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管理制度的困境与发展方向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cl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成果大大改变了生产、消费和交换模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果。实践证明,以信息为主要元素的信息经济,在今天的经济体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物联网的出现和推广,就是在信息经济和互联网普及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整合资源,创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模式。同时,也要认识到,技术对经济社会的互动作用具有两面性。
  在保证技术的正向作用同时,还要关注管理制度和思想观念的变革与更新。特别是物联网领域的制度和观念构建创造尤其急迫。只有尽快构建相关制度环境土壤,中国物联网事业才会有比较健康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物联网 管理制度 思想观念
  【中图分类号】 F062.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17.006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事物。虽然这个概念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对于它的概念和内涵的深入讨论,似乎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以至有人以为这只不过是又一轮时髦的新名词炒作而已。毫无疑问,这种状况对于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业界和媒体很有必要进行研究和讨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领域蓬勃发展。今天,已经很少听到排斥或质疑互联网的声音,它已经成为毋容置疑的客观存在。随着“互联网 ”的兴起,它更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其实,物联网正是“互联网 ”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如果直译的话,物联网就是“物件的互联网”。与互联网相比,从技术上说,实现信息的连接并没有什么新的、实质性的变化,所增加的新技术主要是各种信息采集的技术和设备。当然,这是从技术的视角,对于物联网的观察。本文不打算在这方面进行讨论。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另外一个视角——管理体制和经济理念的视角,即考察和分析由于物联网的出现,经济系统的结构、运作和指导思想将产生怎样的变化,以及经济理念需要进行怎样的变革。
  本文从经济系统的变化、资源最优配置的实现入手,用信息经济学的观念,讨论物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革和机遇,从而对物联网健康发展的环境、条件和促进措施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物联网:信息时代经济系统的进步和提升
  工业时代经济系统的结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模式。在这种结构的经济系统中,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完全控制在资本手中。传统经济理论所设想的、理想化的“市场调节”和“最优配置”在信息不对称的大环境下,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真正实现的、虚幻的“理想均衡状态”。与此相反,资本本性所追求的、无约束的追逐利润和盲目扩张,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系统的波动和失调,以致崩溃。这就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所面临的、在传统的经济学思维框架中永远解不开的困境和难题。
  信息经济学正是从对于信息的重新认识入手,冲破了“信息完全假设”的束缚,开辟了深入认识经济系统的结构和规律的新天地。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中,信息是没有地位和不起作用的,在要素分析中根本没有信息的位置。如果说在300年前,在生产和交换还局限在较小范围时,这样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话,那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的分工模式中,这种过分简单化的分析方法实在是太不符合实际了。换句话说,信息、信息处理的手段和能力、信息处理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再也不能被忽视了。信息时代的经济学必须把信息和信息的处理纳入基本的理论框架之中。
  应运而生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进入了人类的经济生活。近几十年来,无论是在企业管理的层面,还是在市场运作的层面,人们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因而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关注,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而物联网的出现,则把这一发展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峰。如果说互联网是把企业和人的联系网络大大地加强了的话,那么,物联网就是把这个相互紧密联系的网络进一步扩大到形形色色的设备和物品,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价格的低廉、使用的方便、沟通的迅速都达到了以往难以想象的程度。哪怕是20年前,有谁能想象到今天的网约车和车联网呢?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这是颠扑不破的客观规律。在如此迅速的变化中,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信息高度集中的体制和管理思想,已经捉襟见肘、无法应对。新型的、多层次的系统结构,网络化、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专业化的、精准定向的信息服务等等新事物,应运而生。淘宝购物、支付宝、微信朋友圈、网约车平台就都是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例子。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网约车是不可能出现的。同样没有疑问的是,当网络平台颠覆了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传统的出租车管理模式还能继续下去吗?可以想象,当物联网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我们以前无法做到的许多事情,都将能够用很低的成本实现,例如:精准营销的实现、私人定制的服务、食品安全的追踪、风险监控的实施、以致有针对性的预测预报等。比如,阿里巴巴和沃尔玛的对比,就很具有代表性。后者是一个数十万人的、统一的大企业,从采购到销售都是这一个企业在做。前者则是一个平台,在上面活跃的上百万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参与者。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结构。可以预言,这样的变革还只是刚刚开始,随着“互联网 ”和物联网的发展,以后这样的事情还会越来越多。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在看到物联网的技术方面的同时,需要以更大的注意力关注它带来的经济结构和运作方式的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可避免的经济理念的更新。网络自古就有,人类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Social Network,相应的学术领域被称为社会网络分析,即Social Network Analysis,简称SNA)。在这个网络中最基础的就是经济关系的网络,即我们所说的经济系统或经济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这种网络的范围和规模是不同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也是不同的。原始人类的网络只是在部落范围之内,交流的方式就是语言。农业时代的范围有所扩大,村落、集市成为主要的载体。文字的出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人类的交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使这种网络得到了显著的扩充和发展。在工业时代,最重要的两个工具就是交通网络和电信网络。这两类网络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150多年前,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通车的时候,诗人惠特曼写了著名的诗篇《通向印度之路》,在诗中他热情地歌颂铁路网带来的社会进步和变革,憧憬着技术进步带来的人类的美好未来。   总之,互联网,包括物联网的出现并非偶然。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崭新的阶段。无论是技术、管理体制,还是思想观念,我们都需要及时更新,切不可墨守成规、削足适履。
  技术、管理体制、思想观念三者的辩证关系
  上面所说的社会变革,即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是一场空前复杂、空前深刻的全面变革。技术、制度、思想三者的辩证关系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需要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态度。
  技术是这场变革的基础和条件。没有技术的进步,就谈不上社会和思想的进步,这是毫无疑义的。简要地说,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这场质变,起源于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经过从新理念的提出,实验的验证,理论框架的重构,直到实际的应用,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结出丰硕的果实。今天我们享用的大多数福利,从手机到超级市场,从GPS到新能源,都可以看到这一百多年的进步。就说物联网,没有众多的传感器和无线通信,就根本不可能出现。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作用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过分的。
  然而,这绝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的重要性。技术永远是双刃剑,它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祸。原子弹是一个例子,网络安全则是最近的例子。就经济领域来说,网络诈骗和电信骚扰所带来的麻烦和威胁最为典型。所以,对待新技术这柄双刃剑,必须要有所制约和管理。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另外两个因素:管理制度和思想观念。人类的经济和社会这个复杂系统,能够得以持续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是建立在一定的“规矩”的基础上的。这里的“规矩”首先是一定的管理体制,同时还要有社会成员对于这种管理体制的认同和遵守,即作为社会基础的思想理念。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对于货币的认同,没有对于交易规则的认同和遵守,我们人类的经济和社会这个复杂系统能够维持下去吗?再简单一点,没有对于交通规则的认同,没有对于靠右行驶的规则的遵守,今天的城市系统能够维持一个小时吗?
  深入考察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管理体制和思想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需要考虑信息安全的议题。没有高速公路的时候,限速和摄像头也不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新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去的时候,常常会提出一些原来根本不存在的新问题,使得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无法处理、无法应对。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和旧管理体制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关于网约车的争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地、有计划地修改旧的管理体制和方法,摸索和完善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体制和方法,就成为关键性的因素。政策制定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责任也就正在于此。具体到物联网,当前的确面临着许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对此我们会在第三节进一步展开讨论。
  然而,任何制度和规则都是要由人来实施的,而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和理念支配的。人们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基于自己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基本看法来决定行动的。而这些基本看法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我们经常看到的,某些引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水土不服”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此。在现实中,我们常常见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遇到政策绕着走”等现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著名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的创始者诺斯,就曾经把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方式都放在他的分析框架中,这充分表明了诺斯所说的制度并不只是成文的、公开的规则和管理制度。当我们从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和理念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工业时代的传统。这是这些思维定式,使得向信息社会的过渡中,出现了种种矛盾和冲突。从而使新技术这柄双刃剑的负面作用突出出来,而且使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制定和实施遇到重重障碍。几十年来涉及信息和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的艰难进程,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综上所述,技术、制度、思想三者相互之间的推动和制约,构成了在信息化进程中的错综复杂的艰难进程。整个信息化是这样,互联网的发展是这样,物联网的发展面临着的也是类似的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这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并且具体地分析在当前的工作条件下,各种因素的轻重缓急和具体态势,由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支持政策,以便推动物联网的健康发展。
  符合新技术的、新环境的管理制度和思想观念,将能够充分发挥新技术的能力和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福利,同时抑制和约束其负面影响和非法使用。
  物联网的管理制度和健康环境的建立
  我们首先考察物联网发展在管理制度和环境建设方面的当务之急。
  发展物联网的首要障碍是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物联网的技术提供了数据采集和流通的巨大的能力,使得人们具备了收集和交流海量数据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能不能发挥出来,能不能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还要取决于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对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的。由于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的存在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数据不是没有,而是无法顺利地到达需要用的地方,无法发挥作用。这在自上而下的、垂直的管理体制下,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只有在网络化的、去中心化的新型结构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障碍首先在于部门、局部利益和整体的、全局的利益的矛盾,在于对个体和整体利益的辩证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第四节中还要讨论。
  其次,关于网络和数据的作用和价值,在现有的经济评价制度中并没有得到反映。现在大家都承认,数据是资源,网络是资源。然而,在我们的财务评估、绩效评估以至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这两者都没有真正反映出来。这种状况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今天的会计报表制度、统计指标体系都还是在工业时代制定的。用这样的指标体系当然很难如实地、准确地反映出物联网的经济活动状况。研究和制定这样的评价方法是当前改革进程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安全问题,或者说的更确切一点,防止数据和网络的非法使用,防止用数据和网络作坏事。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社会的、宏观的方面;个体的、微观的方面。在宏观方面,恐怖分子、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网络从事危害社会、危害公众的罪恶活动。这种情况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对于这种情况的防范,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需要,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所在。在微观方面,个人信息的非法利用,也已经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和反感。我国和世界各国政府,近年来都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十分自然的、需要继续推进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同样要从技术、管理、思想三个方面入手。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社会层面的法制建设、行业层面的规范制定、企业层面的管理制度都是需要认真落实的。
  以上三个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比较紧迫的。还有不少问题会在今后的实践进程中逐步显现出来,需要我们持续地关注和思考。新的符合信息时代经济需要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不是立马可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对此我们要有长期的、持久的准备,努力争取少走弯路、及时响应、较快地形成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
  物联网需要新的经济学理念
  面对信息时代的深刻变革,当前最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思想和理念方面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技术是由人掌握的,制度是要由人执行的,新的经济社会秩序的建立从根本上来说,是全社会成员的观念的提升。应该说,对于这一点,至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有效地应对。在这里仅就与物联网有关的若干思想观念进行一点讨论。
  物联网的效益来自于信息和网络这两个因素,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个体构成网络,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了资源的更有效的利用。在这里,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上文提到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的出现,就是因为人们往往把个体和局部的利益,与整体的利益对立起来。所以,新技术的运用、传统管理体制的变革往往会受到部门或局部的抵制。在工业时代形成的、把个体和整体绝对地对立起来个体利益至上的思维方式指引下,物联网的发展当然就会受到阻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有效地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就需要在全社会,包括干部、企业家和所有公民,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辩证的、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协调一致的新理念,扫除只注重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狭隘观念。
  总之,要使物联网这个新生事物健康发展,就需要在技术、制度、思想三个方面协同推进。在当前,特别需要对于后两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责 编/凌肖汉
其他文献
孔子之学辐辏于"觉",此"觉"或"觉悟"由效仿在践"仁"、履"仁"方面可引以为范的先哲时贤的所作所为("效"或"效仿")而得,亦由讲习被认为寄寓了"仁"道消息的《诗》《书》《礼》《
活动目标:1.观察讲述自行车的神奇之处.并合理地进行推理、匹配、创意设计:(认知目标)2.以图谱为载体.在模仿问答式儿歌句式基础上进行自主创编的尝试:(能力目标)
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所幼儿园应怎样发展才有个性,特色,才有自己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性,园长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有不少年轻的园长在与我的交流中谈到
<正>2012年将是沈阳机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站在千万级大型机场的新起点上,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枢纽运作为中心,以"持续安全"为根本,以品质提升为灵魂,以重组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向质量增长型转变的背景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浙江省1997—201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浙
<正>在普通高中各学科中,物理学科是同学们一致反映相对较难的一科.对于高中物理,很多同学"既爱又恨",爱的是物理概念课逻辑性强,有理有据;物理实验课取材于生活,严谨而有趣;
案例背景:提起电影《柳堡的故事》应该说是家喻户哓,其中的主角——“二妹子”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鲜活的女民兵形象。她的精神鼓舞了新老柳堡人,踏着她的足迹,一路走来的柳堡二妹子
文官恤典指朝廷根据已故文官的官职、功业、品德,参考本人及其家属与皇室的关系,给予官员本人和家属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优待,大致包括派遣专员举行祭奠仪式,官方修建坟墓和祠
曾记得有一首关于“幸福”的诗歌.它是这样写的.“幸福是一回家就有可口的热菜热饭:幸福是衣柜里总是放着熨烫好的衬衣西服:幸福是出门的时候有人叮嘱注意安全:幸福是晚归时过道里
由于社会及家庭因素等影响,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很少从他人的角度去关心、体贴别人。所以,在幼儿园这种孩子多的环境中,幼儿在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