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本与音乐教学同构策略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f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所在的国际幼儿园正在积极探索运用幼儿园绘本资料和音乐教学相融合的策略,虽然正在探索的初期,但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本文将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园的探究成果进行概括与总结,希望能为幼儿园绘本与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经验与借鉴。
  一、明确绘本类型,选取合适材料
  所谓的音乐绘本,除了原有文字和图画搭配的绘本形式之外,最明显的就是它与音乐主题或形式等具有相当深厚的关系,具体可以细分为一下六种:以绘本形式介绍音乐家与其作品;重编音乐家及其作品的故事绘本;音乐大师作品的绘本呈现;以诗谱曲并配置图画的绘本;绘本文本主题与音乐有关;绘本文本内容与音乐元素有关。较之上述前三种音乐绘本的安排与设计,第四和第五种音乐绘本虽仍围绕着古典音乐,但是结构与故事可是新鲜有趣得多。而第六种就跨领域的呈现来说极富有挑战性,绘本里的音乐元素并不明显,即便是与某位音乐家或者某种音乐形态相关,也不会在文字上述明。
  在明确了音乐绘本的类型与特点之后,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及教学活动的需要,筛选适合教育教学的音乐绘本。如音乐大师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代表作品《彼得与狼》,是属于第三类型的音乐绘本,因此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驾驭绘本课时对音乐大师的背景和音乐的由来进行解释和说明。这样不仅提高教师的收集与归纳能力,扩充学校的绘本资源库,同时进一步确保幼儿能够多类型地接触到不同的绘本。
  二、深入解读绘本,探索音乐内涵
  教师要善于运用绘本所阐述的内容和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挖掘绘本中的亮点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设计,让绘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价值。如《彼得与狼》(下称《彼》)中,塑造了许多幼儿熟悉又生动有趣的角色。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制战胜了凶恶的狼。
  绘本中的音乐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圆号所奏出的富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先队员彼得和雷人的射击声等。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生动地刻画出爷爷蹒跚的步态;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小鸟时的机智神情;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矿的声音来表现,节奏和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支圆号来体现。同时,故事中最吸引幼儿的是彼得智斗狼的过程,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故事进行删减和提炼,才能让故事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三、整合绘本元素,教学实现三步化
  (一)情境创设丰富化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幼儿对同一个剧本的理解也是有所不同。幼儿对绘本的欣赏是能动地对审美对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主体间的心灵交流。 因此在幼儿实现再创造之前,为了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绘本,体会音乐内涵,教师应当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如故事情境中的片段、游戏、提出问题、制作小卡片等形式来激发幼儿对故事探索的兴趣,从而引发情境学习与绘本和音乐理解的共鸣。
  (二)行为表达生活化
  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通过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场景,才能激发儿童自主进入故事情节和角色,引发生活的联想。那么教师该如何让孩子能够从对音乐绘本的理解,自然地过渡到自我情绪的表达和引发相对应的生活行动显得尤为重要。当然绘本通常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机会让儿童去自然习得,但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其一,用音乐表达自我。以《彼》为例,故事中彼得和小鸟捕捉到狼,猎人、爷爷和猫一支凯旋的队伍走在路上的情景。教师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儿童能够操作的乐器,引导孩子通过聆听、比较、操作来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达自我对胜利的理解,以确保音色和音乐性质与故事情节所表达的情感相契合。
  其二,多方式创新绘本。教师可以采取续编故事、仿编故事、创编故事、话剧表演等方式,让儿童更加立体地感受整个音乐绘本。如《彼》中,有一个场景是爷爷想把不想回家的彼得拉回家的场景,这是孩子平时生活中就非常熟悉的场景,教师可以与孩子一起创编对话,续写情景中的细节,不管孩子创编的结果如何,教师可以让孩子来表演爷爷和彼得,其它孩子一起伴奏,把整个真实的场景一一呈现之后,再询问其他幼儿对表演者的意见。
  (三)区域活动延伸化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准备各种场景的图片、道具以及各种乐器,鼓励幼儿尝试在语言区或者表演区运用乐器与同伴共同表演故事的情境。幼儿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讨论,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引导部分扮演绘本中动物和人物的幼儿用肢体和语言动作,来表演各种动物的姿态和语言特征,引导其它幼儿分组用乐器模拟各个场景的声音(可以不完全按照《彼》绘本里的音乐要求,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理解而发音乐)。在整个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幼儿经历了讨论、选择、尝试、修改、再尝试,最后确认的过程,从满足于自己的表现发展到与小组合作的表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应该记录下每个幼儿的表现与表达。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还可以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教师可以先将教学材料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先理解绘本的内容,并请家长及时记录孩子对绘本的理解,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在家的相关表现和表达等,这既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情况的进一步评估,也是帮助教师更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行绘本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总之,绘本阅读与音乐教学就像是一个转换平台,一方面把抽象化的音乐形象化,另一方面又把形象化的绘本情感化。在引导幼儿阅读音乐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出绘本情节与音乐表达的结合之处,并寻找合适的策略与方法来帮助孩子与绘本的故事情节和音乐产生共鸣。这不仅有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有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领会音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发现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其他文献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要对幼儿实施较深层次的教育影响只能是一种设想,而无法真正施行。但是,人类对于音乐的敏感却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所以通过音乐的影响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审美性  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审美感染过程,对幼儿施加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音像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由昔日的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到今天的CD、VCD、DVD和电脑学习机,现代化的音像设备所发挥的作用是传统的教育手段所不可比拟的,它为儿童全方位地学习知识、及时认识和了解世界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如今,教师在运用课本、图片、实物进行教学的同时,尤为重视利用音像设备进行教学;家长们则常常选购一些故事、音乐、歌曲
期刊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以下简称“集团化办学”)特指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依托一个或若干个优质学校,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的方式,以契约为纽带建立的学校间合作的组织形态。与“集团化办学”有关或相近的名词,还有名校办分校、一体化学校、一校多址、教育联盟、教育组团、教育集团等。目前,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主要途径。然而,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挑战与问题。在力图构建高质量教
期刊
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对数学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用“√”或“×”来评价每道题的答案,又以百分制或等级制来作为整份作业的最后评价。单一的评价枯燥无味,缺乏激励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
期刊
“老师,我们不要你走。”  “老师不是走,是招募新的老师来一起陪伴你们。”  “老师,你帮我们告诉新老师,我们很喜欢你们这样的老师。”  2019年的彝族年期间,大凉山里的一间教室,一群孩子围着年轻的支教老师。因为要奔赴四川各高校进行招募宣讲活动,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杉树公益”)的支教老师不得不与孩子们暂时告别。佳琳就是其中一员。  支教,但不完全是支教  在宣讲会上,佳琳谈起被杉树支教
期刊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集团化大概是教育迅猛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的组织形式。当前,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地纷纷开展集团化办学实践。本文将聚焦教育集团化的阶段性特征、趋势性发展、瓶颈性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谈谈集团化办学热背后需要哪些冷思考。  教育集团化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发展  吴建涛:早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一些地方已经
期刊
成功的舞剧既是来自生活,又是经过艺术家高度概括、提炼、浓缩化的。中国的舞剧编导者继承了我国传统艺术中追求意蕴和构建诗化境界的美学传统。他们在舞剧中所反映的生活已不是生活中的原型,所展示的民族舞蹈已不是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它们是经过提炼和艺术化了的中国舞剧。在艺术表现上讲究语言凝练、想象丰富、感情浓烈、意境深邃,使幻想多于现实,诗意的概括多于生活的展示,情感的抒发多于情节的描写,具有很浓的诗味。  一
期刊
教育是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包括“实然”与“应然”两个层面。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这体现了教育的“实然”。同时,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必须适应或满足社会生产要求,这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除了满足社会需求外,学校教育还有为国家服务的价值需求,这回答的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构成了教育的“应然”。  不忘初心,一切以学生
期刊
这个暑假,多地开展的“官方”托管服务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暑期托管服务是学校课后托管服务的延伸,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是普遍现象,一些欧美国家的做法或可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发达国家将儿童课后托管服务列为教育公平与机会保障的重要国家战略,并在立法保障、多方参与、丰富活动和监管评估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基于我国现实,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具有现实意义。  发达
期刊
朱女士是天津人,去年儿子读初中,進入一所新建成的九年义务制公办学校。据悉,这所新建校是区内一所名校教育集团的成员校,第一届初一招生200人左右,共有6个班。“据儿子说,班里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都是从集团核心校调过来的,英语老师去年7月刚带完一届初三毕业生,经验十分丰富。此外,我对集团化办学就没什么感受了,集团内各学校之间也没有联合搞过什么活动。作为家长,最希望的是成员校和核心校在师资方面能够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