cm × 40 cm,50元/块】
(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木条,共需多少米的木条?
这样,学生在测量、计算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解题能力,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质.
综上所述,个性化练习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原则. 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提高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