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融合共赢,关注特殊儿童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32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合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全球特殊教育领域讨论最热烈的议题。近年来随着自闭症儿童数量的攀升,自闭症儿童群体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随班就读”政策由模糊逐渐走向具体,随班就读的重视程度也得到增强。 本文将以案例形式初步阐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做法与反思。
  【关键词】孤独症;自闭症;融合教育;随班就读
  有这样一群孩子,像星星般纯净,也像星星般冷漠,独自拥有着只属于他们的星空。他们不聋不哑,却不知道如何和别人交流,他们都是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是一类以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他们的智力水平不同,行为特征亦各异,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目前在100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是“星儿”。我国的特殊教育虽然起步比较晚,但一直尝试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展相关工作。随着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融合教育日益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我国的“随班就读”政策也由模糊逐渐走向具体,随班就读的重视程度也得到增强。
  一、随班就读在我区普校的现状
  1.教师认知不到位
  教师是随班就读自始至终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对于开展随班就读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普校教师对特殊教育普遍缺乏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知道如何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如何在课堂中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面对随班就读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常常束手无策。由于对特殊儿童教育的经验与理论不到位、学习评价体系不健全,认为让这些孩子和普通儿童同步学习,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影响班级考核和教师教学评价,个别特殊儿童在课堂上的突发情况经常对普校老师带来困扰,导致部分教师对“星儿”随班就读有抵触情绪。
  2.班级管理不到位
  虽然随班就读在社会的认同度越来越高,但仍受到一定的阻力。普通儿童对“星儿”的特殊行为不理解,有时会嘲笑甚至故意挑衅,导致“星儿”有可能受到刺激或者排挤。但是,普校教师因缺乏随班就读的专业知识,对特殊儿童关心不到位,难以进行个别化教育,“星儿”仅仅是随班混读或者随班陪读。他们遇到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时教师的处理方法比较消极。
  3.优质保障资源供给不足
  完善的支持保障体系是融合教育的关键,没有专业的支持就称不上融合。目前还有不少学校因为缺乏专项资金支持,无法购置教具学具、康复设备、图书资料,以及支付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和特教补贴等费用。不少学校目前甚至没有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没有必需的康复设备和特教教师,使随班就读未能有效实现效能,即师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文化塑造三个方面的提高。
  二、随班就读的有效作用
  走向融合教育的随班就读,需要克服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二元分离的思维方式,将普通学校建设成为一个融合性的学习化社区和一个全纳性的学习环境,构建一个生态化的支持系统。
  第一,健全随班就读的长效机制。各部分工明确、细致,厘清任务,从领导到一线教师都要重视,真抓实干。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针对各类特殊儿童教育的专业水平。
  第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定期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评估与督查,切实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实证研究。如课程改革、个别化教学、差异教学、合作教育、评价工具及标准、班级管理、同伴支持策略等。
  【案例1】在安静的课堂中,经常有一个小身影会离开自己的座位,在课室里“游荡”。老师在放学时找到小鸿(化名)的妈妈,她一听到老师的反映,就很抵触地抛下一句话:我的孩子没问题。然后,拉着孩子的手转身就走了。面对母亲的态度,老师深深感受到母亲既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接受的痛苦。之后,老师在一边关注小鸿的同时,也多次寻找合适的机会与家长沟通,家长终于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哽咽地说了一句:“他一直都这样”。经过老师的努力,终于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家校共同制定的教育方案进行得非常顺利。小鸿慢慢知道一些基本的课堂常规,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也能认真地完成。终于在数学口算比赛中,他取得了满分。母亲接过孩子的奖状,紧紧抱着孩子哭了。
  每一个“星儿”的背后是一个脆弱而痛苦的家庭。学校既是接纳“星儿”的学习场所,也应是家庭抚慰的暖阳。
  【案例2】新生注册第一天,一位母亲轻声对老师说:老师,彬彬(化名)比较内向,如果您跟他说话他不理您,您千万不要批评他。老师抬起头,看了彬彬一眼,他马上低着头转向一边。开学不久的一天,老师收到彬彬妈妈心急火燎的电话,原来,彬彬放学回家后,一直焦虑不安,不停重复说一句话:明天不上学。老师回忆起来,今天彬彬的同桌生病请假了,他的焦虑可能与这件事有关。老师与家长沟通过以后,第二天马上把课室的座位进行了调整,把两人同桌变成小组模式,并安排几个性格开朗、做事细心的孩子和彬彬一个小组,还悄悄叮嘱他们照顾好彬彬,多帮助他。过一段时间后,母亲高兴地告诉老师,彬彬回家以后比以前开朗了,能说出了几个好朋友的名字。老师也发现,课堂上的彬彬会模仿组员的行为,如课前备课、打开课本阅读、完成不同科目老师布置的任务。
  自闭症的孩子沉默寡言,不愿与外界联系,所以与他们交流相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找准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敞开心扉,走出孤独的内心世界。随班就读中,同伴指导策略可促使“星儿”和普通儿童的相互融合,共生存在,并在此过程中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案例3】小尧的父母在刚入学就跟老师暗示了,小尧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的脾气暴躁,一点小事他就控制不了自己,所以叮嘱老师多关注,不要让他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果然,开学没过几天,他突然把课桌里的东西甩得一地都是,还把课桌椅推翻在地,然后一边哭一边使劲地跺脚。由于他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其他孩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远远地站着不知所措。老师马上把小尧带离课室,在安静的接待室里老师的耐心询问小尧,初步了解的事情的大致情况:同学小刚(化名)没有得到同桌的同意就拿了对方的橡皮,正好被小尧看到了。小尧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孩子,他挺身而出批评小刚没礼貌,小刚反驳了一句:你才没礼貌。小尧很生气,但不知道该怎样做,于是就发生了刚才的一幕。老师肯定了小尧的正义行为,并引导他:当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时候,发脾气是没用的,一定要找老师帮忙解决。老师还特意在班上表扬了小尧见义勇为的精神,并呼吁孩子们,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任何欺负别人的行为都是不对的。在此事之后,虽然也陆續发生了一些小摩擦,但小尧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他的父母也反馈,在家里小尧的脾气也温和了许多。对孩子进入普校学习,家长开始非常担忧,现在他们终于放心了。   由于“星儿”的进入,改变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隔离发展的传统,促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特殊教师和普通教师的相互融合,成为学校革新的新方向,也不断地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包容、尊重、共享的学校文化。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对随班就读的思考
  1.科学评估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适应能力
  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表明,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应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并非所有的特殊儿童都能够适合随班就读。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对特殊儿童进行识别、统计和评估的专业体系。这对他们在教育和康复上缺乏针对性,将影响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建议民政、教育、卫生、残联等各部门联手,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和健全特殊儿童信息体系和特殊儿童识别、评估和分级制度。为特殊儿童进行分类入学是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基础。
  2.继续寻找随班就读模式的创新发展之路
  当前,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融合教育仅在一些较发达城市的部分学校或某些县区的个别学校进行试点,还未完全推广和普及。那些主观愿意接纳而且实际上已经招收了残疾儿童的普校,在积极学习和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可以认真解读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特殊教育普惠和特惠政策,进行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创新。为众多特殊儿童创造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让每一个特殊儿童享受到教育公平带来的实惠,真正是每一位特殊儿童在教育公平中实现自身美好发展。
  3.加强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
  目前,关于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的研究很鲜见,极少甚至没有对一线普校老师进行随班就读的专业培训。与师资培训相关的已有文献中,较多集中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方面,主要针对特教师资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培养目标、内容与策略等进行了探讨。要使随班就读顺利开展,还需对普校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使教师们从思想上重视特殊儿童的需要,将特殊教育理论和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并付诸行动。通过专业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对随班就读认可度和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度,可以帮助教师获得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化水平,改善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环境,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
  融合教育既是一种思想、理论、理想,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们的教育目的需要培养每一名学生成为为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所需要的人才,同时需要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手脑灵活,具有爱心、责任感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新型学生,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從而更好的推行融合教育使得每个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申仁洪.从隔离到融合: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理事考查.教育史研究,2011(4).
  [2]朱楠,王雁.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职能的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1(12).
  [3]方俊明.融合教育和教师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3).
  [4]盛永进.融合背景下特殊教育课程发展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3(3).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2017部审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的要求标准,进行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期间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使得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体会到阅读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也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对小学培养阅读兴趣应该重视方式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尽可能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享受阅读语文时更加爱上语文。本文结合课本中三个案例进行辅助分析,提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具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实要完成的任务。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科教学则是德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意识到德育不单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师的事情,也应该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我深刻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与养成,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听教师的引导,都是教育情怀的体现。  【关键词】教育情怀;行为习惯  一、相互试探  刚上一年级不久的小焙,用他妈妈的话来说“是个被宠坏的孩子”。爸爸妈妈没什么时间教育,爷爷奶奶过于疼爱,导致他的行为习惯比较散漫,比班里的其
【摘要】本文在阐述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对其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具体措施,致力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这一艰巨任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长远发展夯实素质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高年级学生;德育教育  传统应试教育下总是将成绩放在重中之重,忽视了道德教育本身对于社会的价值。六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已经成为小学阶段的“高段位”,但实际上心智方面不夠成熟,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缺乏班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如何深入开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相关学习。为了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选定了纸盒包装设计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研究,以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为开展载体,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选题研究,针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文献资料研究、美术设计学习研究等方法,加深学生对设计的实际应用的深入了解,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绘画设计的意义,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多地
【摘要】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教学应用中,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下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学生提出的全面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强身健体的技能和方法,达到对应的效用,同时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体育意识。本文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此不断促进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希望参阅者提出修改意见。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体育教学;应用;策略
【摘要】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院系仍占据着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关键地位,可以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起到引导作用,实现幼儿园的改革逐步深化与发展。所以,在教师教育改革视野下,需要对学前师资培养策略进行创新。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学前师资培养的现状,从生源质量、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教师教育改革视野下的学前师资培养策略。  【关键词】教师教
【摘要】阅读在学生语言学习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小学生英语阅读中,有许多阅读障碍,生词障碍是学生英语阅读中最大障碍,只有学会扫除障碍,才能更好地完成英语阅读。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障碍;生词障碍  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会——听说读写。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普遍注重听、说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读、写技能的培养。其实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不容忽视。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受教育者在12-15岁之间的,在课堂上,注重趣味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合理运用游戏能够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测学”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的必要环节,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测学”环节,可按照参与人数的不同,分为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三个类别,其有效性也各有不同。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五步导学;测学环节  当前,游戏教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德育工作是一项“慢”的工程,需要做好设计与规划,才能让学校教育有方向性、阶段性和针对性。育华小学提出“自华”教育旨在“让每一个学生心智品行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的心灵展示出璀璨与光华”。  【关键词】“自华”教育;德育;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工作常常存在着严重的灌输教育的倾向,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着德育工作效果的正向发挥。学