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港口·城市·腹地”的历史沉淀考察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2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晚清及民国时期,广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口岸的开放。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来先进生产力等的传入,使广西沿海沿江沿岸的地区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带动了部分城市和腹地的发展。该时期通过“港口·城市·腹地”交错沉淀形成的互为犄角的机制,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埋下了动力伏笔。
  关键词:晚清民国;广西北部湾;城市;历史网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291X(2021)21-0114-03
  一、晚清民国时期广西市场网络的空间分布格局
  实践证明,开埠通商和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促进作用。我们将从各级圩市、集镇、商会等载体的演变规律来探讨广西商贸市场的演变历程及其所形成的空间格局。
  (一)开埠通商
  随着龙州、梧州、南宁的开埠通商,贸易总量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标志着广西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通商口岸在广西市场网络布局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铁路、公路等交通方式兴起以前,水路是广西最便捷的运输方式,是晚清民国时期广西城市的经济主线,该时期的主要城市大都分布在流域沿岸。换言之,口岸经济的发展使得沿海沿江口岸城市成为广西商业和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也是广西区域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带。开埠以后,港口和城市的成长与发展对腹地的影响不断扩大,港口与城市和腹地经济的联系不断密切,我们可从圩市、集镇、商会等载体的演变格局来窥探其规律。
  (二)圩市
  根据各时期方志圩镇材料对晚清民国时期广西部分现代城市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开埠对各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也从侧面影射出口岸经济对城市及腹地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清代后期,圩市分布主要集中在流域城市一带,圩市分布大都在平均水平线上。民国时期,大部分口岸开埠通商后,圩市分布有了量的飞跃,圩市统计数显示较清代后期增长了近2倍,南宁的变化尤为突出,自开商埠前后,从清代后期低于平均水平跃居到圩市分布首位;其平局腹地辐射影响力也随之增强,从清代后期的平均圩市16.5增长到民国时期的平均圩市20.6;各腹地的接收港口城市的经济辐射影响不尽相同,其间的强弱程度与其自身各方面资源存在密切的关联。南宁圩市的突出发展得益于其先天的有利条件和港湾因素的促进,更得益于其经济腹地的辽阔;港口的兴盛发展促进了南宁的圩市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发展演变有着直接影响。总的来说,圩市分布反映的商贸格局主要是以港口为中心,向港口城市集散,然后由港口城市向经济腹地呈现出点线面的网络状传递的经济格局,由港口向城市、城市向腹地延伸。同时,腹地向城市、城市向港口传递的网络格局。
  (三)商会
  根据侯宣杰(2005)等人的研究,晚清民国时期广西商会大都分布在流域城市,其中主要是湘江—桂江流域以及浔江—郁江流域。图2也力证了港口·城市·腹地的背景下广西的商贸网络格局,商会主要分布在流域主要城市,以南宁(该时期商会个数最多的城市)为例,南宁位于左右江汇合处,1907年自开商埠后,逐渐成为整个左右江流域和郁江流域部分地区的经济中心,成为“商贾丛集,民物茂康”的内河港埠,同时也是泛北部湾区域的重要河港城市。晚清民国时期,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的南宁成了北海、梧州、龙州等中转集散要地,口岸经济的有力发展,繁荣了南宁城市的商业贸易,激活了传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运输线路的发展,丰富了商人会馆的建立,形成了港口城市腹地交互逐级发展的网络,商会数量的逐年递增至位居广西现代城市首位。同时该时期以城市为基点,商会每城市平均分布为8个,取其均值分析,平均值水平线上的分布城市大都是沿江沿岸城市,故我们认为商会的数量变化分布图正是晚清民国时期广西商贸格局演变的缩影。换言之,南宁的地理位置、市场地位,即两河交汇、优越的泊湾条件以及深广的市场腹地,更是印证了其经济的繁荣,促进了腹地的发展;形成了港口—城市—腹地逐级发散的网状结构。
  圩市或商会作为广西商贸格局演变的因子或支点,它们都是港口·城市·腹地的具体影响力显现,它们的演变格局为广西商贸网络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晚清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流向、各级市场构建的网络等可归结为由点、线、面组成的彼此联系、互为犄角的港口、城市、腹地的三方互动网络体系。
  二、晚清民国时期广西与北部湾城市市场社会网络体系考察
  我们将从自然、分工等方面来梳理与考察其间市场社会网络体系的形成与布局,并对广西与北部湾城市的关联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其发展态势与规律,以期辨析广西与北部湾城市间所存在的历史动力沉淀。
  (一)行政关联
  北部湾位于我国南海西北部,北面是广西,东面是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晚清民国时期,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归广东管辖。此处,关于广西与北部湾城市的历史关联,主要指的是该时期广西与北海、钦州、防城港以及广东和海南部分城市的历史渊源。
  (二)自然关联
  “粤东民食,大半籍资西省。”广西富余的谷米粮食与广东巨大的需求为广西与北部湾城市提供了密切联系的切入口;加上水路运输的便捷性,使得大批广东商人入驻广西的沿江城市,深入农村圩场收购谷米粮食,再集中梧州、南宁、龙州等转运到广东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地理的便利性等紧密了广西与北部湾城市的自然关联,密切了二者的交往,交织了错综复杂的商贸网络。晚清民国时期广西通过将大量的谷米粮食、经济作物等转销到广东、海南乃至境外等市场,而市场需求的扩大客观上又刺激了广西的生产活动,促使广西传统生产模式发生改变,开始商品化的种植经济作物。
  环境资源的差异是促进广西与北部湾城市交往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交往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利用自身环境资源,种植生产具备资源优势性的土特农产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资源互补的现象。资源的差异和生存的需求促进了广西与北部湾城市等区外市场的密切交往。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是广西农业种植的重要区域,丘陵次之,山区则不利于粮食种植;但山区和丘陵地带却适合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如药材、香料等。因此,居住平原区域的居民粮食生产富余,居住于丘陵和山区地带的居民经济作物生产富余,生产生活上的彼此需求,推动着广西与北部湾城市等区外市场在经济、生活上的来往。   (三)经济联系
  由于自然地理、市场需求等原因,广西境内大规模种植谷米粮食、桐油等世界市场需求的大宗商品;广西境内居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规模种植谷米粮食、桐油等,通过圩市等途径转销到批发商,而批发商主要通过港口城市寻找代理商将这些大宗商品通过港口水路运输销往广东、海南等市场,其中各级市场间的商品流通交易反映出了腹地向城市、城市向港口的经济关联,基本可通过大宗商品的流通交易勾勒出三者间的关联概貌。反之,广西同样承接北部湾城市市场的经济辐射,折射出港口向城市、城市向腹地的市场网络缩影。商品的流通交易大都以港口为中心流转,广东等生产的近代工业制品以及各类境外商品,主要通过水路运输等方式,经由梧州、龙州、南宁等港口集散,继而以港口城市为中心层层向腹地输送到当地居民手中,在商品分销到网络各级市场的过程中,港口城市的经济辐射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其间商品集散的过程亦是港口向城市、城市向腹地逐级辐射的缩影。从交易商品而言,广西主要向外输送土特农副产品,为广东、海南等市场提供生产原料和初级加工品,并出口当地市场或国际市场,其不仅密切了广西与北部湾城市的经济关联,而且其中隐含的分工层级更使得二者密不可分。
  以港口為先导,主要通过水路运输等,逐渐向港口城市、沿江沿岸城市、经济腹地等不断推进,进而构建成新的市场网络体系。广西与北部湾城市间形成了一个以港口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圈,以各个流域为轴线的流通网络,甚至成了国内外市场体系的桥梁,境外的工业制成品等主要通过水路运输进入广西与北部湾城市境内,而境内的土特农产品、手工业品等则通过水路运输等出口境外,市场的需求、密切的分工、流通网络的交叉等各种因子将广西与北部湾城市编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络。
  三、网络体系的沉淀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埋下动力伏笔
  口岸经济具有强烈的辐射作用,港口的成长发展,带动了其所在城市的发展,甚至通过其各种交错的市场社会网络带动了腹地的发展,并呈现出普遍扩散影响。从广西与北部湾城市的网络体系发展过程,我们通过圩市、商会的演变等可以看出:晚清民国时期广西与北部湾城市的经济联系,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港口是期间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港口城市是商品的转运中心,市场供需等带动了腹地城市的发展、密切了腹地城市的分工联系、扩大了腹地城市的繁荣范围;反之,腹地城市的繁荣亦带动了港口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港口经济的发展,这种双向互动的经济联系,编织了一个广且大的商贸网络体系,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埋下了互为犄角的动力伏笔。
  参考文献:
  [1]  吴松弟.通商口岸与近代的城市和区域发展——从港口—腹地的角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2]  唐凌.论广西近代商埠的经济联系[J].广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3]  侯宣杰.清代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趋势[J].农业考古,2010,(1).
  [4]  侯宣杰.近代泛北部湾河港开埠与城市演进——以南宁为析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0,(6).
  [5]  陈炜、杨姗姗.试论近代广西城镇商品流通网络体系——以谷米、桐油为中心的考察[J].广西地方志,2011,(1).
  [6]  宾长初.广西近代的市场及市场网络[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2).
  [7]  方书生.口岸开放与晚清经济区的形成——岭南经验以及全国尺度[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8]  戴鞍钢.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城市经济,2004,(1).
  [9]  陈炜.近代广西城镇族际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J].广西民族研究,2004,(3).
  [10]  侯宣杰.清代以来广西城镇会馆分布考析[J].中国地方志,2005,(7).
  [11]  侯宣杰.清代广西城市发展之特征与启示——基于清代滇、桂城市发展的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10,(1).
  [12]  傅维麟.明书:卷四三[M].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6.
  [13]  清高宗实录:卷五六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5:13.
  [14]  刘祥学,刘玄启.走向和谐:广西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地理学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PEST分析法,联系新时代的特点,对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环境进行全方面、立体化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供应链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机遇与风险并存,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应增强安全意识,抓住时代机遇,以保证农产品供应链在新时代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供应链管理;PEST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会计行业逐步从会计电算化发展为会计系统信息化。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也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从革新财务管理观点、组建专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架构、拓展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
为进一步适应输配电价改革及其监管形式,2019年以来,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围绕“源头治理、标准统一、过程规范、操作简便”的设计理念,满足“为决策提供支撑服务、从源头管控
摘 要:为有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及开展社会公共服务工作,需要对其资产进行严格内部管控,重点可通过增强风险意识,完善内部控制规范等措施落实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简要阐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背景,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措施,以期能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摘 要: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创新型产品主要其有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等功能,然而如今却给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更加严重的投资风险,最大化减少各种风险也就对我国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存在的市场风险,从金融衍生品现行监管模式、金融市场信息披露以及投机者行为三个方面,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督;投机者;市
摘 要:数据中台是以企业多类型大数据量的汇聚为基础,以统一数据模型为标准,通过丰富的数据标签,为前端应用提供敏捷的统一数据服务。基于此,针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资源实时掌握、经营活动动态反映”的要求,结合存储在ERP、财务管控系统、MDM平台、PMS系统中的基础业务数据,研究通过数据中台实现数据可视化分析的整个过程,对相关企业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实现数据融合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力企业
摘 要:田坎是自然环境、人口生计和土地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复杂的人地关系互动中,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濟活动对田坎概念演变、定位功能和凝练特征产生重要作用。对贵州省关岭县花江大峡谷小流域中三家寨和孔落箐两个村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综合治理中,两个村的田坎利用具有石坎多、田坎撂荒多、田坎坡度大和田坎残损较严重等特征,并对村民田坎利用特征的成因进行剖析,以期拓展田坎资源的概念、主要功能和
工业互联网应用于制造业已成为国家战略,这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以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团为研究对象,从工业互联网应用于产品研发、产品制造、内部管理、市场服务
摘 要: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而煤炭产业又恰恰是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到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还对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谋划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发展前景时,要准确把握煤炭产业发展态势,实施“归核化战略”,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的短板,化解过剩产能,提供有效供给,
摘 要:普惠金融是基于风险可控,面向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提供金融服务,可在贯彻机会均等理念下,满足社会大众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可忽视的是,普惠金融虽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但城市商业银行在具体发展普惠金融时,难免遭遇不良贷款率升高、产品开发难度大、信息不对称风险大等问题。为更好地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有必要采用优化措施来防范普惠金融领域的潜在发展风险,实现多方共赢。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